摘 要:在幼兒園中,音樂是五大領域中藝術領域的分支,它獨特的教育魅力能喚醒幼兒心靈最直接的感受,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本文將簡要闡述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關鍵詞:幼兒音樂陶行知六大解放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3-0-01
一、解放幼兒的大腦,讓心靈聰穎。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束縛了幼兒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往往以教師為中心,老師唱一句幼兒跟一句,或者教師講幼兒聽的方式。幼兒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壓抑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要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童心自然流露,充滿激情地演唱或表演,那么,就像陶行知先生說的:首先要解放兒童的頭腦,讓其自由想象和思維。
我們可以看到幼兒眼中的世界是非常絢爛而多彩的,在他們的歌聲和表演中,充滿了童真和有趣,快樂和調(diào)皮。幼兒頭腦中都是對客觀世界帶有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色彩的反映,他們見過很多有趣好玩的人和事,教師可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幼兒思考,激發(fā)他們的音樂表演欲望。如《獅王進行曲》這一教學活動,在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我預先設置了三個不同的場景,一個是充滿氣球的森林背景,一個是有很多樂器的森林背景,一個是樂器和氣球混亂的森林背景。我請一名幼兒扮演獅子王,請一部分幼兒扮演小動物,讓他們根據(jù)場景的不同表現(xiàn)音樂。這樣解放了幼兒的頭腦,激發(fā)了他們創(chuàng)造和表演的欲望,使每個幼兒都能大膽地表現(xiàn)。同時,教師不要以簡單的“對”或“錯”、“好”與“不好”、“行”與“不行”去評價幼兒的表現(xiàn),讓他們能充滿自信地去創(chuàng)造性地展示自己,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xiàn)自我。這樣才能真正解放幼兒的大腦,讓幼兒用心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解放幼兒的雙眼,讓心靈滌蕩。
眼睛是一個人心靈的窗口,透過這扇窗口,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幼兒的眼睛,似股股清泉,晶瑩透明。透過他們的雙眼,能看到彩色斑斕的世界。因此,教師要多讓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無限風光。大自然是最神奇的造物主,它的世界充滿了各種神秘又有趣的聲音,叮咚有聲匯成音符。比如在夏天多雨的季節(jié),我們經(jīng)常會在雨天一起聽夏天的雷聲,傾聽雨滴濺起的滴答聲,于是在教學活動《夏天的雷雨》來臨時,幼兒一點都不覺得生疏,有的是對這首歌曲的理解和深刻感受。就在這樣的方式中,幼兒的眼界開闊了,他們的思想就會隨著他們的歌聲而源源不斷地向外流露,透過他們的歌聲,又可以感受他們內(nèi)心的快樂與悲傷,所以要讓他們看得更多、更廣、更真。
三、解放幼兒的雙手,讓心靈快樂。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手腦結(jié)合,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而在中國,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往往會很少給予動手的機會,這樣往往摧殘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我們在改進音樂教學方式時要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造動手的機會,拓展教學的內(nèi)容。例如在教學時,餓我們把原來單一的音樂欣賞活動,變成音樂表演,或者把聽到的音樂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還會加入很多樂器輔助演奏等等。多讓幼兒動手動腦,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造,從而來感受音樂創(chuàng)想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自我表現(xiàn)的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也從原來的幼兒聽——教師講——幼兒聽,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變成幼兒聽——幼兒講——幼兒表現(xiàn)。這樣的方式,不僅活躍了氣氛,也大大激發(fā)了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如教學活動《小看戲》中,我先讓幼兒欣賞這首音樂,然后鼓勵幼兒嘗試敲擊小鼓的不同部位,設計不同的教學音型,擺放教學圖譜。給少數(shù)幼兒留下一些嘗試的余地進行探索,真正地讓每個幼兒的意愿都被表現(xiàn)和表達。
四、解放幼兒的嘴巴,讓心靈勇敢。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有規(guī)矩有紀律的存在,幼兒的嘴巴是受到約束的。但是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讓兒童言論自由,要讓他們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允許他們對事情有疑問。因此,我們在不破壞紀律的基礎上,首先要多給幼兒問的自由,讓幼兒從問題的解答中,增進有關的音樂知識。其次,還要給幼兒主動表達自己的音樂感受的機會,讓他們能充分地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五、解放幼兒的空間,讓心靈升華。
平時我們更多的會在教室里進行各種活動,畢竟幼兒園一個班就有那么多的幼兒,考慮到安全性,很多教師會選擇盡量減少外出活動的時間。但是,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更重要的是給幼兒更大的活動空間,我們在盡量保證幼兒安全的情況下要多帶幼兒走出教室,打開眼界,去感受去觀察身邊的社會,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這樣才能打開思維,才能進行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音樂活動。比如,我們在學習歌曲《春天》時,首先是讓家長帶幼兒去公園等地方觀察春天的特征,然后在教學活動中集體學習,接著就會帶著幼兒外出尋找春天,在尋找春天的過程中我們就把這首歌曲融入進去,幼兒在實景的觀察中體會歌詞的含義,最后把自己看到的再進行歌詞的創(chuàng)編,創(chuàng)造性地把歌詞靈活地運用到歌曲中去,這樣的教學更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諸如此類的活動,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進行,幼兒們喜歡,教師們輕松,家長們更樂于見到幼兒們在玩中學,玩中進步!
六、解放幼兒的時間,讓心靈沉淀。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要把時間還給幼兒,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解放幼兒的時間,讓他們在充足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快樂。在音樂區(qū)中投放各種樂器以及音樂相關的材料,讓幼兒們在各種各樣的樂器中感受不同的樂器帶來的不同感受,讓他們主動去探索,盡情地去表現(xiàn)。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對歌曲進行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如:我們在音樂區(qū)投放了鈴鼓、碰鈴、沙錘等樂器,還有各種所學習過的歌曲的圖譜,以及音樂磁帶。幼兒就會進入角色進行表演,有的會用樂器給音樂伴奏,有的會根據(jù)圖譜唱歌,有的會進行歌伴舞的活動。他們在游戲中,自由安排時間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那是多么快樂。所以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認知、探索和學習、游戲是必要的。
音樂之美可以滋潤幼兒的心田,改變?nèi)说木袢烁?。遵循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這一教育思想,充分挖掘音樂教育的潛在價值,以陶行知先生的“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一指導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讓幼兒在各種不同的解放中,得到全面自由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為將來的人生之路奠定最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