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了在中職進行語文素質教育的一些課程設計方案,希望職高語文在樂教樂學中,提高學生的終生素養(yǎng)。
關鍵詞:中職;素質教育;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3-0-01
1、中職教育現(xiàn)狀。
以我國人口大國的國情,很大部分初中生完成義務教育后,都得走向職業(yè)學校接受教育。這部分人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素質,也將極大影響未來社會人群的整體素質。因此,我們身上肩負了對社會的承擔和責任。但是,因為職高學生難管難教,使得現(xiàn)在大部分地區(qū)的職教工作,都不太理想。職業(yè)學校老師厭教,職業(yè)學生厭學,都是很嚴重的。于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導致職業(yè)教育停滯不前。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需要職教的老師們,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在困難前面,始終懷抱虔誠的教育態(tài)度。因為職教的學生和普高的學生比較起來,行為習慣,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等都相差很遠。他們是一群需要老師們更大的耐心和更大的愛心去教育的孩子。職教老師面對這種現(xiàn)狀,不能泄氣,而是要積極尋找芝麻開門的鑰匙。
2、素質課程設計方案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漸漸得出一些零星的體會,拿出來和讀者諸君切磋探討。除了完成職教的語文教材要求完成的內(nèi)容,筆者還自主的在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語文素質教育課程實踐探索。素質課程內(nèi)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閱讀課程,詩歌晨誦課程,日記寫作課程,電影課程,口才課程。
2.1閱讀課程
美國詩人惠特曼有一首詩:《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詩里說:
“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孩子們接觸到一些好的書籍,那些書籍里的精神營養(yǎng)就會滋養(yǎng)他們的靈魂。也許有人會懷疑,這些學生本身就不愛讀書,還給他們增加內(nèi)容,他們會感興趣,會配合,會響應嗎?其實,這種心態(tài)就是一種悲觀的心態(tài),學生再差,也有求知的欲望,只是需要老師和學校去耐心引導。而且,可以從他們感興趣的書籍入手。只要老師努力不懈的去做,學生就會慢慢地感化浸染的。
2.2詩歌晨誦課程
詩歌是文學的精華。作為為語文教學,筆者覺得詩歌教學是一個重頭戲。同時,學生們都處在青春年少的黃金時期,詩歌很自然的契合他們的生命氣質。詩歌既然是一樣好東西,為什么不能在他們生命勃勃生機的時候,給予他們呢?那樣會很好的潤色他們以后的生命。
每個學期的語文教科書上,都會有一單元的古詩和一單元的現(xiàn)代詩。建議大家先將詩歌在開學之初進行教授。這樣,學生就能利用一個學期的早讀課時間,好好的誦讀。當然,僅僅書本的那些,是遠遠不夠的。每個星期有兩節(jié)語文早讀課,至少應該利用早自習的時間,每周晨誦兩首詩歌。詩歌內(nèi)容應該選擇跟學生當下的生命相契合的內(nèi)容。自由單獨的吟誦要多于集體的齊誦。要讓每個學生亮出自己的聲音,感受自我的存在,真正地進入詩歌,體驗詩歌,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在生命的黎明讓心靈在詩歌里得以自由舒展。
2.3寫作課程
如果說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的話,那么,寫作其實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靶袆泳陀惺斋@,堅持才有奇跡”,告訴學生要學會堅持記錄自己的生活。每天思考與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隨筆和日記等形式記錄下來,同時師生之間也可以通過日記、書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教師與學生用日記記錄自己的成長,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
筆者很多年以來,一直養(yǎng)成了要求學生寫周記的習慣。通過寫周記,老師可以走進學生的心靈,在寫作與批改的過程中,進行心靈的溝通。在批閱中,老師可以幫助成長期的孩子解決人生的困惑與迷茫。有很多時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的支持。所以在周記的批閱中,老師們更多的應是帶著欣賞和鼓勵去做的。即使寫得再差的學生,都應找出他文章中的閃光點,加以鼓勵。“你很棒”“加油”是對差生常常說的口頭禪。即使是對缺交作業(yè)的厭學的學生,我們都應該說“你的文字,老師很喜歡,希望可以每周與你的周記本見面?!蓖ㄟ^周記,我們可以知道很多連班主任都不了解的情況。周記,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對學生內(nèi)心的關注,人性化的教育。
2.4口才課程
口才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筆者也在教學中開展了一系列有關口才訓練的課程。例如,結合小說戲劇單元,排演劇本。在教授《雷雨》和《茶館》《士兵突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等課文中,我都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表演。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有古典和白話以及方言幾個版本的表演,在表演中,學生們其樂無窮。學習的興趣很好。通過表演,同時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平時還有課前五分鐘演講??梢怨适?,可以小品,可以笑話,可以詩歌朗誦,不拘一格。
3、結束語
筆者相信,給學生一些好的東西,自然而然的吸引他們的目光和心靈,讓他們匯聚到偉大事物的身邊?!斗排0嗟拇禾臁防?,那個老師,就是利用一個唱詩班將一群頑劣的孩子,引向美好的方向。老師本身付出的真誠,也會潛移默化的感化那些愚頑的學生,慢慢的漸化他們。當他們被一些美好事物所吸引的時候,自然而然就遠離了那些不好的事物。例如違紀,早戀,打架等等。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是職高生,就放低對他們的要求。只要我們不懈不急于求成的給予他們一些積極的引導,相信他們慢慢的會改變的。
參考文獻:
[1]鄭海燕.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現(xiàn)代語文(理論研究版),2005,(09)
[2]黃乃佳.語文教師如何應對課程改革[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3,(03)
[3]陳慧英.語文教學呼喚健康的課堂教學[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