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片《沉默的羔羊》是精神分析理論在影視作品中的擴展,罪犯野牛比爾。他從小受到母親的虐待,性格被嚴重壓抑,因此憎惡自己的性角色,渴望變性,以為改變性別后就能得到母親的接納了。他要做變性手術,在今天看來是無可厚非的,但在當時僅有的三家權威變性醫(yī)院都拒絕了他的要求,這正是當時社會體制不完善的寫照。從小受到的創(chuàng)傷無法撫平,所以他用異常殘忍的手段報復這個社會,滿足自己的性需要。影片中野牛比爾不是主角,他很可恨卻很悲慘,所以很受觀眾的關注。像他這樣的人既可以為社會作出巨大的貢獻,也可以危害社會不??;他的自由、他的隨心所欲是社會難以控制的,也是人們最擔心的。女主角斯坦林,她是一個要強的警官學員。影片把她置身與一個男人的世界,她身材矮小,外表柔弱,卻完成了男警官們不能完成的案件。她不顧一切地去救正在被屠殺的羔羊,盡管她沒能阻止羔羊被殘殺的命運。長大后在警官學校學習非常努力,準備干她父親未盡的事業(yè),她也不會很明白今后他所救的人其實就是以前羔羊的化身?!冻聊母嵫颉肥且徊糠从尘穹治鰧W說的經典影片,它已不僅僅局限于恐怖的懸疑片了,它反映的是西方社會的一種文化觀念。我們權且當它是一扇了解西方文化觀念的窗口吧。
關鍵詞:精神分析;本我 ;自我; 超我 ;文化觀念
作者簡介:孫林,男,湖北人,生于1981年7月,單位:武漢市第六糧庫 ,職稱:助理政工師 ,研究方向:影視作品中的心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3-0-01
影片《沉默的羔羊》好看,已經是無庸置疑了,不僅在于朱莉和霍普金斯的表演入目三分和驚心動魄的劇情發(fā)展,還在于電影主題充滿著人性的思想。影片含沙射影地抨擊了美國當前社會高智商犯罪的問題,并進一步引導觀眾思考造成的根源是個人的創(chuàng)傷和社會發(fā)展的不完善引起的矛盾沖突。影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斯坦林、漢尼巴爾和野牛比爾是三個受到創(chuàng)傷的人物,說到這,就不得不涉及精神分析理論。漢尼巴爾博士是一個精神分析師,有著極高的智商,對分析別人很感興趣,還懂藝術,這是他可敬的一面;他同時又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拒絕別人分析自己,有著吃人的惡習,這是他可怕的一面。
上個世紀初,奧地利偉大的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向世人發(fā)表了他的泛性理論,其中一點是:人的一生童年是最重要的,童年所受的創(chuàng)傷直接影響著今后的人生發(fā)展,童年不應受到過分的壓抑,而應讓兒童去做他們感到快樂的事情;并且人的意識中有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本我執(zhí)行的是快樂原則;自我是現(xiàn)實中的我;超我與自我相反,受到社會道德和法律約束,規(guī)定本我不能隨心所欲地追求快樂。他的理論剛剛問世時遭到了鄙疑和排斥,因為人們一時還無法接受一個在心理學領域標新立異的學說,而且這種理論也很難證明其科學性,在最初的八年時間里,他的精神分析學著作只賣了六百本。幾十年后精神分析理論在全世界空前繁盛,在心理學、哲學、宗教、文學作品、音樂、繪畫、影視等領域都產生過強大的沖擊?!冻聊母嵫颉窡o疑是精神分析理論在影視作品中的擴展。
首先分析影片中的罪犯野牛比爾。他從小受到母親的虐待,性格被嚴重壓抑,因此憎惡自己的性角色,渴望變性,以為改變性別后就能得到母親的接納了。他要做變性手術,在今天看來是無可厚非的,但在當時僅有的三家權威變性醫(yī)院都拒絕了他的要求,這正是當時社會體制不完善的寫照。本我受到超我的限制令比爾痛苦萬分,以致心理變態(tài),只有選擇剝女人皮做衣服達到變性的目的,蟲蛹變成美麗的飛蛾也即是變性的象征。在比爾看來,他所受的痛苦程度絲毫不比那些被他殺害的女性輕,他一個人在房間里伴著音樂跳舞,他的每一個動作令人感到非常惡心,嘴里還不停喊到:“快!占有我吧!” 社會與他作對,從小受到的創(chuàng)傷無法撫平,所以他用異常殘忍的手段報復這個社會,滿足自己的性需要。影片中野牛比爾不是主角,他很可恨卻很悲慘,所以很受觀眾的關注。
再談談劇中男主角漢尼巴爾博士,觀眾最感興趣的就是他了。他是一個精神分析師,有著極高的智商,對分析別人很感興趣,還懂藝術,這是他可敬的一面;他同時又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拒絕別人分析自己,有著吃人的惡習,這是他可怕的一面。他有時表現(xiàn)得像一位謙謙君子,溫文爾雅,對繪畫很在行,能夠憑著印象畫出生動美麗的彩畫;但他在吃人時的那分平常心,殺人之后還欣賞著美妙的音樂,實在令人膽寒,他還用縝密的計劃戲耍了警察,其實他比野牛比爾更可怕!但他的雙面性格使他懂得以德報德、以怨報怨,當斯坦林把她童年時的遭遇講給他聽時,他也時時給斯坦林指點迷津,推動破案進展時間;當面對無恥的趙醫(yī)生和自以為是的參議員時,他給以無情的報復和嘲弄??梢哉f這部影片關鍵就是要看懂漢尼巴爾博士,像他這樣的人既可以為社會作出巨大的貢獻,也可以危害社會不小;他的自由、他的隨心所欲是社會難以控制的,也是人們最擔心的。
第三談劇中女主角斯坦林,她是一個要強的警官學員。影片把她置身與一個男人的世界,她身材矮小,外表柔弱,卻完成了男警官們不能完成的案件。不要忽略她十歲時也受過巨大的打擊:她很愛她的父親,對身為警察的父親由衷的敬佩,父親意外去世使她從此以后失去了童年的快樂,被寄宿在姨媽家,潛意識里有繼續(xù)為父親除暴安良的沖動,這就是戀父情結,因此她會不顧一切地去救正在被屠殺的羔羊,盡管她沒能阻止羔羊被殘殺的命運。長大后在警官學校學習非常努力,準備干她父親未盡的事業(yè),她也不會很明白今后他所救的人其實就是以前羔羊的化身。漢尼巴爾博士問她:“你以為救出了羔羊后它就不會再哀叫了嗎,你夜晚就不會被驚醒了嗎?”斯坦林不知所措,只能說:“不知道?!彼幕卮鹗悄敲吹臒o奈,因為美國的高犯罪率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她一個人的力量是多么弱小呀!當斯坦林最后成功將野牛比爾擊斃,在畢業(yè)典禮慶功會上接到漢尼巴爾博士的電話:“告訴我,斯坦林,羔羊不再哀叫了嗎?”沉默無語時,讓人甚是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她也找不到解救羔羊的答案。
最后還附帶談一下斯坦林在影片中的特殊性角色問題。為什么斯坦林會被派去見漢尼巴爾博士,而不是別人?漢尼巴爾博士又為什么會相信她,不相信別人?(比如趙醫(yī)生)漢尼巴爾博士有八年沒有見過女人,斯坦林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她的性角色來一步步取得漢尼巴爾博士的信任。當漢尼巴爾博士最后一次給斯坦林決定性的啟示時,影片給出了一個特寫的鏡頭:漢尼巴爾博士用自己的食指輕輕地撫摸了一下斯坦林的食指,這表明他已經認可斯坦林的性角色吸引,和她作了交換。兩人經過四次見面后已經可以說是父女關系或朋友關系了,這也就不難解釋漢尼巴爾博士逃走后斯坦林為什么會說:“我覺得他不會傷害我。”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反映精神分析學說的經典影片,它已不僅僅局限于恐怖的懸疑片了,它反映的是西方社會的一種文化觀念。我們權且當它是一扇了解西方文化觀念的窗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