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異化勞動改變了勞動原有的性質,使勞動成為一種被迫的和強制性的。本文旨在闡述從異化勞動的角度談對人的本質與共產(chǎn)主義的認識。人的異化即人的本質和人的本質力量脫離人、控制人。共產(chǎn)主義是在克服人和自然的矛盾、人和人的矛盾及矯正異化勞動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基礎上使用的。
關鍵詞:異化勞動;人的本質;共產(chǎn)主義
作者簡介:孫文靜,女,出生于1987年8月,山東泰安人,廣東財經(jīng)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yè)2011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4--01
一、異化勞動的概述
“異化勞動是使用他人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為他人勞動,同時被他人占有、享受和支配勞動產(chǎn)品,而勞動產(chǎn)品又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chǎn)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在異化勞動中,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不歸自己占有,也不是為自己勞動,勞動不屬于他自己,因此,異化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商品數(shù)量與異化勞動者自身價值成反比。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勞動不是自由的生命表現(xiàn),也不再是生活的樂趣,而是生命的外化,是為了生存,為了得到生活資料。勞動在這里也僅僅是一種被迫的活動。工人在他的對象中的異化表現(xiàn)在:“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chuàng)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本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碑惢瘎趧邮箘趧诱咦兂闪松a(chǎn)機器和工具。在資產(chǎn)階級社會中,工人生產(chǎn)的財富越多,他的產(chǎn)品的力量和數(shù)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chuàng)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人的對象世界越強大,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異化勞動有四個表現(xiàn)形式:勞動者與勞動產(chǎn)品相異化,勞動者勞動的產(chǎn)品越多,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異化勞動積累了資本家的財富同時也積累了勞動者的貧窮。工人與勞動過程相異化。在這種異化勞動工程中,勞動者不是在享受勞動,而是在不斷否定自己,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受摧殘,是一種被迫的強制勞動?!皠趧诱吲c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異化勞動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人變成了喪失類本質的人?!薄叭伺c人相異化,就是人同自己本身的任何關系只有通過人同其他人的關系才能得到實現(xiàn)和表現(xiàn)”。人同自身相對立必然也導致同他人相對立。
二、異化勞動與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包括兩個方面:類本質和社會關系的本質。馬克思自己首先是從人與自然之間的實踐關系來規(guī)定人的本質的:“實踐活動證明了人的自由而有意識的活動的本質, 人就是以實踐為本質的類存在物”人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是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正是由于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或者說,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是對象。僅僅由于這一點,他的活動才是自由的活動。異化勞動把這種關系顛倒過來,以至人正因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馬克思認為人的真正的類本質是自由自主的。
在談及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思想時, 幾乎所有的著述都引用的是《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下述論點: “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這里所說的人的本質是人的現(xiàn)實本質, 即人的社會本質。這一界定,其實就是充分說明人的具體本質,即人與人之間的區(qū)別,不僅包括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人之間的區(qū)別,又包括同一時代背景下處于不同社會層次和社會地位的人之間的區(qū)別。由于人的具體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即它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所以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社會實踐中產(chǎn)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關系而轉變。馬克思指出: “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關系, 人在積極實現(xiàn)自己的本質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生產(chǎn)人的社會關系、社會本質。”[1]在馬克思看來, 要想真正徹底理解人,就不能離開其生活的社會關系。人是通過社會的交往獲得自己的社會關系本質。正如馬克思所說: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 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就是紡紗的機器。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 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系, 它就不是資本了”。[2]
三、異化勞動與共產(chǎn)主義
私有財產(chǎn)的出現(xiàn)是異化勞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指出“私有財產(chǎn)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對自然界和對自身的外在關系的產(chǎn)物、結果和必然后果”。[3]勞動的對象化只有在私有制條件下,才表現(xiàn)為異化。因而要消除異化就必須消滅私有制。
共產(chǎn)主義是在克服人和自然的矛盾、人和人的矛盾及矯正異化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基礎上使用的。在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中,勞動是發(fā)揮自己特長、個性的過程,在勞動中肯定自己的價值。社會地占有而不是私的個人占有生產(chǎn)資料,勞動者使用社會的生產(chǎn)資料勞動。勞動成為自主活動,勞動者支配自己的對象世界。人的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是獲得自由個性并進入自由王國。馬克思的共產(chǎn)主義觀點體現(xiàn)在共產(chǎn)主義是私有財產(chǎn)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此,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中,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只有共產(chǎn)主義社會,才能解決異化勞動所帶來的人類異化問題,最終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 ]. 第4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 ].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1844 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馬克思.1844 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 第1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 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陳啟能. 論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論斷[M]. 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