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中國晨報關于“中國兒童自信現(xiàn)狀調查”報告顯示,近萬媽媽參加的調查中,竟有超過半數(shù)媽媽在通過自我認知、遇事反應、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日常表現(xiàn)測試后才意識到自己的缺乏自信心。但在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高速發(fā)展下,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下,為什么孩子的自信心卻一直呈下降趨勢呢,這無不與現(xiàn)在中國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面對這樣的形勢,作為家長應該怎樣提高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呢?
關鍵詞:家庭教育;無條件的愛;尊重;贊賞;信任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4--02
家庭作為孩子的主要成長環(huán)境,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最基礎且最重要的作用。雖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各方面復雜因素的影響,但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生理方面自信心的培養(yǎng)仍是最為基礎的教育。但現(xiàn)在中國卻有很多小孩子缺乏自信,究其原因諸如,學習原因、家庭條件原因、自身外在條件原因等等,正是由于一部分中國孩子缺乏自信,造成其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較差。這些孩子與美國孩子相比卻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國父母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對孩子的教育理念為:孩子的性格和愛好是靠家長的影響塑造出來的,孩子將來成材與否直接與父母的教育引導有關。所以美國父母不會以孩子的外在條件而去指責或打擊孩子,而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經(jīng)常去無條件的愛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相信孩子的眼光和選擇,所以這必然提升了孩子自信心。雖然中國的經(jīng)濟形勢及其社會形勢與美國有很大的差異,但面對我國這種既定的國情,作為父母,我們應如何去提高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父母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世上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愛孩子不僅僅體現(xiàn)在內(nèi)心,而是體現(xiàn)在行動上。中國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形勢造就了很多父母不能跟孩子在一起,而是把孩子托付于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使孩子很早就成為了所謂的“留守兒童”。常年在外的父母一年內(nèi)很少和自己的孩子有單獨相處的時間,父母對孩子的愛只是通過物質和經(jīng)濟的形式進行表達,造成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無私的愛,缺乏家的溫馨。孩子對周圍事情的認知一般從一歲開始,十七歲完全認知周圍環(huán)境。孩子在1-17歲時期是孩子的人生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孩子完成了性格塑造、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的培養(yǎng),在此期間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此個階段是父母培養(yǎng)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時期。
而不是像現(xiàn)在大部分父母一樣,把自己的理想抱負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過程都按照自己原先規(guī)劃好的軌跡去成長,讓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和抱負。但他們忽略了孩子是一個思想比較脆弱的人群,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想法和思維,而這些想法和思維卻是很不固定,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改變。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舉止、思想動態(tài),引導孩子往好的一面發(fā)展,讓孩子敢于去嘗試新的挑戰(zhàn)、相信自己能獨立圓滿地完成新的事物,及時有效的消除孩子的思想包袱,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避免孩子形成過激或極端的思維方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渴望得是父母的愛、父母無條件的愛。因為父母無條件的愛讓他們感到自己的父母愛護著他們、在乎著他們,他們能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管他們在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遇到困難或不被理解時,他們知道自己身后還有父母作為他們堅實的后盾,自己的父母會理解并鼓勵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如果孩子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中就不會害怕不被理解、害怕失敗。他們就會對新的事物更加好奇,面對挑戰(zhàn)更加富有激情、更加自信。
所以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是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最為基礎且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二、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自信,來自尊重,一個人首先得到了尊重,他才會變得尊重別人,才會有信心去面對周圍的人與事,才會變得自信。獲得尊重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是關乎父母及其外界對自己的認可,是對自己探索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原始動力。但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是孩子考試沒考好,父母說罵就罵,說打就打;違反了紀律,老師就讓你站在教室前面接受大家批判;不管你是好學生還是學習壞學生,只要犯錯,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均得到是批評。而父母更是贊同并鼓勵老師批評自己的孩子,所以中國孩子在小的時候,已經(jīng)被自己的家長和外界打擊的自信全無,致使孩子在比較逆反的年齡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從而變得孤僻而一蹶不振。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要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孩子,把孩子優(yōu)勢的地方擴大化,不足的地方縮小,進而鼓勵孩子揚長避短,以長補短。而不是抓住孩子不足不放,拿孩子的不足與其他孩子的長處進行比較,經(jīng)常以單方面的比較來批評打擊孩子。冰心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讓孩子像野花一樣地自然生長,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和選擇。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一會兒喜歡唱歌,一會兒喜歡跳舞,而且都喜歡親自去體驗一番,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其實這正是孩子試著嘗試了解社會的一種表象,是孩子的一種天性所在。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要對此進行責罵或阻止,而應該鼓勵并支持孩子去對各種新鮮事物進行探索,即使受挫或失敗也要對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進行表揚,從而培養(yǎng)孩子對陌生事物探索的自信。
尊重孩子其實就是把孩子當做成人來對待,孩子幫你做了一件事后,應像平常一樣對孩子說“謝謝”,已建立孩子自我價值的意識。孩子犯錯時要委婉引導孩子,盡量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而不是一犯錯開口就罵、抬手即打,無視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其實家長越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會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尊重孩子還必須尊重孩子的隱私,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特別是處于青少年的孩子,他們身體特征開始發(fā)生變化,對異性的吸引力、好奇心開始增加。隨著自身發(fā)育的不斷改變,孩子會變得有點孤僻,在心理上會故意的避開父母和異性朋友。而恰在此時,一些家長害怕孩子談戀愛什么的經(jīng)常窺探孩子的隱私,翻看他們的書包,偷看他們的日記,詢問孩子的老師和同學等等,使此階段本就逆反的心理更加膨脹。其實在此階段家長應經(jīng)常和孩子們進行談心,試著探知他們對一些人或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并及時有效的加以指引,使孩子真面的、自信地面對自己和周圍的人或事。
三、贊賞使孩子自信
贊賞就是贊美,就是表揚,就是肯定一個人的想法和做法。贊賞使人自信、使人堅強。正如古語所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贊賞的力量是無窮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贊賞。當然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們也需要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這樣他們會覺得自己重要。每個孩子天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贊賞;但相反的的,每個人都懼怕責備、害怕懲罰。所以父母應多給孩子一些肯定,當孩子在某方面取得進步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肯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知道自己進步的重要,同時孩子的自信心也就增加了。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才,至于能不能最終成為天才,要看父母及其老師把他放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試想如果讓愛迪生去經(jīng)商他能成功嗎,如果讓愛因斯坦去種地,他能成功嗎?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關心的應該是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愛他、欣賞他、教育他,讓他擁有自信的笑容;如何鼓勵并引導在孩子擅長和喜歡的方面有所建樹。贊美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表揚,而是一種行動和指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不時的給孩子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得到認可的,自己是很棒的,以增強孩子的自信。正如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小學階段的孩子,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是依據(jù)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得來的。也就是說,這時他們尚未形成對自己的穩(wěn)定評價。外界的批評或表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這一點我國應向美國學習,2002年美國總統(tǒng)布什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法令。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學校必須提高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縮小或消滅劣勢群體(如貧困學生)和優(yōu)秀學生之間在學業(yè)上的差距。其實,美國的學校不僅僅是在學業(yè)成績上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在文藝體育各項活動中,也盡可能地給所有學生同等的機會,給每一個人參與的權利。美國的小學運動會不是根據(jù)個人水平而進行挑選甄別,而是鼓動全員參與,誰想?yún)⒓诱l就報名。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好是壞,觀眾們和老師們都是掌聲雷動給予鼓勵。正是這種鼓勵、表揚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感受到了自我價值,才會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 所以,天下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是父母沒有有效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并鼓舞、引導孩子去成功。
四、父母的信任可以使孩子更自信
信任孩子意味著相信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鼓勵并支持孩子去嘗試新的挑戰(zhàn),不害怕孩子受挫或失敗。信任孩子不是相信每件事情孩子都能做得完美,而是使孩子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在社會和生活中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所以父母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一味的否定孩子只會扼殺孩子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孩子變得縮頭縮尾,懼前怕后,無法前進。
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巨大的,對于父母而言,事事信任自己的孩子,對父母是一個考驗。但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無條件的信任和鼓勵對自己是一種無形的支持和肯定。所以只有信任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真正的讀懂孩子、引導孩子。使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更有信心進步,更有信心改過。從而無形中給孩子提供一個充分的發(fā)揮空間。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焙⒆拥某砷L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孩子一時表現(xiàn)差、學習成績差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多給孩子一些信任,多去欣賞他、贊揚他、信任他、鼓勵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點,為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一定能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起自信,激發(fā)出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人生的長河中自信自強,走向成功!
總結
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最為基礎卻最為重要的。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學歷、權利、金錢、外表這些外在的價值支撐來衡量,而是靠自我價值的認定,內(nèi)心的平和度來體現(xiàn),而這一切的認定和體現(xiàn)正是來自家庭從小的培養(yǎng)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