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球村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使得文化越來越多地走出一國,走向世界,進行全球化傳播。但是文化的全球化傳播也有成有敗,只有符合受眾接受心理的文化才能在全球化傳播中獲得成功。只有中國文化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地符合世界人民接受心理的文化產(chǎn)品,同時結(jié)合媒體的需要和傳播方式不斷地推廣和改進,中國文化才能更好地發(fā)揚光大,走向世界。
關鍵詞:文化傳播;全球化;受眾心理
作者簡介:王國鵬,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傳播與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1--01
隨著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和其他電子媒介的出現(xiàn),和各種現(xiàn)代交通方式的飛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整個世界緊縮成一個村落,稱為“地球村”。地球村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不僅推動了經(jīng)濟的全球化發(fā)展,同時也使得文化越來越多地走出一國,走向世界,進行全球化傳播。
各國政府非常重視全球化時代文化的軟實力作用。例如韓國政府就十分重視推廣本國文化,政府出面將許多韓劇的版權買到手,然后免費贈送給很多國家,來借此推廣本國的文化之外。中國政府最近幾年也與許多國家舉辦了“友好年”的活動,例如“中國-俄羅斯友好年”“中國-西班牙友好年”等,借此互相推廣本國的文化,壯大自身文化品牌的力量。
08年的北京奧運會,正是一次推廣中國文化絕好的機會,無論是從吉祥物福娃的設計,還是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的典故,抑或是開幕式中畫卷的造型、活字印刷的設計、龍柱等各種飽含中國文化的象征,都在向全世界展示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文化的全球化傳播也有成有敗,只有符合受眾接受心理的文化才能在全球化傳播中獲得成功。例如“韓流”,就是符合當今受眾的接受心理才迅速傳播開來?!绊n流”中充斥著大量的俊男美女,正是當下年輕人最喜聞樂見的,偶像的力量非常巨大,他們除了能帶來巨額的經(jīng)濟效益,刺激年輕一族的消費購買行為,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向各國的年輕人傳播著韓國的流行文化。韓劇中的劇情主要都是圍繞年輕人的婚戀自由與長輩指腹為婚的矛盾問題,這恰恰符合當下年輕人積極爭取戀愛自由的心理。符合了受眾接受心理之后的文化產(chǎn)品,自然就能順利被各國的年輕觀眾歡迎,迅速傳播了。
美國的好萊塢電影作為美國文化的典型標簽,之所以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廣受歡迎,就是因為其中包含的文化符合了受眾的接受心理。好萊塢的電影中充滿了美女、槍戰(zhàn)、英雄、自由等內(nèi)容,這些恰恰符合了受眾喜歡獵奇、情愛、暴力的接受心理,以及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崇尚自由民主、推崇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的心理。
近年來全世界都風靡“選秀風波”,例如中國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一系列的選秀節(jié)目,只要你晚上打開電視機,幾乎每個頻道都有選秀節(jié)目;再例如美國的《美國偶像》、英國的《流行偶像》等。選秀節(jié)目接連出現(xiàn),熱度不減,原因就是選秀節(jié)目中倡導的一種“選秀文化”契合了觀眾的接受心理。這種“選秀文化”代表著一種源自草根兒、出自民間百姓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現(xiàn)象:即使是一般老百姓,只要有信心,只要敢表現(xiàn),一樣可以成功成名。這種文化觸動了電視機前的每一位普通老百姓,使觀眾有了一種希望、一種寄托,渴望成功與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驅(qū)使著受眾接受了這種“選秀文化”,于是各大選秀節(jié)目才可以在電視上大行其道。
日本的動漫一直在全世界風行,其中也帶有明顯的日本武士道文化和日本人堅忍的氣質(zhì)。日本的漫畫形象,從筆者兒時的機器貓,到后來的寵物小精靈,再到當今最流行的蠟筆小新等形象,無不代表著一種自由創(chuàng)新、輕松愉悅的精神,這種詼諧輕松的特點不僅十分符合兒童的接受心理,也同樣吸引著身為父母的中年人在繁忙之余看一看,從而消遣放松一下。正是因為日本動漫契合了受眾的接受心理,才使得日本漫畫一直經(jīng)久不衰。
與日本漫畫類似的就是美劇,美劇情節(jié)沖突激烈,編劇想象力豐富超群,邊拍邊播順應民意,拍攝手法獨特新穎,其中雖然不乏一些貶低中國的價值取向,但是由于其內(nèi)容按照受眾的民意為準,一切以受眾的接受心理為主,因此在中國也很受歡迎,沒有受到其中曲解中國的情節(jié)的任何影響。美劇的大行其道,其中的美國文化也就潛移默化地逐漸傳播出去,影響著廣大的受眾群體。因此,筆者認為,只有符合受眾接受心理的文化才能真正地傳播出去,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反之,倘若某種文化不符合受眾的接受心理,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觀臆想盲目地對外傳播,是難以在受眾當中傳播接受的,也是根本無法長久生存的,就更別談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生長壯大了。同時,不符合受眾的接受心理,就沒有受眾群,這種沒有市場、沒有經(jīng)濟效益的傳播內(nèi)容自然也會被媒介所拋棄,自身就更加難以發(fā)揚光大,難以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立足了。
中國每年的電視劇產(chǎn)量有幾千集之多,但是最后在電視上播出的只有幾百集,大量的重復制作、重復播出、重復覆蓋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如果單純依靠限制美劇和韓劇等國外資源的進入,企圖擴大國產(chǎn)劇的市場、提高國產(chǎn)劇的收視率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只有制作和播出符合觀眾口味和接受心理的國產(chǎn)劇,才會有良好的市場反應。
國產(chǎn)的很多電影,內(nèi)容空洞,在國內(nèi)都票房慘淡,達不到國內(nèi)受眾心理的接受程度,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又怎么成在國際上聲名鵲起呢?國產(chǎn)的動畫片,有的缺乏創(chuàng)新,有的形式單調(diào),完全得不到國內(nèi)兒童觀眾的喜愛,也難怪為什么日本韓國等國的動漫一旦進入中國市場,我國的動畫是如此不堪一擊了。就是因為這些外國的動漫都是按照兒童的心理去設計去播出的,符合了受眾的接受心理。
所以那句“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現(xiàn)在從民族文化的方面來看,是片面的,應該是“民族的不一定是世界的”,因為它必須滿足一些條件。首先,這種民族文化必須符合世界人民的接受心理,能夠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所認同、所承認,只有這樣它才能被受眾理解并傳承下去。其次,這種民族文化還需要有良好的傳播途徑和媒介來推廣,否則有了良好的文化,傳播不出去,也無法被世界人民所了解、所接受。
最后,筆者想說,只有中國文化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地符合世界人民接受心理的文化產(chǎn)品,同時結(jié)合媒體的需要和傳播方式不斷地推廣和改進,中國文化才能更好地發(fā)揚光大,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李志變、于海峰:“試論‘中國文化年’ 現(xiàn)象”, 《理論界》2007年第2期
[2] 居黎東: “ 文化與國家形象、國際影響力”, 《當代世界》20 05 年12 月版
[3] 楚樹龍:《國際關系基本理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