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他們眼望上蒼》被認為是佐拉.尼爾.赫斯頓最優(yōu)秀的作品。1937年這部作品剛剛發(fā)表時,并未受到今天的這種關(guān)注。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佐拉.尼爾.赫斯頓及她的作品獲得人們的重新認識和評價。對她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跨文化角度和民俗角度等。本文擬從一個新的角度—榮格原型理論,主要是人格面具,阿尼姆斯,個性化來分析這部作品。通過珍妮個性化實現(xiàn)過程中應(yīng)付原型三個階段的研究,得出珍妮如何實現(xiàn)自我的結(jié)論。
關(guān)鍵詞:原型;人格面具;阿尼姆斯;個性化;《他們眼望上蒼》
作者簡介:隋玉潔,女,遼寧省東港市人,吉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2012級英語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碩士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1-0-02
引言:
集體無意識的內(nèi)容被稱為原型。這個詞的意思是最初的模式,所有與之類似的事物都募仿這一模式。榮格說:“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這些經(jīng)驗由于不斷重復(fù)而被深深地鏤刻在我們的心理結(jié)構(gòu)之中?!痹屠碚撌菢s格的重要理論,榮格幾乎把他整個后半生都投入到有關(guān)原型的研究的著述之中。在他所識別和描述過的眾多原型中,有一些原型對形成我們的人格和行為特別重要,榮格對此給予了特殊的注意。這些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以及個性化。這是每個人的人格中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四種原型。在《他們眼望上蒼》中,榮格的原型理論體現(xiàn)在珍妮的三次婚姻上。本文具體探討了榮格原型理論中的人格面具,阿尼姆斯和個性化理論在珍妮身上的體現(xiàn),旨在為《他們眼望上蒼》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同時揭示赫斯頓的女性主義觀。
一、人格面具、阿尼姆斯、個性化
人格面具這個詞來源于希臘文,本義是指使演員能在一出劇中扮演某個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榮格稱為從眾求同原型。人格面具的形成是普遍必要的,它保證了我們能夠與人,甚至是與那些我們并不喜歡的人和睦相處。為各種社會交際提供了多重可能性,人格面具是社會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礎(chǔ),人格面具的產(chǎn)生不僅僅是為了認識社會,更是為了尋求社會認同。也就是說,人格面具是以公眾道德為標(biāo)準(zhǔn)的,以集體生活價值為基礎(chǔ)的表面人格,具有符號性和趨同性。在榮格眼中,人格面具在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個人過分地?zé)嶂院统龄嫌谧约喊缪莸慕巧?,如果他把自己僅僅認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方面就會受到排斥。像這樣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會逐漸與自己的天性相疏遠而生活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中。因為在他過分發(fā)達的人格面具和極不發(fā)達的人格其他部分之 間。
阿尼瑪原型是男人心中的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原型則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每個人都天生具有異性的某些性質(zhì),人的情感和心態(tài)總是同時兼有兩性傾向。千百年來,男人通過與女人的不斷接觸而形成了他的阿尼瑪原型,女人也通過同男人的接觸而形成的他的阿尼姆斯原型。通過千百年來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男人和女人都獲得了異性的特征。這種異性特征保證了兩性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和理解。要想使人格和諧平衡,就必須允許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方面和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方面在個人的意識和行為中得到展現(xiàn)。如果一個男人展現(xiàn)的僅只是他的男性氣質(zhì),他的女性氣質(zhì)就會始終遺留在無意識中而保持其原始的未開化的面貌,這就使得他的無意識有一種軟弱、敏感的性質(zhì)。正因為這樣,所以那些表面上最富于男子氣的人,內(nèi)心卻往往十分軟弱和柔順。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過多地展示其女性氣質(zhì)的女人,在無意識深處卻十分頑強和任性,具有男人通常在其外顯行為在表現(xiàn)出來的氣質(zhì)。
同人格面具相反,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往往得不到充分的發(fā)展。造成這種差別的重要原因是社會文明似乎過分重視性格的一致性,因而歧視男人身上的女性氣質(zhì)和女人身上的男性氣質(zhì)。這種歧視早在童年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那里所謂“假小子”和“假妹子”就經(jīng)常遭到嘲笑。人們總是希望男孩子成為符合文化傳統(tǒng)的男人,期待女孩子成為符合文化傳統(tǒng)的女性。這樣,人格面具當(dāng)然就占據(jù)了上風(fēng),并因而壓抑了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人格面具與阿尼瑪和阿尼姆斯之間和這種不平衡,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激發(fā)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報復(fù),在這種情形下人可能就會走向極端。
如果說人格面具可以看做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給別人看的一面,是世人所見的外部形象,即“外貌”,那么與之相對照,男性心靈中的阿尼瑪與女性心靈中的阿尼姆斯可看作是個人的內(nèi)部形象,即“內(nèi)貌”。當(dāng)某個女人以百折不撓的信念有所堅持時,當(dāng)她運用某種強硬的方式和手段時,她內(nèi)心潛在的阿尼姆斯便顯現(xiàn)出來。榮格認為,正如男性身上存在著無法消除的女性意象阿尼瑪一樣,在女性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保存著某種男性意象。這種雌雄同體的現(xiàn)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著,只不過由于人格面具的作用,每個人身上的異性傾向潛藏在集體無意識之中而已。顯然,阿尼姆斯有著它積極的一面,它給予婦女勇氣以及某些時候必不可少的好斗性,并在女性無意識自我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建起一座橋梁。阿尼姆斯如果不失去控制,對于女性是頗有好處的,能促進婦女對知識及真理的追求,并將她領(lǐng)向自覺自愿的活動。它給予女人精神信仰,給她一種隱而不見的內(nèi)心支撐力,以補償她外在的柔弱。
“個性化意味著一個人的意識逐漸變得富于個性,變得不同于他人,這是意識的最終歸宿。個性化表示這樣一個過程,個人逐漸變成一個在心理上‘不可分的’,即一個獨立的、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或‘整體’?!?,一個自我的實現(xiàn),而那是一段及其崎嶇而漫長的山路。找到你自己,找到你最適合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找到你在這個社會里的最合適的坐標(biāo),榮格所謂的個性化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在于:它的發(fā)生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不同的種子最終開出的將是不同的花朵,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性化意味著意識的擴展,意味著使我們變得更為有意識,意味著最終達到一個整體。自我是這個過程中的產(chǎn)物,而跟隨著自我發(fā)展的腳步,我們將一步一步地達到個性化的實現(xiàn)。
二、原型理論在《他們仰望上蒼》中的體現(xiàn)
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珍妮需要適應(yīng)外在的社會。盡管不情愿,然而面對社會時,她戴上了人格面具,并把真實的自我隱藏在面具之下。珍妮的人格面具體現(xiàn)在她對Nanny言聽計從上。珍妮是由Nanny撫養(yǎng)大,Nanny是奴隸制度下飽受迫害和種族壓迫的黑人。在她的眼中,黑人女性處于社會最下層,“就我所知,黑女人在世界上是頭騾子”,不僅被白人壓迫,也被黑人男人壓迫。為了使珍妮過上體面的,免于壓迫的日子,Nanny將她對愛情,婚姻的理解和她的價值觀強加于珍妮。她怕珍妮重蹈母親的覆轍,強迫珍妮嫁給Logan Killiks。此時珍妮極不情愿,但她最終妥協(xié),Nanny打了珍妮后,珍妮忍住哭泣,像過去一樣坐在Nanny懷里,她始終是Nanny聽話的孩子,面對甚至婚姻的大事,珍妮依然選擇順從。在與洛根的婚姻中,珍妮也帶著人格面具。珍妮明知道自己不喜歡他,卻努力維持自己的婚姻。她以為結(jié)了婚之后她就會愛上洛根,因為Nanny和年長的人都是這么說的,“丈夫和妻子彼此愛慕,這便是婚姻的意義所在”。但是珍妮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在家里,她恪守婦道,帶著妻子的面具,履行妻子的職責(zé)和義務(wù)。她壓抑了自身的欲望,選擇扮演傳統(tǒng)妻子的角色。在與洛根的婚姻中,她與他所帶著的人格面具之間的沖突使她隱隱約約察覺到自己的生活哪里不對,這樣的意識和覺察是珍妮最終實現(xiàn)自我個性化邁出的第一步。
和其他沒有覺醒的女性一樣,珍妮的人格中阿尼姆斯起初處于被壓抑的狀態(tài)。在第一次婚姻中,洛根希望把珍妮變成她的幫手,把她限制在繁瑣的家庭勞動中,甚至動手打她。珍妮的阿尼姆斯收到壓抑。這時,斯塔克斯出現(xiàn)了,珍妮在斯塔克斯描繪的他們的未來中看到了自由的可能。于是珍妮開始了和斯塔克斯的第二次婚姻,然而,珍妮的愿望還是破滅了。斯塔克斯把珍妮限制在家里或者商店里,她不能和鎮(zhèn)上的人交談,甚至在公眾面前說話。斯塔克斯希望珍妮是一個只能待在家里或者在商店里幫忙的妻子。和斯塔克斯在一起,珍妮更像是一個物品而非一個人。珍妮感到她像泥土,豐盛的生命被壓在車輪之下。在他們的婚姻中,斯塔克斯的極端男性化壓抑了珍妮的阿尼姆斯。珍妮渴望擁有個人自由和情感獨立這樣男性的特點。在她與斯塔克斯的對話中,可以看出珍妮強烈被壓抑的阿尼姆斯:“我不再是個年輕姑娘了,可我也不是個老太婆。我估摸著自己看上去就是這個歲數(shù),但是我渾身上下沒有一處不是女人,而且我知道這一點。這可比你強多了。你腆著個大肚子在這里目空一切,自吹自擂,可是除了你的大嗓門之外,你一文不值。哼!說我顯老!你扯下褲子看看就知道到了更年期啦!”這些話對一個極端男性化的斯塔克斯來說是致命的一擊。從此以后,斯塔克斯的病情每況愈下。在斯塔克斯臨死的時候,珍妮更是把多年來壓積在心里的苦悶和憤怒像他傾瀉。在斯塔克斯死后,珍妮把她的頭發(fā)放下來,她在鏡子中看到了一個完全的自我,一個強大了的自我。
如果說前面兩次婚姻是對珍妮阿尼姆斯的壓抑,那么和甜點心的婚姻就是珍妮阿尼姆斯的實現(xiàn)。和斯塔克斯不同,甜點心教珍妮玩跳棋,帶她去釣魚,打獵,教她在開借來的車。他們一塊去看電影,一起跳舞。珍妮也做一些工作,比如摘菜豆。在沼澤地與甜點心在一起的這段日子,珍妮真正地實現(xiàn)了與男人的平等。但是,即便甜點心尊重和愛珍妮,還是使用了暴力對待珍妮。甜點心打珍妮是為了展示珍妮屬于他。這與洛根和斯塔克斯沒什么區(qū)別。在他們眼中,女人屬于男人,應(yīng)該被視為第二性。甜點心打了珍妮雖然沒有使他們的關(guān)系惡化(珍妮覺得這也是愛她的表現(xiàn)),卻導(dǎo)致了珍妮的自我再一次模糊了。她努力在愛甜點心中實現(xiàn)自我,但是她也失去了自我。因此,珍妮處于矛盾的境地。故事結(jié)尾,珍妮射殺了甜點心使得她真正完全獨立,完全實現(xiàn)了阿尼姆斯。
個性化是榮格原型的核心,指一個人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她的潛在,人格的所有方面能夠匯聚到一塊,形成一個統(tǒng)一并且和諧的整體。甜點心是珍妮的最愛,最后被珍妮射殺。在這件事情上,珍妮沒有過多的悲傷。她想要不再懼怕,不再殫精竭慮的生活。珍妮知道甜點心得病治不好了,而且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她選擇了射殺甜點心,自己繼續(xù)生存下去。這是一個蛻變了的理智的珍妮。在法庭上,珍妮面對來自黑人白人的譴責(zé),沒有懼怕,而是勇敢面對。甜點心死后,珍妮回到了老家。此時的珍妮已經(jīng)不再是離開時的她。她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獨立。在回家的路上,小鎮(zhèn)的人都在嘀咕她的事,珍妮沒有理會徑直朝向門口。當(dāng)她的好朋友費奧比來拜訪她時,她平靜的講述了整個故事。事實上,珍妮的回歸是帶著力量和智慧的回歸。她與費奧比的談話中可以看到她完全的實現(xiàn)了個性化。
三、結(jié)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珍妮一步步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在三次婚姻中,珍妮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Mㄟ^挑戰(zhàn)傳統(tǒng)性別模式,珍妮除掉加在黑人女性身上人格面具,并且實現(xiàn)了她人格中被壓抑的阿尼姆斯。最終達到了完全的個性化。榮格原型理論在《他們眼望上蒼》中的運用,使我們看到珍妮個性化的過程。珍妮最終變成了一個覺醒了的,成熟,自信,自立的女性。通過她的經(jīng)歷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最終實現(xiàn)了自我。珍妮追逐自我使得《他們眼望上蒼》成了一部出色的女性主義小說,同時使得赫斯頓成為美國黑人女性文學(xué)的先驅(qū)之一。
參考文獻:
[1] 常耀信.《美國文學(xué)史》,[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98
[2] 陳光明. 《他們的眼睛注視著上帝》的女性主義主題[J]. 安慶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2,4
[3] 程錫麟. 談《他們眼望上蒼》的女性主義意識[J]. 四川大學(xué)學(xué)報,2003,3
[4] 翁德修,都嵐嵐.《美國黑人女性文學(xué)》[M]. 長春: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2000,11
[5]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
[6] 佐拉.尼爾.赫斯頓著,王家湘譯,《他們眼望上蒼》[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