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家民居建筑是我國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客家人獨特的生存情感;贛南尋烏縣澄江鎮(zhèn)周田客家古村以其人、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共融及建筑內部嚴格的對稱關系、和諧關系,表現(xiàn)出濃厚的人文色彩,其建筑中精美的裝飾藝術有序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體現(xiàn)了客家人獨特的審美取向,周田古村落建筑為我們絢麗的客家民居建筑又增加了燦爛的一筆。
關鍵詞:周田古村;民居;裝飾藝術;客家
[中圖分類號]:J5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尋烏縣澄江鎮(zhèn)周田客家古村,是江西省政府批準的江西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它處于贛、粵、閩三省交界處,村子群山環(huán)抱,奇石、秀峰、古屋、古樹點綴著這片客家樂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成為贛、粵、閩的“三省通衢”之地,古驛道從村旁經過,歷經了漫長歲月的風吹雨打,見證了周田的滄桑變化。周田人借助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以住宿飲食為基礎,積極尋找商機,參與經商,涌現(xiàn)了一批富商,
他們以文化人的遠見卓識,建造了一批充滿藝術魅力的民居建筑。為我們絢麗的客家民居建筑增加了燦爛的一筆。周田人刻苦經營,積累財富,因此周田村過去在整個澄江鎮(zhèn)乃至尋烏縣都是出了名的富裕,正是這些商人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周田古村大批精美建筑的建造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經濟
基礎。
周田方形客家大院是宗祠和民居合一的建筑,大廳起宗祠的作用,兩邊的廂房就是民居。周田古村落建筑風格屬于徽派建筑風格,所謂“不與江灣比大小,細微之處下工夫”正是周田古村落建筑裝飾的生動寫照。
1、門牌樓、門樓——周田客家民居建筑的精華
周田古村民居建筑結構和風格最大的看點在于正立面墻的大廳門牌樓,它是整座建筑裝飾的重點部位。門牌樓用經過打磨的紅條石砌成墻裙,其上用青磚砌筑,用大方磚飾面。二百多年過去了,紅條石、精磨大方磚顏色如故,堅固如初。正砌、對角砌的磚縫都成了美麗的圖案。大廳門框正上方置石刻牌匾,書有含建造者名字或美好心愿的題名,這些已經成為考證這些建筑建設年代的主要依據。讓人嘆為觀止的是牌匾四周所鑲的磚雕,每塊磚雕都有其吉祥寓意,如 魚紋、水紋、火焰、花等等,是主人家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其中魚最常見,寓意“年年有余”,常與水紋一起使用,裝飾在屋脊上面,有防火的意味。這里的脊飾并不奢華,表達了樸實人家對平靜生活的滿足,也是民風淳樸的一種體現(xiàn)。
2、精致天井——滲透客家先民力量
天井是周田古村落房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為多進房屋中的前后正間中,兩邊為廂房包圍,寬與正間等長,進深與廂房等長,地面用青磚嵌鋪,面積不大,光線從屋頂?shù)乃闹芪蓍芡断聛?,狀如深井,故名??图颐窬咏ㄖ輧鹊奶炀N涵了客家人數(shù)百年來的靈性和智慧,周田人對天井也格外厚愛,不僅天井石要精挑細選,就連天井的排水口也要用花草圖案裝飾一番。在松樹下,雖沒看到“九廳十八井”的宏偉,但從它精致的天井讀到了客家先民的某種力量。天井寓意“四水歸堂”的道理,即“肥水不流外人田”。松樹下的天井石最有特色,外形酷似一把鎖。松樹下的主人是清嘉慶年間周田巨商王周崧,難怪他連上天施予的陽光雨露也要鎖住。
3、藻井設計——纖云流轉花蝶飛舞
周田古村落建筑大廳頂部的藻井雕刻精細,流云卷草,宛轉曲折。繪滿了色彩鮮艷的彩畫。每個大院的風格各有特色,顯示出不同屋主各自的審美趣味。只可惜如此珍貴的藝術作品年久失修,毀損嚴重。有的只剩下模糊的一片圖案了。
4、木雕、石雕、磚雕——吉祥的祈愿
周田古村落建筑和中國許多地方的古建筑一樣,都十分善用木雕、石雕、及磚雕做裝飾,在第一進大廳的兩側木門上,窗上,往往刻滿了寓意吉祥的各種圖形,來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一只猴子抓蜜蜂,取其諧音“封侯”,花瓶則代表平安,魚鱗形狀的窗花代表年年有余,仙鶴代表長壽等。
周田的磚雕極有特色,我推測當時應該有類似石膏倒模的辦法,用木板雕刻做模,再用磚坯翻版;用濕潤的稻草將磚雕包裹好入窯燒造,以保持磚不會干燥斷裂,由于溫度火候等難以掌握,燒制難度大,溫度過高容易燒裂,溫度過低又無法成型,達不到所需的硬度要求;因此每一塊生產制造出來的磚雕都飽含了工匠的勤勞智慧和辛勤汗水。
如今,周田古村落建筑保護狀況卻不容樂觀,很多建筑正面臨坍塌危險,如全村原本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之一社光下,由于年久失修,已經面目全非,儼然已成危房;村民不愿拿出過多的資金來修復這些實際用途不高的“老屋老舍”,丟掉了老建筑的原型,在古建筑邊上豎立起了一幢幢現(xiàn)代水泥房,成為刺眼的一道風景;雖然成立了周田客家古村開發(fā)保護協(xié)會,但實際上協(xié)會沒有固定工作人員,辦公室根本無人辦公;有些保護意識強的族人們號召本族人自行籌集資金來修復這些祖輩留下的寶貴遺產,但由于沒有專業(yè)系統(tǒng)的工藝技術與理論指導,他們的修復也只是局限于加固防塌,很多精美的石雕、木雕裝飾無法還原,還被當成廢料爛木頭丟棄,實在令人痛惜;周田古村落建筑的研究開發(fā),傳承與保護還有待我們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客家贛州》 羅勇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10
[2]《贛南客家藝術》 張嗣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6. 12
[3]《客家風情》 周紅兵(主編)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5.12
[4]《客家與贛州——研究論文選輯》 贛南客家聯(lián)誼會、贛南日報社(主編) 2000.9
[5]《客家傳統(tǒng)民居文化在現(xiàn)代住宅建設中的傳承》 李婷婷陳震云 《四川建筑科學研究》 2007年01期
[6]《江西客家》 周建新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06
[7]《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 羅勇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