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是集娛樂與藝術(shù)為一體的文化產(chǎn)物,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英文影片的引進更是愈加頻繁。那么影片名稱的翻譯標準更是收到廣泛關(guān)注。本文主要分析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總結(jié)翻譯特點,以期是電影片名為廣大受眾接受。
關(guān)鍵詞:電影片名;翻譯;翻譯原則
作者簡介:張夢婕(1989.11.06-),女,籍貫:河南安陽,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中圖分類號]: 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7--01
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電影已成為現(xiàn)代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方式之一。隨著電影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引進國外電影也隨之產(chǎn)生了一些問題。由于中西文化差異等問題,影片名稱的翻譯成為電影能否受到觀眾認可的評判標準之一。一個好的影片名對電影的推廣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關(guān)注片名翻譯的特殊性,總結(jié)適合影片名稱翻譯的原則和方法。
首先,對外國電影風格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電影名字。眾所周知,電影分為不同的類型,我們通過內(nèi)容可以將電影大致分為以下幾類:道德倫理類(《幸福終點站》),戰(zhàn)爭類(《偷襲珍珠港》),科幻類(《星際迷航》),西部牛仔類(《老無所依》),驚悚類(《漢尼拔》)以及浪漫愛情類(《窈窕淑女》)等。
對于一部電影來說,一個好的名字本身就是對影片的宣傳,是一個好的廣告。盡管片名不能完全表達影片涵蓋的所有信息,但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片名卻能濃縮影片的精華,高度概括影片內(nèi)容和主旨。因此電影片名的地位與功能對于影片是獨一無二的,掌握好影片片名的翻譯技巧對于電影片名翻譯至關(guān)重要。電影片名雖然都比較短,但是同樣要遵守翻譯基本原則,那就是忠實原文。比較早期和現(xiàn)在的片名,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譯法現(xiàn)在仍多用于大部分影片片名翻譯。常用的翻譯方法有:
1、音譯
以在劇情中其重要作用的主角,地名或者事件命名的技巧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很多影片中。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泰坦尼克》(《Titanic》),《簡愛》(《Jane Eyre》),《哈利波特》(《Harry Porter》)。還有一些電影是以主角的綽號來命名,如蜘蛛俠系列還有教父系列。
2、直譯
直譯就是按照忠實原文的原則按照英文影片名來翻譯,對其原語言,文化特性予以保留。這種翻譯方法在不違背電影情節(jié)內(nèi)容的基礎上,準確、生動地再現(xiàn)片名。如《西雅圖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三個火槍手》(《The Three Musketeers》),《第22條軍規(guī)》(《The Catch 22》),《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和《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vles》)。
3、意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的翻譯更是離不開文化。由于中英兩個民族在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思維習慣,因此很多富含本民族特色的詞匯在漢語中找不到對等語,此時直譯就略顯欠缺,不能完全顯示出影片的精髓所在。這是就應采取意譯法。在全面綜合的了解影片風格,內(nèi)容,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對電影原名加以修飾創(chuàng)造,對等的漢語表達出來。如《壯志凌云》(《Top Gun》),《飛屋環(huán)游記》(《Up》),《無間道》(《The Departed》),《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七宗罪》(《Seven》)。
4、改譯
由于地域文化迥異,在處理具有濃厚地域文化色彩的影片名稱時,我們可以根據(jù)中國人的文化需求進行適當改變,以期達到觀眾的審美水平,最大限度吸引觀眾。如《Friends》用直譯的方法以為朋友,但是考慮到這一影視劇講述一群人深厚的友誼,所以譯為《老友記》更能表達影視劇的主旨;再如《Home Alone》譯為《小鬼當家》。如果采用直譯法,應譯為《獨自在家》,但是相比之下,“小鬼當家”可以反映出影片要刻畫的那個聰明又頑皮的孩子。再例如《American Beauty》這部電影,在中國臺灣被譯為《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是美國一種四季常開的玫瑰,象征著美麗純潔還有愛,因此這部影片的翻譯充分傳達了影片的愛情主旨。
影片片名的翻譯要結(jié)合翻譯基本原則,不僅要從觀眾的審美需求和思維方式出發(fā),還要考慮片名的藝術(shù)性和商業(yè)性,靈活運用多種翻譯技巧,來增強片名的導視作用。隨著電影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片名的翻譯也要在傳統(tǒng)的譯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符合觀眾審美的發(fā)展,找到藝術(shù)性和商業(yè)性的平衡點。
參考文獻:
[1]毛發(fā)生.兩岸三地外語影片片名的翻譯比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
[2]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5.
[3]何伯雄.奧斯卡完全手冊[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1.
[4]鄭玉琪,王曉東.小議電影片名的英漢翻譯原則[J].中國翻譯,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