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已經成為國際交流中重要的工具。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大學英語課程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大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和詞匯掌握數量已獲得了較好的成績。通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大學英語在師資、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已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大學英語仍然暴露了不少問題,比如:“啞巴英語”現象、大學英語教學的“費時低效”等。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更應該關注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和探討。因此,我們通過對大學生英語現狀的分析入手,以期能找出當前大學英語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大學英語的改革。
關鍵詞:普通高校;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7--01
眾所周知,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肩負著越來越重要的交流任務,而學好英語已成為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但是由于普通高校的不斷擴招導致的教學資源緊缺、教學模式陳舊等問題,造成大學生英語產生了許多問題。本文就大學生英語學習狀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對如何改進現狀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普通高校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
1、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影響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效果。在當今中國的高校里,不少英語教育者指出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結果是高分低能,最普遍的現象是大學生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英語考試,有的甚至能取得比較優(yōu)異的成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當他們應用這門語言時,表現卻差強人意,甚至成了“啞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和現行的考試形式,同時由于缺乏對英語口語的測試,使得教師和學生忽視對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把書面形式的各種語法知識作為英語課程的重點。這也使得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出于“社會需求”, 雖已意識到學習英語是為了自身目前或者將來的個人發(fā)展,將英語作為一項必備技能,而不是出于興趣,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目的是被動的、消極的,對長期的英語學習極有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
2、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大學生由于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枷鎖下,對老師產生依賴,沒有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同時缺乏對學習計劃和方法的認識。所以,在大學校園中,由于沒有老師的引導和課時的限制,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措手不及的現象,很難順利完成學業(yè)。而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不少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學習資料為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學習空間,但即便這樣,不少學生仍不會利用好身邊的學習資源,仍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中,所以,一定要培養(yǎng)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它不僅能使得學生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還能提高課題的學習效率。
3、英語交際能力薄弱。在當今世界交際中,英語已成為一種被世界廣泛應用的語言。然而,和英語的廣泛應用性相比,我國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卻相對薄弱,這與大學生所掌握較全面的語法知識和較大的詞匯量形成了明顯的反差。一方面,在非英語國家的語境下,我們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書面的形式來學習語言知識,而口語的學習培養(yǎng)則是由各式各樣的教材練習組成,這樣就弱化了對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的語言環(huán)境;另一方面,現行的考試形式仍以書面的知識能力為主,幾乎不涉及對口語能力的測試,所以老師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把書面形式的各種語法知識作為了英語課堂的重點。
二、針對上述問題所提出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我們知道,不同的學習目的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只有具有正確的學習目的的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努力,學習熱情更加持久。所以,我們在學習英語時,必須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作為我們學習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學好英語。同時,在學習過程要努力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利用英語短文、笑話等多方面的引導,使得自己加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我們要想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就必須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在確立學習目標上,要把目標分為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可以在幾天或者是一個月之內所能完成的,而中長期目標則是在一年或者是三至五年內完成的。在選擇學習方法上,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方法,要對自己不斷進行自我評價,充分認識自己的進步和失敗,并不斷調整學習策略和學習行為,以取得最終的勝利。
3、教師應轉變思想,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首先,隨著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的普遍使用,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以課本為主的單一教學方式,利用現代化的視聽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形式的互動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心理障礙。教師需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舒緩學生的緊張心情,給予學生更多的鼓舞,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在大學英語學習方面,大學生的素質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學生的聽說能力普遍不好,教學模式偏于傳統(tǒng),課堂過于沉悶等等問題。但是隨著新課改的改革和大量外籍教師的加入,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學英語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井升華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原因[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2]王海嘯 大學英語教師與教學情況調查分析 [J] 外語界 2009(4):6-13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S]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應惠蘭,何蓮珍,周頌波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4)
[5]劉潤清 決定語言學習的幾個因素[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