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特點,剖析影響學生體育興趣發(fā)展的因素,圍繞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出個人觀點,以供同行在開展學校體育工作過程中參考,并批評指正。
1.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特點
(1)具有廣泛性。
小學生進入初中后,知識范圍擴大,求知欲不斷增強。不但關心課內學習與鍛煉,課外體育活動及班級、校際之間的各種比賽對于學校及家庭附近的各種體育活動和比賽,許多初中生也很感興趣,表現為NBA、湖人、小牛,老虎伍茲……學生都是頭頭是道。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提高對體育的興趣,并把這種興趣轉移到課堂學習中去。
(2)具有更大的選擇性。
初中生對各種運動項目有不同的興趣和選擇。如男生多喜歡活動量大、競賽性強的運動項目,像球類、武術等;女生則喜歡動作強度不大、姿勢優(yōu)美、節(jié)奏韻律感強的運動項目,像藝術體操、球類、跳繩及某些田徑項目等。
2.學生體育興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根深蒂固的是重文輕武的思想,這種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間接地束縛著現代教育思想的傳播。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大一部分家長、老師認為體育學好學壞無所謂,導致學生應有的體育鍛煉時間被剝奪,學生上體育課往往不思進取、好惡厭勞、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對完不成學習任務缺乏應有的恥辱感,更不要說培養(yǎng)體育興趣了。
(2)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
身體發(fā)展的性別差異大于智力發(fā)展的性別差異,男女學生在身體發(fā)育的不同時期,身體形態(tài)、機能水平、運動素質、運動功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qū)別和各自的特點,而且男女學生在運動中的心理狀態(tài)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緒影響而對參加體育運動沒有興趣。再加上學生體育意識淡薄,應試教育一直占主導地位,學生平時絕大部分時間被占用,想玩不會玩,可以說學生本身就沒有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想法。
(3)教師因素。
傳統(tǒng)教育是“師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師為本,過于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重視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再加上教師業(yè)務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科學、不新穎、責任心不強等,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有些體育老師不僅吝于給學生微笑,而且經常諷刺、挖苦、斥責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于是,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信心、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力等就這樣被泯滅了,師生公開對抗的情況屢見不鮮。
3.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方法、一種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讓學生以積極主動、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強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強迫學生服從。
(1)正確對待學生的表現欲。
學生的年齡、性別、性格、氣質及對事物的認識等不同,其表現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經常表現為明顯外露、突出、毫無顧忌;女孩子則顯得平穩(wěn)、有分寸,給人溫文爾雅的感覺。學生的表現欲往往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參與意識。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的表現欲予以正確對待和引導,反而有意無意地加以扼殺,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2)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機與活力,就在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馬克思早就提出了“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fā)展”的觀點。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發(fā)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才是成長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高中學生對某項體育運動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識和興趣,不需要教師啟發(fā)和誘導就能自覺地產生主動參與意識,因此體育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自愿地參加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讓他們通過自身參加體育運動的實踐,去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意義,培養(yǎng)起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如果教師再適時地示范、講解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就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學會提高自我鍛煉能力的方法,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3)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
備場地、器材是上好體育課的前提,場地、器材安排適當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營造快樂氛圍的前奏,是學生完成技術動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擾是學生心理特征中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場地、器材,運用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使他們產生參與練習的需要和興趣。
(4)激發(fā)學生的美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如在體操練習時,使學生建立一定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及動作完美所引起審美的情緒。組織學生觀看體育比賽、表演,如各種球賽、藝術體操、健美比賽、開幕式、閉幕式等。同時,體育老師還要用高尚的情操、廣博的知識和健美的體魄、優(yōu)美的示范,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應利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美學的興趣愛好,從而既發(fā)揮教育功能,又發(fā)揮審美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注意體育教學的趣味性。
體育課的組織形式要生動活潑、多樣化,教學手段要靈活,不斷改變作業(yè)條件,允許學生個性發(fā)展和愛好的選擇。凡是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都善于利用風趣、幽默的課堂語言和各種教法手段(對比法、比賽、游戲法等)來調節(jié)學生學習的情緒。競賽的方法特別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競賽是體育運動最突出的特點,體育教學中,無論是提高學習熱情,還是營造快樂氛圍,競賽性方式總是最有效的。但應注意競賽的方式要使各類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不然會使不善于此項目的學生常因失敗而喪失信心。
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正確合理地組織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使學生對于體育活動既有直接興趣,又有間接興趣。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地安排教材內容,讓學生經過努力達到預想的效果,并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對運動項目的廣闊興趣,克服片面發(fā)展的弊端。隨著年級升高或對某些專項感興趣,再逐漸引導學生培養(yǎng)對一定項目的中心興趣。此外,提供必要的設備,方便學生鍛煉,使其在體育課之外也有活動的機會,從而在直接進行的運動中培養(yǎng)對運動的濃厚而穩(wěn)定的興趣。要加強體育活動的安全保護,特別要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盡量避免傷害事故。因為學生一旦對運動產生恐懼心理,就很難再培養(yǎng)出運動興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