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合”字,上從亼,下從口。這不就是說話的聲門與吃飯的口嗎?但絕不止于此。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間流行過一種擦手油,估計很多年輕人都沒見過的,是用貝殼裝的蛤蜊油,貝殼就是化妝品的包裝,與“合”字形狀很相近,難道貝殼也是合的原形?
《說文》曰:“合,合口也。”《呂氏春秋》曰:“離則復(fù)合,合則復(fù)離?!薄妒酚洝吩唬骸肮蛹春戏??!薄逗鬂h書》曰:“合蓋隆起?!笨磥?,合可以是動態(tài)的,可以是結(jié)構(gòu)的,也可以是契同的?!肚f子》曰:“公孫龍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而走。”《集韻》曰:“啟口謂之呿?!鼻f子之合何也?
音與言是不同。音可以只是聲帶的活動,而言則必須有舌頭與口腔及齒唇之協(xié)同。言、音意古文字中皆從辛,指的就是舌頭。中醫(yī)也講舌乃心之苗,上尖一紅即為心火。也就是說聲門之亼要高于唇舌之口。莊子之論當(dāng)言此。
我們看看漢《釋名》曰:“天,豫、司、兗、冀以舌腹言之。天,顯也,在上高顯也。青、徐以舌頭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遠也?!薄帮L(fēng),兗、豫、司、冀橫口合唇言之,風(fēng),氾也,其氣博泛而動物也;青、徐言風(fēng),踧口開唇推氣言之,風(fēng),放也,氣放散也?!睆纳涎灾曢T之亼,以舌中曰坦然也。以舌唇言之近口之泛也。莫非,此乃天地海模式嗎?
《釋名》所述與現(xiàn)代音位學(xué)差別很大。但前者的目的不在音位。而是要在聲帶、舌頭、唇齒間找規(guī)則,并使之契合于天地海模式?;蛟S會問,哪來的海?我們舌下還有泉呢,您即刻感受一下舌下涌出的津液。《詩經(jīng)》曰:“天作之合?!薄吨芏Y》曰:“得耦為合?!比酥畞懩钜粢庠谧炖锱c天地海已通合,這便是天人合一了。
還記得馬王堆帛畫之天地海模式嗎?天蓋為鐘,地蓋乃華蓋,海蓋乃磬。《莊子》曰:“天地也,萬物之父母也,合則成體,散則成始?!薄稘h書》曰:“合祛于天地神明?!薄洱R物論》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薄读涸邸ぷ胍吩唬骸疤斓厮姆皆涣稀!笨磥碡愔?、嘴之合是皆可契于宇宙之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