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曾認為警察“是對自由的威脅”,那么他們?nèi)绾乌A得公眾的善意和合作?他們的形象如何設計?他們對家庭背景有何要求?他們又是從什么時候由“力量”轉(zhuǎn)到“服務”的?
警察作為一個職業(yè)自從1829年在倫敦誕生以來,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一直是警方和公眾都非常關注的話題。
英國警察
在創(chuàng)建倫敦警察時,其創(chuàng)始人羅伯特·皮爾關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讓珍視自由和權利的英國人能夠破除“警察是對自由的威脅”這一看法。要應對這種懷疑,最重要的是警察必須走出一條路來贏得公眾的善意和合作。為此,羅伯特·皮爾非常關注警察形象問題,他和他的兩個助手查爾斯·諾萬(Charles Rowan)及理查德·梅恩(Richard Mayne) 從一開始就非常關注建立和保持執(zhí)法和提供其他服務的受人尊敬而榮耀的警察的良好形象,他們對新警察的建立及新警察能夠被大眾所接受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這支隊伍的形象是被仔細設計和考慮過的,并有特定目的。第一,警察穿制服,傳遞的是這樣一個信息,即他們不是間諜,而且制服的顏色藍色明顯與軍隊的黑色不同,便于區(qū)分。第二,警察是非武裝的,這也把他們與軍隊區(qū)別開來,他們攜帶在束腰外衣里的警棍也是在公眾的直接視線之外。第三,警察的低收入也不鼓勵紳士和官員的加入,以避免沾染上職業(yè)軍人的習氣。如果警察與那些他們今后主要打交道的人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經(jīng)歷,那么可以期望他們能夠發(fā)展起相互的同情與容忍。
在警察誕生初期,對保持警察的形象一直很注意,諾萬和梅恩親自對每一個招募的警察把關,這已經(jīng)有了一個創(chuàng)造和保持警察的特定形象的基本步調(diào),其他一些規(guī)定也與此相適應,比如警察無論上下班都必須穿制服,制服上有警察所在區(qū)警察局的字母縮寫及警察本人的編號,便于公眾監(jiān)督。此外,強調(diào)警察在與公眾接觸時要有恰當?shù)难赞o與舉止,體現(xiàn)對公眾的禮貌和尊敬。此外,在與公眾接觸時尤其是不要使用那些刺激性的語言和腔調(diào),無論什么時候警察表現(xiàn)出的好脾氣和冷靜越多,那么他在維持公共秩序時從公眾那里所得到的協(xié)助就越多。
從1829年9月皮爾創(chuàng)建的警察第一天走上大街執(zhí)勤開始,警察就以新的形象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隨著時間的流逝,警察的形象也在逐漸發(fā)生改變,而警察本身對警察形象的態(tài)度也在發(fā)生變化。
警察逐漸被英國人所接受,其形象得到發(fā)展,是與19世紀中期媒體成長的幫助分不開的。有利的警察形象可以通過一些非政治性的警察服務活動來確立,比如1851年在倫敦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期間,倫敦警察以其文雅而專業(yè)的形象征服了無數(shù)來訪參觀者,也贏得了英國人的認同和贊揚,當時的報紙對此提供了大量的報道。整個博覽會期間,由于倫敦警察的出色工作,秩序非常良好,人們在贊賞英國的鐵路、蒸汽機及眾多的商品等工業(yè)革命的巨大成就時,也對專業(yè)、文雅的英國警察和博覽會期間良好的治安秩序贊不絕口,警察成為英國的另一個驕傲,成為維護英國憲法和社會法律結構的柱石。
與當時歐洲大陸的警察相比,英國警察讓英國民眾感到自豪的是它的非武裝性、非軍隊性、非政治性。它非常符合自由的英國風格的要求,并將其成功的制度、理念與實踐作為一種模式推向世界。對維多利亞時代的許多中產(chǎn)階級來說,英國警察已經(jīng)成為英國法律制度的理想形象的化身。
19世紀晚期,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和政治狀況使得警察能夠鞏固他們的角色和形象,以至于在1900年代的時候,英國警察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好的警察。1908年《時代》雜志認為“倫敦警察不僅是和平的衛(wèi)士,而且也是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那些沒有伙伴或保護人的民眾的最好的朋友?!?/p>
進入20世紀以來,為組織樹立形象的公共關系工作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yè),“現(xiàn)代公共關系之父”美國的新聞記者艾維·李在1903年開始從事為組織樹立形象的公關工作,并于次年創(chuàng)辦了一家公共關系咨詢事務所,公開對外營業(yè)。隨著大眾媒體的成長和影響,公共關系逐漸得到企業(yè)和政府部門的重視。1919年倫敦警察建立起媒體關系部,正式開展警察公共關系活動。在20世紀80年代末,“倫敦警察廳”(Metropolitan Police Force)的名稱改為“倫敦警察服務”(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意在強調(diào)警察的基本目的已從重點強調(diào)“力量”(Force)轉(zhuǎn)到“服務”(Service)。這樣,警察形象的塑造就更為重要。倫敦警方實施以服務質(zhì)量為核心的系統(tǒng)工程,密切了警察與媒體和公眾的關系,促進了警察形象建設的發(fā)展。
香港警察
20世紀70年代,香港警察開始設立公共關系科,重塑警察形象。1974年,當時的警察公共關系科總警司凌基理(Andrew Rennie)創(chuàng)辦了少年警訊(Junior Police Call),目前是世界上與警方保持緊密聯(lián)系的最龐大的青少年組織之一,其宗旨在于鼓勵和加強香港警方與青少年之間的溝通和認識,促進青少年與警方合力撲滅罪行,培育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供多元化的活動及訓練,培育領導才能,培養(yǎng)他們成為未來領袖。通過這一平臺,香港警方成功地將青少年團結在社會主流周圍,從1974年創(chuàng)辦以來,該組織會員中有許多成為在香港各界享有聲譽的優(yōu)秀人才。
中國內(nèi)地警民關系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強調(diào)為人民服務的中國警察開始借鑒西方國家的警察公共關系理念,緊鄰港澳地區(qū)的廣東省更是率先在各地公安機關成立了專門的警察公共關系機構,隨后全國各地都紛紛組建警察公共關系機構,逐步開展了各種探索性的警察公共關系活動,通過“警察開放日”“警察卡通形象”等多種形式,不少地方讓警察與普通公眾彼此增進了解,增加溝通和交流,促進警民合作和諧。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通過創(chuàng)造性搭建平臺,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全社會參與社會治安與社會和諧的合力,是現(xiàn)代警察公共關系的一個重要理念。在這方面,我國各地公安機關的不少創(chuàng)意值得稱贊和借鑒。通過這樣的活動,拉近了警察與公眾的距離,無形中改善了警察的形象。
蕪湖:“你守規(guī),我獎勵”
現(xiàn)代社會,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交通安全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如何讓更多的車輛駕駛者遵守交通法規(guī),以往的辦法主要是立足于處罰,通過電子監(jiān)控、扣分、罰款甚至判刑等手段,來強制約束。但對于那些一貫模范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人來說,卻并沒有相應的獎勵。為改變這一狀況,鼓勵更多人主動遵守交通法規(guī),安徽省蕪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醞釀與實施了“機動車駕駛?cè)藷o交通違法記分獎勵活動”,即“你守規(guī),我獎勵”。該活動由蕪湖市民間組織——交通安全聯(lián)誼會協(xié)辦。其聯(lián)誼會理事單位奇瑞汽車公司、安奇汽車銷售等單位分別冠名。活動獎品和經(jīng)費均由聯(lián)誼會成員單位支持。由于該活動嫁接并整合了社會的優(yōu)勢資源,調(diào)動了企業(yè)參與并承擔社會交通安全宣傳公益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了警力有限、民力無限的公共關系理念,不僅成為蕪湖交警公共關系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成為交通管理工作實施綜合治理的一項創(chuàng)新實踐。自2007年以來,蕪湖市連續(xù)舉辦了6屆“你守規(guī),我獎勵”全年無交通違法記分機動車駕駛?cè)藫u獎活動,獎品包括轎車、彩電、冰箱等,“一年無違章,轎車開回家”。6年來,已有200多萬全年無交通違法記分的駕駛?cè)藚⑴c抽獎,激勵了更多的駕駛?cè)俗裾率胤ㄎ拿鏖_車,交通事故呈連續(xù)下降趨勢,實現(xiàn)了警方、公眾和社會多贏的局面。
北京:“暖冬北京”
近年來,以南京“彭宇案”、佛山“小悅悅”事件等一系列事關社會道德價值取向和政府公信力的公共事件的出現(xiàn),讓社會各界深感在經(jīng)濟建設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出現(xiàn)了道德滑坡、品質(zhì)淪喪、信任危機。2011年冬季,北京市公安局公共關系辦公室會同首都精神文明辦公室宣教中心通過“平安北京”和“文明北京”兩大微博平臺,聯(lián)合開展了“暖冬北京”行動,通過對見義勇為和幫難救困行為進行宣傳和獎勵,積極引導和提升北京廣大市民的優(yōu)良道德品質(zhì)以及關注公益、踐行和諧社會建設的優(yōu)良風尚,減少甚至杜絕見義不為、遇難不幫、自掃門前雪事件的發(fā)生,在寒冷的冬天里讓愛的暖意口手相傳?!芭本贝蠖Y包包含某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價值500元的“G3無線上網(wǎng)卡”套裝(或等價值的手機充值卡)、新浪微博提供的精美禮品、“平安北京”提供的粉絲服、“文明北京”提供的面值40元公交卡?!芭本毙《Y包包含面值50元的手機充值卡?!芭本贝蠖Y包用于獎勵見義勇為或幫難救困當事人,“暖冬北京”小禮包用于獎勵線索提供方,“暖冬北京”大獎用于獎勵活動最后評選出的大獎。公眾將身邊發(fā)生的見義勇為或扶危救困的好人好事,加#暖冬北京#后,在自己的微博上曬出。警方每周會從其中初選出10條,在此話題頁上公布,并由公眾共同投票,選出得票數(shù)最多的3條,對其進行獎勵。通過“暖冬北京”這一創(chuàng)意行動,將活動贊助商、相關電視媒體及平面媒體、熱愛公益事業(yè)的民間組織和網(wǎng)絡意見領袖、公眾人物、北京中學生通訊社及大學生傳媒社團、法律后援團等眾多傳媒因素和社會資源連結在一起,共同為見義勇為和幫難救困行為進行宣傳和獎勵,從而將散落在各行各業(yè)的社會力量整合為一個有效的行動。
廈門:“治安志愿者”
近年來,廈門市公安局積極運用警察公共關系的理念,在密切警民溝通,與廣大群眾建立起互信互賴關系的基礎上,大力開展警民共建活動,充分發(fā)掘社會各界熱心治安的群眾力量,組建治安志愿者隊伍,形成警民攜手共建平安、共筑和諧的良好氛圍,先后組建了反扒志愿者、110外語志愿者、110心理輔導志愿者、北極星救援隊、“紅馬甲”治安志愿者等一大批社會治安志愿者隊伍,形成一股強大的擁警助警力量和風氣,其中,反扒志愿者大隊、110外語志愿者等隊伍已經(jīng)成為平安廈門、文明廈門的燙金名片,為廈門這座美麗溫馨的城市增添無尚光彩。經(jīng)過警方的嚴格挑選和層層把關,2005年12月,首批由80名志愿者組成的廈門市義務反扒志愿者大隊在市公安局大樓前舉行成立啟動儀式。為了讓這支義勇之師能夠更好地協(xié)助警方開展打擊扒竊犯罪活動,民警對反扒志愿者進行了一系列的培訓,內(nèi)容包括反扒技能、防護技巧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進一步強化志愿者的法律意識、證據(jù)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到目前為止,520名反扒志愿者的加入,有效緩解了警力不足的局面,填補了警方執(zhí)勤的空檔時段,使扒手沒有更多作案的空間余地,從而使全市反扒工作真正形成了全方位、全時空打擊與防范格局。隨著廈門國際性活動的日益增多,外語報警服務越來越成為政府服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110指揮中心來說,最難應對的就是外語接警,特別是眾多小語種國家賓客紛至沓來,更增加了外語服務的難度。2007年,在前期反扒志愿者隊伍已經(jīng)初顯成效的基礎上,廈門市公安局公開招募、擇優(yōu)選拔77名外語志愿者,涵蓋了英、日、法、德、俄、韓、西班牙、葡萄牙8個語種,組建了110外語志愿者隊伍,平時通過三方通話形式為警方當翻譯,在重大活動和節(jié)日期間進駐110指揮大廳與民警同臺接警,為外賓提供快速、周到、熱情的外語接警服務。110外語志愿者流利的外語對答、高效便捷的服務展現(xiàn)了廈門作為國際性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擴大了廈門城市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更展示了公安民警的良好素質(zhì)和服務意識,得到了境外賓客的和社會各界群眾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