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新會計所得稅準則的實施情況,首先分析了新舊會計所得稅準則的不同之處,其次闡述了新會計所得稅準則中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主要特點,再次指出了新會計所得稅準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實施新會計所得稅準則的建議。
關鍵詞:新準則;會計所得稅
一、引.言
財政部于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上實現(xiàn)了與國家會計準則的趨同。新會計準則的制定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調整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差異,其中《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以下簡稱新所得稅準則)使會計所得稅的處理發(fā)生了較大的變更,新所得稅準則中明確了企業(yè)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對企業(yè)所得稅進行會計核算,而改變了之前在應付稅款法、遞延法、損益表債務法三者之間的選擇辦法。新舊會計所得稅準則有較大差異,對新會計所得稅準則進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新會計所得稅準則與舊會計所得稅準則的不同之處
1.所得稅差異分類方法的不同
針對會計和稅法所得稅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額存在一定的差異,新舊會計所得稅準則在這一差異上有不同的分類,舊會計所得稅準則將這一差異分為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而新會計所得稅準則與國際慣例接軌,引進了暫時性差異,而去掉了先前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所謂暫時性差異主要是指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不同產生的差異。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按照稅法規(guī)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yè)在其收回的資產賬面價值中從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按照稅法的規(guī)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用負債的賬面價值扣除掉未來可以稅前列支的金額。
2.所得稅會計核算的不同
新會計所得稅準則利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而就所得稅準則通常利用損益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這兩種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產生的結果是有一定差異的。下面以一個例子為例。2007年12月25日,某上市公司購入了價值120000元的不需要安裝的設備,預計使用期限為2年,會計上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無殘值,稅法規(guī)定采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提折舊,也無殘值。并且公司每年利潤總額都為10000元,沒有其他納稅調整項目,所得稅稅率為25%。通過舊會計所得稅準則進行核算,2009年會計上應計提的折舊為60000元,稅務上計提的折舊為40000,而它們之間的差額20000元是納稅的時間性差異,而利用新會計所得稅準則,2008年底設備的賬面價值是60000元,年底設備的計稅基礎是40000元,而20000元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3.新舊會計所得稅準則中虧損彌補的所得稅會計處理不同
如果企業(yè)發(fā)生經營虧損,舊會計所得稅準則規(guī)定對于可結轉后期的尚可抵扣的虧損,在虧損彌補當期可以不確認所得稅利益,而新會計所得稅準則規(guī)定對于企業(yè)能夠結轉后期的尚可抵扣的虧損,應當以用于抵扣尚可抵扣虧損的未來利潤為限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4.新舊會計準則在減值確認與計量上存在不同
新會計所得稅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要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發(fā)生獲得的應納稅所得額不足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利益時,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但當獲得了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記的金額應當轉回。而在舊會計所得稅準則中沒有對遞延稅款借項計提減值準備這一項規(guī)定。
三、新會計所得稅準則中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主要特點
1.符合國家所得稅會計發(fā)展的趨勢。一般來說,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更能反映企業(yè)將來與納稅有關的現(xiàn)金流量,對時間性差異的處理更科學合理,更符合財務會計原則的要求,而新會計所得稅準則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正是與國際接軌,是符合國際發(fā)展趨勢的。
2.新會計所得稅準則提供的所得稅會計信息是更為全面的。由于新會計所得稅準則采用的是暫時性差異,而暫時性差異更強調差異的內容,比時間性差異的范圍更廣泛。資產負債表法注重對暫時性差異的處理和披露,可以完整地反映企業(yè)所得稅的核算和繳納過程,能夠提供全面的所得稅會計信息。
3.新會計所得稅準則提高了所得稅費用核算的準確性,而且體現(xiàn)了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的要求。新準則中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對所得稅費用的核算以資產和負債項目為著眼點。
四、新會計所得稅準則實施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對計稅基礎認識不清。盡管新會計所得稅準則對“計稅基礎”進行了定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很多使用者對這一概念沒有清晰的認識。
2.新會計所得稅準則對暫時性差異的具體內容沒有進行過全面的闡述,比如對資產和負債類項目產生的暫時性差異進行具體的原因分析。
3.新會計所得稅準則采用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增加了核算的難度。新采用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方法比原先會計所得稅準則采用的三種核算方法都復雜,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對會計從業(yè)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以前的核算方法沒有涉及到跨期攤配問題,現(xiàn)在的核算方法需要會計從業(yè)人員對暫時性差異進行跨期攤配,技術性要求高。
4.會計人員素質不均以及會計環(huán)境不夠完善。新會計所得稅準則統(tǒng)一了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在實際中仍然存在會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問題。目前我國的會計人員高學歷、高職稱人不多,大部分會計人員學歷層次較低,知識結構老化,難以滿足新會計所得稅準則的要求,因此,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對于會計環(huán)境上,我國的會計環(huán)境在所得稅會計準則上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我國的市場體系不夠完善,所得稅會計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還不夠完善。
五、對新會計所得稅準則的實施建議
首先,應該采取措施完善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范,其次應該加強會計人員培訓,提升會計從業(yè)人員的整體素質,為新會計所得稅準則提供人才支持,最后,相關部門需要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強所得稅會計的理論研究。(作者單位:濰坊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吳翠英.新會計準則下所得稅會計比較研究[M].西華大學,2010.
[2]胡偉利.新會計準則關于新企業(yè)所得稅處理的變化與影響[J].現(xiàn)代商業(yè),2008:(21):198-199.
[3]陳均平.關于新企業(yè)所得稅會計相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稅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