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先階基礎會計教學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本文指出在改革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加趣味性更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等。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改革
一.課程的重要性
作為會計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學好《基礎會計》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學好這門課更是整個會計專業(yè)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第一步。如果基礎打的好,對日后會計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不光是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也應對一些基礎的財會知識有了解。通過《基礎會計》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從事會計工作所必備的專業(yè)基礎知識以及基本的會計核算能力。
二.傳統(tǒng)的課程設計
傳統(tǒng)的《基礎會計》的課程一般分為陳述性知識和過程式知識。陳述性知識主要是通過會計理論教育獲取,這是主要途徑。過程式知識主要是通過會計實踐,也就是實訓操作來獲取。一般是先進行會計基礎的理論部分知識的講授,然后再組織具體的實訓。
三.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固定的教學模式
學生們從小學開始都接受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到了大學很難扭轉這種思維和學習的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被動接受”、“單干”學習,形成了老師們講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如此一來,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主動的思考問題。比如“會計”這門學科為什么會存在?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會計核算是現(xiàn)在這樣的呢?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學習會計的興趣難以得到激發(fā),很多學生認為會計就是枯燥無味,學習不部分是被動的進行。現(xiàn)在新時代大學生的要求是要有自學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創(chuàng)新的思想。但是在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各種能力到不到培養(yǎng)和鍛煉。只是針對考試所建立的教學方法很難滿足新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
2.理論課和實際課的分離
傳統(tǒng)的《基礎會計》教學模式是把理論課和實訓課程分開進行的,所以在剛開始學生們在學習會計的過程中,很難對所學的內容產(chǎn)生一種直觀的印象。比如在講到會計憑證的時候,老師無法把所有的憑證都展示出來,只有等到學生去實訓的時候才能對這些憑證有更多的了解。
3. 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難以激發(fā)
基礎會計是整個會計課程體系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課程,如果這門課難以讓同學感興趣,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就更難激發(fā)了,所以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會計的熱情來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門課程。學生對會計難以感興趣,一方面是老師墨守成規(guī),教學上找不到吸引學生的點;再一方面是課程的設置過于死板以及相關的輔助硬件不到位。觀察下中國的語文課本會發(fā)現(xiàn)小學時候的語文課本都是彩色的,隨著課程的深入才變成黑白的。興趣的激發(fā)不光需要是老師的指引,還有客觀的一些硬件條件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但是現(xiàn)階段會計課本趣味性不大,也沒有相關的一些案例把生活和會計結合起來,讓學生感覺會計離自己很遙遠。
四.教學過程中的改進
1.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改變要從最開始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導。例如基礎會計的一堂課,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shù)仄髽I(yè)的財務部門,了解財務部門的工作情況,或者請企業(yè)的財務總監(jiān)把財務工作人員的一些很具體的情況告訴學生們,學生可以當場提問,因為這是新學期的第一堂專業(yè)課,學生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都充滿了各種想象,通過這樣的一堂課,使學生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了熱情和希望。
大學老師要傳授的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法。不僅僅知道一件事情是這樣的,還要知道為什么是這樣的。要改變這種情況可以在課堂中增加多種教學手段。從第一堂課開始,在課上布置小作業(yè),要求學生們注意收集生活中出現(xiàn)各種發(fā)票或者單據(jù)等,等講到相關章節(jié)的時候,讓學生們帶到課堂中進行展示,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們的作業(yè)進行評價,那么這堂課不僅僅就是老師一味的傳授,有了這種互動的形式,學生更能融入其中。再比如講解會計恒等式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更接近學生生活的例子來解釋,學生生活費的來源有哪些方向。在學生學習基礎會計后面章節(jié)的時候,也可以增加更有趣味性的作業(yè),比如要求每位同學先制定每個月的開銷計劃,然后把這個月的開銷情況記錄下來,月終帶到課堂中進行對比。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財務分析:指出哪些支出合理?哪些需要控制?通過這些活動更好的調動學生們學習會計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同學們感受到會計離生活并不遙遠。
2.理論和實際穿插進行
現(xiàn)代教育都強調需要注重理論,加強實踐。除了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應當加強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也是其日后參加工作競爭的優(yōu)勢所在。在這門課程中,如何能達到理論和實務的完美結合,是會計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采用理論和實務穿插講授的方式在基礎會計教學中,能更好的讓學生們理解并運用會計知識。在傳統(tǒng)的教授模式當中,在講到會計憑證章節(jié)的時候,如果不借助多媒體設施的幫助,在課堂上老師只能照本宣科,學生們很難真正的理解不同憑證的用途和意義。如果有能運用多媒體或相關的實物,在教授完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后,要求學生們動手填寫、審核原始憑證并為學生的作業(yè)打分,作為平時成績的評分標準之一。這樣不僅增加了課堂的活躍度,也提高了學生們的積極性。用這種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形式去教授整個的會計循環(huán),這樣學生在學完理論的同時,實際的操作技能也得到了練習。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實習企業(yè)進行參觀, 學生們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了解實際企業(yè)的生產(chǎn)、運營的流程。在講到會計報的時候,還可以去當?shù)匾恍┢髽I(yè)會計部門, 給學生們展示多種類型的原始憑證,參觀從原始憑證到最后的企業(yè)財務報告的整個會計核算過程。這樣學生會有更直觀的感受,所接觸的也不再是空洞又乏味的理論知識,這樣培養(yǎng)出的學生不僅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具備很強的實戰(zhàn)技能。
3. 建立興趣小組
為基礎會計課程開設興趣小組,讓學生的智慧可以凝聚升華,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興趣小組的創(chuàng)立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要讓對會計有興趣的同學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帶動一些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同學。老師針對興趣小組,課后可以布置相關的作業(yè)讓小組同學共同完成并且定期組織各個小組的成員參與學習和討論。比如,前文提到的每月記賬的活動,可以小組先進行討論,讓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然后再集中講授;還可以組織一些會計知識小競賽,把一些乏味的知識用競賽搶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們記憶,這種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不僅可以加強同學們之間的感情,還能更好的鍛煉團隊協(xié)作能力。這也是學生們所需具備的一種精神。(作者單位:江西財經(jīng)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梅娟.會計專業(yè)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會計之友(下),2007,(12).
[2]劉曉麗.《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06. (20).
[3]孟麗紅. 論高職院?!痘A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