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關于青藏高原藏羚羊遷徙產仔的科考行動已有時日,青藏高原的美景固然給人印象深刻,但是,藏羚羊的機敏、睿智也讓人驚嘆。這次科考專家們帶著神圣而重要的命題:將首次給藏羚羊佩戴上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北斗衛(wèi)星定位項圈,以圖直觀、立體地展示藏羚羊分布狀況、遷徙路線等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為科考及環(huán)境物種保護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可是,從7月3日開始的佩戴行動到8日仍未成功。藏羚羊與科考專家們玩起了躲迷藏,絲毫不配合科考專家們的“好意”。為什么藏羚羊理解不了這種崇高的“好意”呢?或許以前的圍獵、捕殺讓它們陰影難去?或許它們只想安靜地產仔,不被外界所打擾,過自己安逸、自在、快樂、閑適的生活吧。
可是,氣候變暖以及人口膨脹對于野生動物的影響越來越大。每年的6月到8月,絕大多數青藏高原上的雌性藏羚羊都會進行浩大遷徙產仔活動。野生動物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研究和保護已成為一項不斷發(fā)展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藏羚羊作為青藏高原上最為重要和獨特的物種,對整個青藏高原的其他物種以及整個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和穩(wěn)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具有不可取代的決定意義。如何準確、及時、動態(tài)地獲取藏羚羊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及變化信息,并對導致其變化的因素做出科學的分析及評價,則需借助先進技術的力量。
“我們與藏羚羊”科考行動首次對西藏羌塘的藏羚羊的活動進行衛(wèi)星定位研究。
GIS作為一個集管理、分析、數據建模等功能為一體的強大工具,能夠輔助我們更好地保護野生物種及資源,在“我們與藏羚羊”科考行動項目的應用上,地理信息技術對了解藏羚羊分布地區(qū)、遷徙路線、產仔地點,科學保護藏羚羊物種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實現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一種渠道和方法。
當然,保護野生物種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的挑戰(zhàn)與困難,藏羚羊沒有乖乖地配合佩戴項圈就是一種挑戰(zhàn)與困難,讓人驚喜的是專家們并沒有為完成任務而采取粗暴、強制、野蠻的方法,而是耐心地、甚至欣賞地觀察和分析,細心地尋找機會,甚至把這一過程也視為研究的一部分,讓人感到了科考的文明,創(chuàng)新的理性,欲望的控制,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動物的尊重。這是一種進步。
在征服高山的過程中,被高山折服;在保護野生動物的過程中,因動物的靈動而不斷調整科考的行動路線和時機,不強求,不強加,不強制,順勢而為,實現創(chuàng)新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當是一種新的境界。
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