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語言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中,詞匯對社會發(fā)展的反應是最敏感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X+族”類新詞產(chǎn)生。本文試圖運用語言模因論,從模因復制的原因、形式以及“X+族”類新詞的語法特征對此類新詞進行分析。
[關鍵詞] 語言系統(tǒng);語言模因論;“X+族”類新詞
[中圖分類號] H136 [文獻標識碼] A
語言系統(tǒng)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而與社會發(fā)展變化聯(lián)系最直接的就是詞匯??梢哉f,語言系統(tǒng)中的詞匯是對社會發(fā)展的反應是最靈敏、最迅速的。因此,研究新詞語對于揭示語言發(fā)展和演變規(guī)律以及研究文化的傳承都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隨著我們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X+族”類新詞語,如北漂族、越野E族、草莓族、丁克族、SOHO族、布波族、追星族、嬉戲族、英語族、打工族、戶外E族、TATA族等不斷涌現(xiàn)。作為一種不斷發(fā)展的新的語言現(xiàn)象,“X+族”類新詞也反映了語言發(fā)展與變化的新信息。我們將用語言模因論對“X+族”類新詞進行考察,以期對新詞語的研究有所裨益。
1 模因論簡介
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家RichardDaw
-kins(1976)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首次提出新的概念meme。他認為文化領域中存在類似生物中基因一樣的東西,即meme。Meme在詞源上來自于希臘語詞mimeme(模仿),meme在拼寫上模仿了基因的原詞gege,現(xiàn)在國內(nèi)的何自然把它譯為“模因”。模因的定義很多,其中Dawkins把它定義為:文化傳遞的單位,它通過一個過程從一個人的頭腦跳入另一個人的頭腦。廣義而言,這個過程可稱為模仿(Dawkins1976:192)?!杜=蛴⒄Z詞典》對模因的定義是: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這兩個定義概括了模因是復制的文化信息,它是通過模仿而得以復制和傳遞的??傮w上說來,模因可分為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兩種?;蛐湍R虻奶卣魇恰跋嗤男畔愋蛡鬟f”。在漢語中,此類模因類型有很多例子,如處于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對“妻子”的稱呼有:拙荊、執(zhí)帚、內(nèi)人、娘子、老婆、夫人、愛人等,這種對同一概念的不同表達就是基因型模因在語言中的反映。而表現(xiàn)型模因的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型傳遞”。如“水門事件(Watergate Case)”是用來專指尼克松黨為了贏得總統(tǒng)大選而做出的種種丑行。隨著傳媒方式的多樣性,“X門”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現(xiàn)在已然成為了流行語。人們在“水門事件”的基礎上,提取“X門”為基礎并復制出一批與“X門’同形的其他詞語,比如前央視足球評論員黃健翔的“解說門”,意大利足球甲級聯(lián)賽的“電話門”,有關兒童用品的“強生門”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X門”現(xiàn)在常常是指具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聞,并不僅僅只是指一些政治上的丑聞,娛樂、體育等行業(yè)的大事件也可以被冠以“X門”稱,特指關于“X”的一系列事件。以上詞語按“X門”的形式傳播,分別表達某行業(yè)發(fā)生的重大爆炸性事件及新聞,從而構成內(nèi)容各異、形式相同的表現(xiàn)型模因。
2 “X+族”類新詞的語法特征
2.1 從構詞法進行分析“X+族”類新詞
2.1.1 “X”的構造
從“X”的音節(jié)來看,常見的“X”是以雙音節(jié)占優(yōu)勢的語素,加上類后綴“族”之后,構成一個三音節(jié)偏正結構的詞語;也存在著“X”是單音節(jié)的語素,加上類后綴“族”構成一個雙音節(jié)偏正結構的詞語。還有“X”是由字母詞或者“漢字+字母詞”充當,構成一個多音節(jié)詞語。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字母詞在漢語中的出現(xiàn),不管是雙音節(jié)、三音節(jié)還是多音節(jié)的“X+族”中,“X”均可以由字母詞或者“漢字+字母詞”充當。例如:
雙音節(jié)詞語:仕族、水族、語族、E族。
三音節(jié)詞語:草莓族、地鐵族、飛特族、TATA族、E拍族。
多音節(jié)詞語:自駕E族。
2.1.2 “X”的詞性:
“X+族”中的“X”詞性可以是名詞、動詞,另外還有大量的外來詞。例如:
普通名詞+族:月光族、地鐵族、草莓族、榴蓮族、英語族。
動賓+族:啃老族、愛表族、上班族、結婚族、拼車族、追星族、愛樂族。
偏正+族:酷摳族、房奴族。
外來詞+族:丁克族、布波族、E族、SOHO族、御宅族、戶外E族、TATA族、飛特族。
3 “X”的性質(zhì)
我們發(fā)現(xiàn),“X+族”中的“X”經(jīng)歷了一個從對“族”起限定作用發(fā)展到對“族”起修飾描寫作用這樣一個發(fā)展過程。從“水族”、“語族”等詞語我們就可以得知,X主要是對X族的性質(zhì)起到限定作用,表明它們是因為有某種共同屬性而集合成一類,但是對“月光族”、“醋溜族”等詞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族”比喻義的管轄下,X更多表現(xiàn)出來的是對“族”的修飾和描寫。如“醋溜族”是指某群年輕人、不甘寂寞,在櫛比鱗次的水泥樓群間,為追逐金錢、愛情與流行而生活?!按住保侵杆麄冃愿裰幸环N發(fā)酸的個性,讓他們喜歡白眼華服地竊笑別人;“溜”是指他們處世上給人一種“圓滑”的感覺,讓他們隨時看狀況改變游戲規(guī)則。他們盡可能為自己而活,是傳統(tǒng)規(guī)范所不再能標識出來的一種新人類。再如御宅族、草莓族、樂活族等。也就是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X+族”中的“X”從基本義的廣泛使用發(fā)展到現(xiàn)在比喻義的廣泛使用,隨之而來的也有一個“X”與“族”之間關系由限制范圍變成了修飾和描寫的關系這樣一個過程了。具體分析如下:
表限定限制作用:水族、斯拉夫族、地鐵族、自駕E族。
表修飾描寫作用:御宅族、樂活族、哇喔族、草莓族、榴蓮族。
3.1 “X族”的功能分布和搭配
從功能分布看,“X族”總體上是體詞性的。
1.經(jīng)常充當主語、賓語、定語。無條件地充當主語、賓語,絕大多數(shù)可以直接充當定語,有的要帶“的”充當定語。例如:
3.1.1 上班族中午熱盼小睡。(《今報網(wǎng)》2009.6.27)
3.1.2 大學“樂忙族”賺錢有道自給自足。(《新華網(wǎng)》2009.6.26)
3.1.3 月光族保險要買消費型。(《新民網(wǎng)》2009.6.25)
3.1.4 “威客族”靠的是智能勞動在網(wǎng)上為自己賺取“真金白銀”。(《威客-智慧鑰匙打開創(chuàng)造大門》,《京華時報》2006·09·11)
3.1.5 “最年輕市長”帶給職場“咸魚族”的啟示。(《慧聰網(wǎng)》2009.6.26)
3.1.6 中國大城市悄然出現(xiàn)“白領地攤族”。(《央視網(wǎng)》2009.6.26)
3.1.7 電腦族的食療養(yǎng)肝之道。(《人民網(wǎng)》2009.6.24)
3.1.8 加班族的最佳能量補充處方。(《人民網(wǎng)》2009.6.10)
3.1.9 宅男宅女催生新型“自閉族”。(《長三角新聞網(wǎng)》2009.6.26)
3.1.10 網(wǎng)絡創(chuàng)業(yè)催生“古怪”掘金族。(《中國供應商網(wǎng)》2009.6.26)
3.2 可以充當介詞賓語,同介詞一起構成介詞短語,充當狀語、定語。例如:
3.2.1 來自轎跑族的清涼感受。(《中國汽車交易網(wǎng)》2009.6.23)
3.2.2 不久前,發(fā)生在杭州駭人聽聞的“飆車案”讓很多人對飆車族予以了更多的關注。(《昆明“飆車族”離我們有多遠》,《生活新報網(wǎng)》2009.6.22)
3.2.3 如今,各種各樣的新型“聲污染”無處不在,尤其是對于那些居家辦公,工作和生活場所密不可分的SOHO一族來說,家庭噪音更是危害其身體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SOHO族青睞靜音洗衣機》,《青島新聞網(wǎng)》2009.6.22)
3.3 “X族”進一步演變成詞根,常加后綴“-網(wǎng)”“-們”,也常表現(xiàn)為體詞性特征。
3.3.1 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忽悠,汽車族網(wǎng)帶給你的這些瑣碎,您平時在雜志上還真看不到。(《夢想中的四款豪跑大比拼》,《揚子晚報網(wǎng)》2009.3.7)
3.3.2 陳小姐告訴記者,在拼客族網(wǎng)、口碑網(wǎng)和趕集網(wǎng)等網(wǎng)站,拼購、拼餐、拼車、拼卡項目非常豐富,“不僅實惠,還能結識不少朋友?!保ā镀窜嚻纯ㄆ椿槠幢D?“拼客族”一拼到底挺省錢》,《百靈網(wǎng)》2008.12.16)
3.3.3 極速是飆車族們追逐的終極目標,他們出現(xiàn)在大家眼里的時候,除了巨大的噪聲,還有就是稍縱即逝的“矯健”身影。(《鬧市飆車之七宗罪》,《四川新聞網(wǎng)》2009.6.13)
3.3.4 然而面對眼花繚亂的車型,“到底該買哪款車”著實讓購車族們頭疼了一把。《端午購車潮 時尚緊湊小車全導購》,(《中國汽車交易網(wǎng)》2009.5.22)
4 結語
語言模因論是語用學中的一個新理論,它提出:語言模因是語言文化傳播的單位。從模因論的角度來看,語言模因揭示了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X+族”類新詞的流行是語言內(nèi)部諸多要素相互競爭的結果,也是隨著社會發(fā)展,社會主體對語言自主選擇的結果?!白濉睆谋玖x到比喻義的發(fā)展過程,本質(zhì)上就是語言諸要素相互競爭和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言模因起到了主導作用。由于“X+族”是一種新興的正在流行的語言現(xiàn)象,其搭配關系沒有完全定型,它的使用和演變情況還有待觀察。
參考文獻:
[1]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張斌.現(xiàn)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3]王純磊,模因研究評介[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63-68.
[4]何自然,何雪林.現(xiàn)代外語[J].2003(2),200-209.
[5]陳琳霞,何自然.外語教學與研究[J],2006(2),108-114.
[6]何自然,語言模因及其修辭效應[J].外語學刊,2008(1),68-73.
[7]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4-64.
[8]趙改梅,王曉斌.模因與流行語傳播探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2),25-27.
[9]李靜瑩,語言模因論視角下的“曬+X”族新詞探微[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4),41-43.
作者簡介:薛淑芳(1980.7-),女,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