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的時代下,移動通信已經成為通信領域中覆蓋面最廣,技術更新最快,市場發(fā)展前景最好的通信手段。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物品,然而,在帶給人們極大便利的同時,手機也給帶來了嚴重的信息安全保密隱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通信或工作中的秘密信息往來,都有可能被他人所竊取,而我們中的一些人又缺乏保密意識,在手機通話中隨意談論需保密的事宜,隨意將手機帶入敏感場所。同時,當前的手機智能靈敏,功能眾多,密切聯(lián)系互聯(lián)網后存在更多的安全隱患。因此,就手機通信方面的安全,我們應當引起足夠的緊惕和重視。
一、手機的發(fā)展
近十多年來手機在全球范圍內尤其是在中國的發(fā)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手機的形狀,技術和功能著實令人眼花繚亂。
(一)手機的發(fā)展階段
目前,地面蜂窩移動通信已經歷了從20世紀80年代以大哥大為代表的第一代模擬蜂窩系統(tǒng)和以GSM和CDMA為代表的第二代數字蜂窩系統(tǒng),現在已經過渡到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也就是3G移動系統(tǒng)。
(二)手機用戶增長迅速
在2000年,我國手機用戶還僅僅為0.85億,短短十幾年時間過去了,截止到到2013年4月,這個數字已經超過10億,其中智能機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三)手機功能越發(fā)強大
現在手機的用途不只是通話,收發(fā)短信息,還可以傳真,上網,拍照,炒股,播放視頻,還可以隨時從地圖上找到離自己最近的銀行,酒店等。但正是由于手機所具備的這些功能,也給手機的安全性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
二、手機的通信原理
手機通信主要有兩種系統(tǒng):一種是地面蜂窩移動系統(tǒng),另一種是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tǒng)。
(一)地面蜂窩移動系統(tǒng)
地面蜂窩移動系統(tǒng)主要有移動臺及手機,基站,移動業(yè)務交換中心等幾個部分組成。手機通過無線電波把信號發(fā)射到基站,基站將信號傳送到移動業(yè)務交換中心,再由交換中心通過中繼線與固定電話網相連,傳送到公用移動網,市話網,衛(wèi)星網,于是信號到達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個角落。由于每個基站組成的接受區(qū)域呈六邊形,眾多小區(qū)在一起造型像蜂窩,所以又稱蜂窩移動系統(tǒng)。
(二)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tǒng)
衛(wèi)星移動系統(tǒng)主要由移動臺、手機、衛(wèi)星和衛(wèi)星地面站等組成。手機信號通過無線電波直接發(fā)送給衛(wèi)星,再送回地面站,然后送達用戶終端。
三、手機的安全隱患
了解了手機通信的基本原理后,我們會發(fā)現,無論是蜂窩移動通信,還是衛(wèi)星移動通信,通信的電波在空中都是無線傳播的,也是完全開放的,只要有相應的接收設備和技術手段,任何時間任何人的通信信息都可能被截獲??梢哉f手機存在著嚴重的信息安全隱患。
(一)從手機的發(fā)展階段來看,手機通信本身不保密
1、模擬移動通信不保密
在第一代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話音信號經調制轉換為無線電信號,加載在載波上發(fā)射升空,通話內容很容易被竊聽,甚至只需要一臺相應頻段的接收機調到相應頻率就可接收到手機的通話內容。
2、數字移動通信也不保密。
目前仍在使用的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包括GSM、CDMA,與以前的模擬移動通信相比主要是調制方式不同。數字移動通信是先把話音轉換成數字,再加載到載波上發(fā)射出去,普通接收機收到的是數字信號,要通過解調后才能聽到話音,所以被誤認為保密通信,事實上數字移動通信并不保密,而且還存在多種泄密漏洞和危險。
3、3G通信更不保密
我們移動通信技術正在向3G過渡,手機上網絡業(yè)務種類大大增加,技術更加復雜,安全隱患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3G的加密體制多是國外研制的,這就好比我們使用的鎖是國外生產的,那么顯而易見,生產商很清楚這把鎖的結構和開啟方法,甚至可以保留一把開鎖的鑰匙。二是移動通信的終端設備和服務網之間的終端接口是易受攻擊的薄弱點。三是3G通信和數字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一樣都有用戶數字簽名,仍然不能解決否認、偽造、篡改和冒充等問題。四是3G系統(tǒng)的大量數據是依靠網絡傳輸的,入侵者可以通過黑客攻擊,病毒攻擊等網絡攻擊手段達到竊取秘密的目的。
綜上,各階段手機通信均存在安全隱患。
(二)從手機的功能來看,手機存在多種泄密途徑
1、通話內容易被竊聽
據說有一種國外盛行的手機監(jiān)視器,只需在一般的手機里植入芯片,一撥電話就可以啟動監(jiān)視功能。手機在待機和關機狀態(tài)下也非安全。在待機狀態(tài),手機仍需要與通信網絡保持信號聯(lián)絡,網絡要對手機的位置,通信狀態(tài)等進行不間斷的監(jiān)測,而手機也要發(fā)出應答信號,因此,使用技術手段都能對手機進行識別,跟蹤,監(jiān)控和定位。手機在關機狀態(tài)也非絕對安全,高科技人員仍通過簡單的電信暗碼,遙控打開手機的話筒,將手機周圍的聲音發(fā)送出去,這時手機就相當于一部竊聽器。此外,國外有些機構在制作手機過程中植入后門軟件,該軟件具有隱蔽接收和發(fā)送信息的功能,只要電池在手機中,后門軟件就可以將其有效范圍內的話音信息接收到并發(fā)送出去,通過衛(wèi)星傳給地面處理系統(tǒng)。目前,我們用的手機大部分是國外廠商生產的,國有品牌的手機雖然越來越多,但主要技術和內部芯片大多來自境外,很難保證這些手機沒有技術后門。
2、數據信息能被截收
手機通信除了通話內容被竊聽外,短信息也會被截收,短信息被截收和通話被截聽是同一個道理,只不過一個是把信號還原為文字,另一個是把信號還原為語音
3、位置信息導致泄密
手機通信所暴露的位置信息,也不是十分安全保密的。一是手機信號本身就含有位置信息,不同城市的手機號碼有不同的區(qū)域段,當用戶號碼被旁人掌握后只要上網查詢,就能查到用戶所處區(qū)域。二是手機信號可被無線電測向定位跟蹤,在某些情況下,手機所暴露的位置信息本身就是極具價值的情報。
綜上所述,通話內容被竊聽,數據信息被截收,位置信息泄密是手機的主要泄密途徑。而無論在通話、待機還是關機狀態(tài)下,手機都能被遙控打開話筒,成為名符其實的竊聽器,也是手機存在的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
四、手機的防范措施
手機存在這么多安全隱患,我們必須做好防范工作。
(一)手機的加密技術和設備
手機通信的安全保密問題已引起各級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有關部門研制了不少手機通信保密技術和設備。主要有三大類:一是通信加密技術。主要有加密卡和虛擬隧道加密技術,手機加密卡可對手機發(fā)出的內容加密,把明文轉換成密文,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解密,把密文轉換成明文,虛擬隧道加密技術在網絡上建立一個虛擬的通信隧道,使掌握密鑰的雙方或多方使用這個隧道進行通信,而不掌握密鑰的其他人則無法進入通信隧道,達到保密的目的。二是手機干擾設備。也稱為手機信號阻斷器,其原理是在移動基站與手機通信頻率上發(fā)射干擾信號,阻斷基站與手機的通信信道,在一定范圍內使得手機脫離移動網絡服務,形成手機移動通信禁區(qū)。三是電磁屏蔽材料。我們可以把特別重要的核心場所做成屏蔽室,這是屏蔽室外部,這是屏蔽室內部,它的外圍安裝一層金屬組成的封閉外殼,在墻體上裝上一層特殊材料,電磁波無法進行穿透,從而使手機無法發(fā)射和接收任何信號。如果沒有屏蔽室,可以采用手機保密袋。手機保密袋是一種便攜式的小型手機屏蔽產品,采用金屬化合物,重量輕、體積小,可隨身攜帶。裝入保密袋的手機處于嚴格的保密狀態(tài),所有針對該手機的撥打、竊聽、監(jiān)視、跟蹤、定位等手段將完全失效。
如果這些技術和設備我們都沒有,最直接的辦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一是不帶手機到敏感場所,二是帶去的就將電池取出來。
總之,想要達到通信的一個相對安全,我們就要利用好現有的技術和設備,嚴格按各項保密規(guī)定做好手機保密工作,使手機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服務于我們的工作。(作者單位:武警警官學院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