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實證分析研究重慶市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的相關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公司的股權結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同樣適用于重慶的公司。股權集中度和公司的績效呈倒U曲線關系,而股權制衡度和公司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重慶市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公司績效
引言
目前重慶已有34家上市公司,有食品類,醫(yī)藥類,零售類,水電類等等,涉及重慶市的各個方面,因此上市公司的發(fā)展與重慶市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發(fā)展好上市公司對于重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什么樣的股權結構才最有利于發(fā)揮企業(yè)自身的優(yōu)勢,才能使公司的績效最大化,無疑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對于股權結構和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對于重慶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重慶市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績效的實證研究
(一)樣本的選取
本文的原始樣本取自于平安證券,為了保持樣本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即能真實的反映企業(yè)股權結構和績效之間的關系。本文將采用以下標準對原始樣本進行了篩選。(1)新上市的公司由于一些內部的和外部的原因,其績效容易出現(xiàn)非正常性的波動。因此剔除了2011年9月以后上市的公司。(2)為了避免由于a股和b股的不同而造成的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此處僅選取a股的公司。(3)剔除st類公司,因為此類公司的的財務狀況異常,會降低本文將要驗證的結果的可靠性。經(jīng)過篩選最后確定了28個在A股上市的重慶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二)指標的選擇
本文的研究變量有公司績效變量和股權結構變量。
公司績效變量為被解釋變量,本文選擇托賓Q值(TBQ)和凈資產收益率(SY)作為反映公司績效的指標。托賓Q值是經(jīng)濟學家托賓提出的一個衡量公司績效的參數(shù),它等于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公司資產的重置價值之比值。本文中公司的市場價值用公司股票的市值來計算,股票的發(fā)行量和股票的市場價值均以2011年9月30日為準。公司資產的重置價值計算,則因缺乏各類舊貨市場而比較困難。本文將用公司總資產的會計值代替該重置值。
股權結構變量為解釋變量。本文將從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度兩個方面對股權結構進行描述。此處選擇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CG)作為股權集中度的衡量指標。將第二至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總和與控股股東持股比例之比(ZH)作為反映股權制衡度的指標。
(三)研究假設
假設1: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和托賓Q值之間呈倒U曲線的關系,即公司績效隨著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增加而增加,但當?shù)谝淮蠊蓶|持股比例上升到一定的數(shù)值,公司績效隨著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增加而減少。因為第一大股東的控股比例如果超過一定的范圍那么必將造成監(jiān)督不力的局面,而控股股東控股比例過低則會出現(xiàn)搭便車現(xiàn)象,所以這兩者都對公司的績效有負面的影響。
假設2: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和收益率之間也呈倒U曲線的關系。
假設3:股權制衡度和公司績效正相關,即當其它股東能很好的制衡第一大股東時,能提高公司的績效。當其它的股東能很好的制衡和監(jiān)督控股股東行使權力時顯然有利于公司績效的提升。
(四)模型構建
從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托賓Q值之間關系的散點圖可以看出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和托賓Q值之間并不是線性關系而是二次方的關系。所以此處引入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作為解釋變量。構建模型如下:
(五)回歸分析
托賓Q值的回歸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一次系數(shù)為正而二次系數(shù)為負,而且兩者的T值在顯著水平為10%的時候都能通過檢驗,所以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和托賓Q值之間滿足倒U曲線的關系,即假設1成立。股權制衡度ZH的系數(shù)為正,其T值也能通過顯著水平為10%的檢驗。這說明托賓Q值與股權制衡度之間正相關,即假設3成立。
收益率的回歸分析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股權制衡度ZH的系數(shù)為正,這與本文的假設3相符,即凈資產收益率和股權制衡度之間是正相關的。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的一次系數(shù)為負而二次系數(shù)為正,此時他們兩者之間并不滿足倒U曲線的關系,這也意味著假設2不能成立。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1)上市公司可能為了自身的某種目的而通過會計手段對實際的收益率進行調整。(2)曾在一些國有控股的壟斷性企業(yè),這些企業(yè)由于壟斷優(yōu)勢的曾在使得他們的收益率遠遠高出平均水平。(3)本文的研究僅僅局限于重慶地區(qū)所以樣本的多樣性并不能得到比較好的滿足。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結論:股權結構對公司的績效存在一定的影響,合理的優(yōu)化公司的股權結構有利于改善公司的績效。
首先,對于一個公司而言第一大股東的控股比例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比例過大會造成權利過于集中從而失去了監(jiān)督,比例太小則會使得權利分散決策效率低下,還會出現(xiàn)搭便車的現(xiàn)象。所以對于一個公司而言合理的選擇第一大股東的控股比例使其處在一個既能有利于決策而又不會因為權利過大而失去監(jiān)督的水平才是最好的。至于比例具體到什么水平本文并沒有研究。
其次,股權制衡度和公司績效正相關。由此可見股東之間相互制衡有利于公司的良性發(fā)展。
最后,由于我國經(jīng)濟體制有別于西方的經(jīng)濟體制,因此在對待我國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上應該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借鑒西方的先進管理經(jīng)驗,而不是照搬照抄。(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孫永祥,黃祖輝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績效《經(jīng)濟研究》1999年12期
[2]顧湘朱丹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jīng)營績效的實證研究《統(tǒng)計與決策》2011年第19期
[3]許冬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以福建省為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10期
[4]張益明張志華中小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績效
[5]劉際陸汪軍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分析———以巨潮民營樣本為例
[6]周江妹賴泳杏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
[7]余鵬翼張學斌上海市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績效的實證分析
[8]馬麗君王燕蔣澍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基于我國乳制品行業(yè)的案例分析
[9]劉曦騰關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的研究
[10]安燁鐘廷勇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與公司績效關聯(lián)性研究———基于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
[11]于東智公司治理、股權安排與經(jīng)營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