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的教育體制的改革下,教育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適合的變革,為國家、為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專業(yè)化人才。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教學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新課改對現(xiàn)在的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學工作者深入的去研究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改變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本文就針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學政治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體制的改革。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政治 教學改革 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29-01
新課改在我國已經大范圍的推行和實施,并且已經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新課改的新在于它全新的理念,不再是之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新的課改方案將會打破之前的灌輸式教學,采取新的手段來教授知識。然而,在新的課改背景下,中學文科的教育新方式也應該乘著這股大流順勢而上,不應該原地踏步,結合當下的教學形勢,配合新課改教學方法,探索出適合時下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思想政治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三貼近原則,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學生,貫徹少而精、講管用的原則,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傳統(tǒng)中學的思想政治課過于教條化,教學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人們認為學習政治就是課上聽老師講重點、劃重點,考試的時候死記硬背就可以了,殊不知這樣的學習方法根本一點效果都沒有,反而會讓學生學的累,老師教的也累;政治相比起其他文科科目,既少了英語的新奇性又少了歷史趣味性,一提到政治可能都會本能的和嚴肅、乏味等形容詞掛上等號,心理就會產生抵觸,自然就會對這科目失去了解的興趣,那么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要如何有效地促進中學政治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呢?
1 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一直以來,學生對政治這一科目都保持著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都抱著“老師講什么就是什么”的心態(tài),學生們沒有興趣去發(fā)現(xiàn)、去認真對待,因為翻開政治課本,里面的所寫的內容都會給人一種嚴肅的感覺,自然而然地,學生們就會認為學習這科就像課本里的內容一樣,一板一眼,無需再研究什么學習方法。而作為執(zhí)教政治這一科目的老師們來說,要做的就是把學生的這個觀念徹底改變過來,老師們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活動,使學生對其產生興趣,比如學過的知識和一些課文上的案例展開一場辯論會、演講會或者建議學生可以把課文中所給的案例弄成一個小品,以幽默、輕松的方式帶學生們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由于政治以其深刻的理論內容涵蓋自然、社會、人文各個領域,這就要求教師應該知識淵博,取精用宏,恰當引證,才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2 鼓勵學生大膽引證,拓展思維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是問號。”在中學政治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忽略學生質疑所發(fā)揮的作用。雖然新課改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有許多教師在新課改的條件下改變了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但并不排除也會存在個別現(xiàn)象,一些教師還是固守傳統(tǒng),“說教式”的教學方式讓實行的新課改制度成為空談。教師應該讓所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引用實際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例子講解,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讓學生意識到政治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的正確作用。教學方式太單一也是傳統(tǒng)政治教學的一大弊端,要學會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中學的政治是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循善誘,教給學生一些日常的知識。要積極導入學生的生活世界,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方式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3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如今的多媒體技術已發(fā)展得非??焖伲诮虒W過程中要懂得利用這一特點來增強學習效果,在課堂上可以播放一些與課本中相關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公益短片,比起黑板上用粉筆一筆一劃寫的板書,相信視頻動畫效果會更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課堂時間,還能更多的向學生們展示多姿多彩的信息和幫助其加深理解能力。在學習政治的時候,經常會涉及到比較抽象的課文內容,比如,講到哲學方面的知識,如果硬生生地照著課文讀、背,那根本無法理解,而且很容易就讓學生感到無聊和厭煩,這時候如果利用多媒體這一新的教學方式的話,我想,這樣會更加生動一些。
4 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
學生在教學活動占主體地位,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發(fā)揮著主導作用。為了有效地促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高素質教育水平,教師自身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的提高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政治科目的教師,本身須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以及廣泛的知識層面,這些都是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所必須擁有的硬性條件。其次,教師的教學水平會直接作用于教學實踐,影響教學結果。在一個班集體里,并不是每個人的學習水平都是一致的,還有每個人的學習方法可能都會不一樣,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仔細考慮到這些問題,找出合適的方法盡量去應對。
5 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政治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證明、不斷發(fā)現(xiàn)和不斷改正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在這一個過程當中,改革的關鍵是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方式能不能改革成功,關鍵又是看教師觀念的轉變,只有觀念轉變了,才能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才能對教學的目標,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管理等進行最大化的優(yōu)化;還有教師的專業(yè)態(tài)度和學生的配合程度,如果每個人都能在教學的進化過程中去配合,這樣對誰都有益處。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已經跨出一大步,開始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相結合,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頒布,以及在全國范圍的廣泛應用,我們也看到了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希望。
參考文獻
[1]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5.
[2]王彥才.新課程改革:尷尬與應對[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6):26.
[3]孫立春.新課程改革實用導讀[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