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成功的導入如同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在一年級學生寫字起步階段,充滿童趣的導入,如:用兒歌、圖畫、篆書、字理、暗示、故事導入之法,營造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并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進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寫字教學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寫字導入 兒歌 圖畫 篆書 字理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098-02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新大綱”明確指出:要加強寫字教學,指導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但相對語文教學的其它內(nèi)容來講,寫字教學處在一個邊緣的狀態(tài)。
其一,寫字的環(huán)節(jié)一般安排在課的最后,一般都很少考慮該如何組織導入語言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寫字教學以書寫技法為主,學習內(nèi)容比較抽象。實際教學中,寫字課往往會給人“刻板、單調(diào)、乏味”之感。很多老師認為寫字教學就是讓學生多寫多練,字是練出來的,也不愿多花時間去思考如何導入。
其二,老師的指導方法單一,很多老師在課堂上都以復習導入或直接導入為主。學習新的筆畫書寫要領,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新字。久而久之,這樣過于單一的導入方式,干巴巴的語言讓一年級的孩子無法一下子簡單地掌握要領,學生體會不到寫字的快樂,從而會感到厭倦。
眾所周知,一個成功的導入如同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能營造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并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進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語文閱讀課如此,作文課如此,而寫字課也應該如此。所以,在一年級學生寫字起步階段,充滿童趣的導入,在寫字教學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兒歌導入,“樂”在易學中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低年級學生的寫字要求是:“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焙玫淖藙莺土晳T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年累月的不斷訓練,更需要好方法的正確引導。一年級孩子剛?cè)雽W,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教給學生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如果根據(jù)教參告訴孩子:食指與拇指的端部輕捏筆桿,離筆尖約兩厘米處,中指的第一指節(jié)處頂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墊在下面,筆桿上部靠在食指根部的關節(jié)處,筆桿與紙面保持45~50度角,做到“指實、掌虛”。這樣的語言對于學生來說不但太深奧,而且也不知道該怎么去做。那在這時,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可以將這些專業(yè)性強的術語,演化成通俗易懂的兒歌來開啟學生書寫之門。比如,上面所講的握筆難點,可以用兒歌“老大捏左面,老二放上面,老三墊筆下,五指齊用力,書寫真方便?!眮韼椭⒆?,就能輕而易舉地掌握了。
再如,在寫字時,我們總會要求孩子做到“三個一”,其中執(zhí)筆方法的關鍵在于指尖和筆尖之間的“一寸”。由于缺少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學生不知道該握筆在哪兒才算法是一寸。所以,在教學中,也可以用簡單易懂的兒歌告訴孩子們:“拿筆露出小牙齒?!保ㄣU筆削過后留下的痕跡一上一下,就像小牙齒一樣)一拿筆只要念這句兒歌,孩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在吟誦兒歌中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誰也不會覺得這樣的寫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兒歌所帶來的體驗是愉悅的,是他們最樂意接受又行之有效的寫字教學的手段。
2 圖畫導入,“樂”在形象中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cè)雽W,沒有寫字基礎,但對寫字充滿了好奇,漢字就像畫畫一樣吸引著孩子。如果把一個個抽象的筆畫演化成一幅幅生活的圖畫,那不就化難為簡了嗎?比如“捺”這個筆畫,對于,剛?cè)雽W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書寫難點,難在捺的“一波三折”,那用圖畫導入就最適合不過的了。學寫筆畫前,老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一個“滑滑梯”?;輰τ谝荒昙壍暮⒆觼碚f,是非常熟悉的,也是經(jīng)常玩的游戲。再引導學生,滑滑梯中就藏著一個筆畫,它先站在頂端(寫捺的起筆),接著“嗖”地滑了下來(寫捺的向右下行筆部分),然后它的屁股就坐在地上(寫捺的捺腳,頓一下),最后它站了起來(寫捺的收筆)。
這樣形象的圖畫,不但突破了難點,從而也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想象,把捺的方向、運筆與滑梯的形態(tài)、滑下來時的感覺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愉快地掌握捺的寫法。這樣的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提高了興趣,使他們忘掉膽怯、緊張和恐懼,為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奠定較好的基礎。
3 篆書導入,“樂”在變化中
漢字是中國書法的表現(xiàn)對象,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書,再到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漢字經(jīng)過了數(shù)千年的演變。在寫字教學適當?shù)膽米瓡鴮胄抡n,可以起到增加寫字興趣,豐富書法知識,了解中國漢字演變的三重作用。
比如一年級上冊《口耳目》有書寫“木”字的教學任務。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識字量較大,“木”字是再熟不過的。那怎么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胃口呢?可以給學生講講漢字的來歷: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后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后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那“木”會是什么樣子呢?出示幾個象形字讓學生猜一猜。這樣通過溯源圖、抽象圖、古代漢字、正楷字這一演變規(guī)律進行導入,學生不僅了解了古人造字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更激發(fā)了學生對寫字的興趣。
4 字理導入,“樂”在比較中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寫字多筆畫、少筆畫的現(xiàn)象很突出。而對于有些字,教師可以分析字源,依據(jù)字理,讓學生明白字理,掌握字義,了解這個字本身蘊含的中國文化,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而且記憶深刻,解決多筆少畫的難題。
比如《自己去吧》這一課中“西”字要求學生會寫,但學生很容易就把西與學過的“酉”字旁混淆,而出現(xiàn)多一橫的現(xiàn)象,這時,字理就可以幫上忙了。在教學寫“西”之前,先用“酉”字旁導入:“酉”是古代的酒壺,面這種器具上都刻有漂亮的花紋,現(xiàn)在“酉”中間的一橫,就是代了那美麗的花紋,告訴學生不能小看了這看似不起眼的一橫。
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漢字蘊涵的文化信息。案例中,在這樣的追本溯源中,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可以使抽象的漢字變得形象、生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使學生對漢字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載體也有初步的感知,也強化了學生對字形的區(qū)別與記憶。
5 暗示導入,“樂”在掌聲中
小學生寫字往往眼高手低,其觀察審美能力比較強,但實際動手書寫的能力還不夠,還沒有很好的把觀察審美能力轉(zhuǎn)化為書寫審美能力。積極的心理暗示不僅可以在無聲無息中解決問題,易為對方接受,而且還可以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就可以抓住孩子在心理上可塑性很強,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在平時的寫字教學中進行心理暗示,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寫字前,我經(jīng)常把高帽子丟給學生:
“隔壁班鄭老師說,我們班小朋友的字太好了,超過了他們班的同學?!?/p>
“某某同學今天的字寫得可真漂亮??!”
“某某同學的字寫得就像老師寫得一樣?!?/p>
諸如此類,毫不吝嗇地把夸獎的語言送給學生,結(jié)果,原來字寫得很差的幾個同學寫的字也漸漸地變得美觀了,作業(yè)也越來越干凈工整了。其原因就是我給了學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們從心里覺得自己的字真的和老師寫的一樣。這樣,無形中幫助他們樹立了寫好字的信心,激發(fā)了他們寫字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寫字水平。
6 故事導入,“樂”在想象中
不管什么樣的故事,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都是來者不拒的。我們除了可講著名書法家勤奮練字的故事外,還可以把一些筆畫也編成一些故事。這些知識和故事與所學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起來,對學生的學寫字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如一上年級識字一中的第四課要求書寫:“八、入、大、天”,這一課的寫字教學中寫好“撇”和“捺”是關鍵,那就可以這樣導入:在筆畫家族中,有二個兄弟,是撇和捺,他倆常常為“你高我矮、你粗我細”的事兒吵得不可開交。有一次小明在考試時看拼音寫個“八”字,可撇一定要比捺高一點,變成了“人”字,結(jié)果害得小明得不到100分。從那天開始,他倆明白了要團結(jié),要不然寫出來的字不是“跛腳”,就是“改變?nèi)菝病?,會讓人認錯了字。從此,他們兩兄弟成了最團結(jié)的兄弟,他們總是一左一右,一粗一細把字平平地放穩(wěn)了,讓字變得漂漂亮亮的。那么他們是怎么合作的呢?請小朋友們仔細看書上,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以上案例中,教師抓住這短短的3~5分鐘,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
有道是:導入宜精、宜輕、宜新,方能制勝。這些導入方法,各有特點,有所側(cè)重,在教學中交替運用,將使教學靈活自然、形式豐富、簡單有效,同時還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無定法,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教師稍微在寫字教學上花點心思,就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有多少種方法,都不能離開我們的初衷:讓學生熱愛寫字,熱衷于練好寫字。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