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目前來看,中職教學的主導方向是就業(yè),只有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才是中職教學的成功。語文教學作為中職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要以促進學生就業(yè)為基本導向,適當改革教學、教學方法,將中職語文教學與促進就業(yè)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就業(yè)能力,提升就業(yè)率。本文對中職語文教學的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就業(yè) 中職語文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031-01
促進中職學生就業(yè)率不斷提升,使中職教學真正與學生就業(yè)相結合,促進充分就業(yè)是當今中職語文教學的一個教學重點。從中職語文教學自身實際情況出發(fā),要結合促進學生就業(yè)這一目標,有效地進行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再教育目標,教育層次、教育手段,乃至是教師層面都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不斷的完善中職語文教學的教學策略,促進中職語文教學真正以就業(yè)為指導。從目前來看,中職語文教學應該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1 完善教材改革
教材作為連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媒介,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起著連接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中職語文教學的要求不斷提升,對中職學生的素質要求的不斷提升,需要中職語文教學的教材要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突出就業(yè)導向的過程中,語文教材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中職語文教材可以結合社會對中職學生的要求進行適當?shù)恼{整,并結合中職學生邁入職場后所需要應用到的語文知識進行相應的輔導,在中職語文教材的改革上結合實際情況,在教材的編排上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教材的編排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空間。
2 提高教師素質
在整個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一個重要的引導者,教師的素質與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在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好這種引導的作用,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活動中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教師不可或缺的地位也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師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素質,適應社會對重視語文教學不同層次的要求。作為中職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具有較為豐富的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語文內(nèi)涵和修養(yǎng)。同時,中職語文教師還需要在自己的行為品德上樹立榜樣,使中職語文教師成為學生道德理念的標桿。
3 體現(xiàn)“人性化”教學理念
尊重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當今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在尊重學生自身發(fā)展和進步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才是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以學生為出發(fā)點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是提升學生自主能力,體現(xiàn)教學中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計劃生育的不斷落實,幾乎每一家庭都是一個孩子,他們從小在相對自我的環(huán)境中成長,因此,他們對自我價值的認可程度比較強。而這種自我價值的認可和體現(xiàn)正是當今職場所迫切需要的。對此,中職語文教學要結合中職生的這樣一個特點,在語文教學過程匯中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為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空間,這樣才能提升學生自主選擇的能力,為以后的就業(yè)打下基礎。同時,當今中職學校的學生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總是過分的夸大自身的價值,甚至在夸大自身價值的同時忽視了其他個體的價值,以自我為中心表現(xiàn)的比較明顯。針對這一問題,中職語文教學還要適當?shù)囊种扑麄兊膫€性,使他們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幫助他們?nèi)谌氲郊w活動中,在集體中發(fā)揮自身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
4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對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能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實踐為基礎,進行理論教學。在當今社會中,實踐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僅憑借知識來進行就業(yè)是難以與社會要求接軌的。面對社會對中職學生提出的實踐能力的要求,需要中職學校進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那么,針對中職語文教學來說,要想以就業(yè)為導向就必須進行相應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比如,說中職語文教學可以更加側重于中職學生對語文的實踐操作能力,比如說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交流能力等等,使他們在課堂中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能夠在社會生活中找到歸宿和落腳點,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的機會。同時,教學方式需要與社會職場要求相結合,讓學生在中職語文的學習中能夠感受到職場的壓力與競爭力,使其適應職場,在完成學業(yè)之后踏入社會之時能夠適應職場要求。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比較貼近生活,能容易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使學生在相對自由的空間中進行學習,開放學生的思維。因此,對中職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是適應當今社會要求,符合社會環(huán)境,迎合社會需求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對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能更好的提升中職語文教學與學生就業(yè)實際結合,提升學生社會參與能力。
5 活化教學組織
合作與溝通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必然交流方式,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社會成員之間需要盡心必要的交流,以便了解分工部署,從而更好的與實踐接軌。中職學生的就業(yè)能否順利進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學生自身的素質,只有學生具備與社會需求相符合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與社會接軌,促進中職學生的就業(yè)。因此,高職語文教學在教學組織的時候就要更為靈活化,突出教學組織中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切實感覺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中職語文教學組織上,要突出合作,真正的實現(xiàn)分組合作,也可以適當?shù)牟捎萌蝿招徒虒W模式進行組織教學,在課前布置出相應的任務,從任務層面出發(fā),使學生之間能夠擁有更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在學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所既定的任務,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同時,通過改變教學組織形式,還能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學生進行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感受集體智慧的結晶,并獲得一定的榮譽感。通過活化教學組織模式更有利的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突出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社會屬性和生活屬性,使中職語文教學的教學模式與社會接軌,為學生構建一個的社會與學校之間平臺,提升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
總之,隨著時代的變化,中職語文教學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這一教學目標已經(jīng)形成,那么,中指語文教學就要結合這一現(xiàn)實情況,進行相應的改革,對中職語文教學進行全面的改革,促進中職語文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不斷的提升中職語文教學與學生就業(yè)之間的緊密度,促進中職語文教學實現(xiàn)質的飛躍,最終為中職學生就業(yè)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劉邦祥.試論職業(yè)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教學[J].職教論壇,2006(2):6-10.
[2]劉浪,李萌.中職教育,路在何方[N].重慶日報,2000.
[3]吳祖新.高等職業(yè)教育高在何處[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