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題課是黨校主體班教學的主要形式,其內容的實效性、教學對象的針對性都比較強,講授難度大,那么如何上好專題課,主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了解培訓對象,做到有的放矢。主要是了解學員的需求和理論水平以及了解學員的關注點是什么。第二,備課精心準備,做到心中有數(shù)。包括構筑好理論框架、廣泛收集和積累素材、圍繞論點選取論據(jù)論證、系統(tǒng)把握講解脈絡。第三,認真講課,達到教學目的。做到講課內容要精新活,課題引入要巧妙,講解過程條理清、層次明,講解問題能“鉆進去,跳出來”。
關鍵詞:專題課 了解 精心 認真 精新活 巧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127-01
黨校主體班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專題課,黨校專題課是針對某一方面的理論及實踐中的難點、熱點問題所進行的分析綜合、專題研究和提煉加工后,通過理性思維形成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體系。這門課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對象的針對性、教學內容的實效性較強。(2)科研含量高,講授難度大。提高黨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是上好專題課,這就給教師提出了以下要求。
1 了解培訓對象,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培訓工作,要做到知彼知己,因材施教,這樣才能達到教學效果。這里有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要講好主體班課首先要了解主體班學員的需求和理論水平。黨校的主體班學員來自不同領域和不同崗位,作為教員,必須要了解培訓對象他們最想學什么,急需搞懂哪些問題,目前最缺什么,有什么要求,專題內容設置要以學員的需求為導向,準確把握學員的思想疑慮和心理需求,緊緊抓住大家渴望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使授課內容更好地適應學員的需要。
(2)了解學員的關注點是什么,也就是說在你的這堂專題課上,學員最渴望聽到那些東西,最關心那些問題,了解學員的關注點,使你在講專題課時,要時不時的和對象的關注點碰撞一下,結合一下,到達互動。
2 精心備課,做到心中有數(shù)
要講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是專心備課,而要備好一節(jié)課要注意的環(huán)節(jié)如下所述:
(1)構筑好理論框架。備專題課首先要明確課題的中心是什么,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每個問題之間怎樣銜接過渡,怎樣的邏輯關系,做到要有嚴謹?shù)倪壿嫿Y構,但又不能層次太多,環(huán)節(jié)太多。一般應以“三段論”為宜: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地位作用、原因背景、辦法措施。只有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陣臨不慌。
(2)廣泛收集和積累教學素材。主體班專題課,沒有固定教材和參考資料,主講教師只有圍繞所選專題,學員的特點和特定班次的具體要求去廣泛收集教學素材,一要平時多積累,常更新,圍繞論點搜查相關資料,廣泛采集,系統(tǒng)搜尋,全方位取材;二要應搞清楚專題的理論前沿,要收集新信息,新資料和最新動態(tài);三要做一個有心的人,學會積累生活、觀察生活,學會思考,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想和理解記下來,運用到教學中去,這是最鮮活的東西,也是最能打動和吸引學員的東西。
(3)圍繞論點選取論據(jù)例證。一個好的觀點,必須要有強有力的論據(jù)來作支撐,理論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理服人,其次就是以情動人,詳實的數(shù)據(jù)、豐富的資料以及真實的例子無一不是理論觀點的重要支柱;如果沒有例證,再新穎有力的觀點也可能是繡花枕頭、紙糊的燈籠,沒有說服力,經(jīng)不起推敲。論據(jù)要為論點服務,所選例子一定要有的放矢,所舉例子應貼切、典型、準確、有針對性。
(4)系統(tǒng)把握專題講解脈絡。在備課過程中,對于論點,要能突出自己的見解,設計專題內容時,哪里以清楚明白吸引人,哪里以深刻思想啟發(fā)人,哪里以生動事例感染人,都要成竹在胸。什么地方詳講,什么地方一帶而過,都要精心設計和準備。
3 認真講課,到達預期目的
講課是一門“藝術”,有了好的備課劇本,還要會表演,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大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講授內容要精新活。專題課不在于講得多,而在于講得好、講得精,主體班的專題課不像全日制教育,要學員系統(tǒng)地掌握多少理論知識,而要精講,能把問題講透徹。主體班學員有自己的經(jīng)驗和價值判斷,聽課選擇性很強,最成功的課不是把什么都說清楚講明白,而是在聽完課后回味無窮,讓學員在思想上有新認識,在工作中有新方法、新思路,對學員思維有新啟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內容要“新”,就是要有新觀點、新見解、新信息、新思考,一節(jié)課如果毫無“新”東西,課就沒有多少價值,有新觀點,有新見解,而且講出道理,能說服學員,他們就喜歡聽,容易接受,印象深刻。一節(jié)課如果毫無“新”東西,課就沒有多少價值,“活”,就是要及時根據(jù)學員課堂的反饋信息,摸準學員的疑慮和關注點,靈活調整講解內容,多與學員的關注點碰撞,學員臉上的表情、神態(tài)、舉手投足、課堂氣氛等傳達出來的無聲信息是教學效果的“晴雨表”,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捕捉學員的疑問和感興趣的點,靈活地使自己所講的內容與學員的關注點結合一下,激發(fā)他們聽課的熱情和積極性。
(2)能巧妙地引入課題。俗話說:“良好地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主體班學員在黨校的教學對象中,層次較高,見多識廣,一堂課的開頭是至關重要,要“抓住”他們,吸引他們是不容易的。可以嘗試用一個典型生動的事例,或一些前沿時事,或一句經(jīng)典名言,或要聞熱點引入課題,效果會更好形象、具體。引人入勝的開頭,一開始就可以把教學對象推進教員預先設計的“圈套”里,使教員真正“牽著”學員走,學員真正“圍著”教員轉。
(3)講授過程要條理清、層次明。整個講課內容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逐條講解,并且要注意前后互應,強調專題課的邏輯結構和內在聯(lián)系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前拉后扯,離題萬里。
(4)講述問題要“鉆進去、跳出來”。一方面要鉆進去,講清基本原理,說明道理,體現(xiàn)理論深度,理論愈深,愈能征服人心,任何事物及其過程都含有它深刻的道理,有它的規(guī)律性,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把道理講清楚,說充分,給學員一些震憾心靈、引起共鳴的東西,課就講出了深度,這就要求我們把理論鉆深吃透,如果我們對理論沒有深入研究,似懂非懂,不懂裝懂,講起課來總覺著“理屈詞窮”,底氣不足,就不會把課講好,也談不上能感染他人;另一方面又要從理論中“跳出來”,學以致用,聯(lián)系實際,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黨校課堂的靈魂,要從理論中“跳出來”回到現(xiàn)實中,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員的思想,沒理論則沒深度,沒有實際生活就枯燥無味,難以吸引學員。
參考文獻
[1]樂基偉.黨校教學方法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49-52.
[2]王海燕,歐陽芬.如何上好每一堂課[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