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保監(jiān)會正式實行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改革,開放人身保險2.5%的預定利率上限,產品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
此次改革方案一經公布,立刻在市場引起了連鎖反應。先是各中小險企紛紛試水,推出各種產品吸引客戶,這一趨勢正在向大型險企擴散,預定利率隨之從最初普遍瞄準的3.5%走高到4%。
10月15日,平安人壽推出首款壽險費率市場化新品,預定利率4%,高于市場同期產品,新華保險則已在9月底推出預定利率為3.5%的保險新品。截至記者發(fā)稿,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公開表示正積極研發(fā)費改后的新產品,并且積極報備,中國太保和泰康人壽費改后的新產品也將面世。
大型險企的參戰(zhàn),表明壽險“死水一潭”的市場現(xiàn)狀正在改變,價格戰(zhàn)也已打響。而隨著大資管時代的到來,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和信托迅猛發(fā)展,金融同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在這樣一種競爭格局下,保險業(yè)的競爭力亟待提升,行業(yè)也將逐漸步入改革深水區(qū)。
險企激戰(zhàn)
8月份,保監(jiān)會正式宣布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不再執(zhí)行2.5%的上限限制,同時將3.5%作為基準評估利率,不超過3.5%的產品在保監(jiān)會報備,超過3.5%的要經保監(jiān)會審批。
此外,保監(jiān)會還將實施配套的調整措施:對養(yǎng)老年金業(yè)務實施差別化的準備金評估利率;分紅型人身保險單法定評估利率為2.5%;適當降低長期人身險業(yè)務中與風險保額相關的最低資本要求;保險公司自主決定銷售人員傭金,以產品定價的附加費率為上限。
所謂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是指壽險公司在設定產品定價時,根據(jù)對未來資金運營收益率的預測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1999年至今,中國國內壽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一直被人為設定在2.5%,14年后,這一干預市場的預定利率限制才正式被取消。
從最初參與費率改革設計新產品的情況來看,大型壽險公司態(tài)度沒中小型保險公司積極。一些中小型險企早在費率管制放開之后,便根據(jù)自身實力率先推出具有一定市場吸引力的產品,如農銀人壽、中英人壽、建信人壽、中意人壽等幾家中小型險企迅速推出基于新的預定利率的人身險產品。
目前,新上市產品使用3.5%的預定利率,具有很強的價格優(yōu)勢,普遍降價在20%左右。顯然,費率市場化對老百姓來說是個大好事,國內真有便宜又優(yōu)質的保險產品,何必千里迢迢跑到香港去買保險?
9月底,四大上市險企之一的新華保險緊跟改革步伐,率先推出一款自主定價的固定收益類保險產品——惠福寶兩全保險,市場開始對大型險企推出費率市場化的產品抱有更多期待。
一家中型保險公司總精算師接受《新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壽險行業(yè)一直萎靡不振,費率改革放開,短期利潤有所下降,但可以激活行業(yè)。此前,國壽等大型保險公司對此一直持反對態(tài)度,覺得市場條件還沒有成熟,現(xiàn)在看起來,大型險企也不得不參與到費率市場化后的市場競爭中來。
在激烈的競爭中,價格戰(zhàn)成為小公司搞大規(guī)模、打開市場知名度的手段。此前,有不少分析人士擔心“價格戰(zhàn)”將會打亂市場,但目前看來,小型險企受到資本金和投資能力的約束,難以承受價格戰(zhàn)之痛,反而是大型險企有資金優(yōu)勢。
瑞銀最近發(fā)布報告分析認為,從博弈上講,第一家推出4%預定利率產品的壽險公司最為受益,預計未來價格戰(zhàn)將使得預定利率升至4%?4.5%甚至更高,傳統(tǒng)險價格競爭戰(zhàn)已經掀起。
一位出身保險業(yè),現(xiàn)從事金融業(yè)行業(yè)研究工作的分析師對《新財經》分析道,在限定利率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發(fā)揮空間有限,看似保護了大型保險公司的利益,實際上使其機制越發(fā)僵化。在大資管時代的競爭中,相當被動。但費率市場化以后,大型險企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來說,定價空間大了,競爭力也提高了。
考驗險企投資能力
平安人壽10月15日推出的這款“平安?!碑a品,作為國內第二大壽險公司,可謂高富帥的“低姿態(tài)”。
按照上述精算師對記者的分析,一款壽險產品,像國壽、平安這樣的保險公司,投資回報率在3%也不會虧,因為有規(guī)模效應和成本優(yōu)勢。但小型險企,比如3.5%的預定利率,算上成本,投資回報率起碼要達到4.5%才不虧。
平安人壽這款預定利率4.5%的保險產品,何以保證其利潤?盡管平安人壽總經理對媒體否認是在賠本賺吆喝,但如果投資回報率達到5%才不會虧,則非??简炂桨踩藟鄣耐顿Y能力。
保監(jiān)會主席項俊波對保險產品競爭力弱的原因十分清楚,他認為根源之一就是投資收益上不去,近5年保險投資的平均收益僅為4.3%,低于社會投資平均回報水平。項俊波說:“保險機構不得不依靠股票市場投資來獲取超額收益,一旦股票市場下行,由于缺少可替代股票的高收益投資產品,無法迅速調整配置結構,往往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損失。”
上述分析師對記者說,保險資管公司投資能力受到限制,投資渠道狹窄,資本市場差,投資收益就低,大部分產品低于銀行五年期存款利率,因而備受詬病。產品的吸引力弱,導致聰明的錢都不投保險,使得退保率居高不下。正因如此,在中國進入“大資管時代”的背景下,保監(jiān)會去年以來密集推出一系列新政,放寬險資的投資比例和渠道,提高險企的投資收益率。今年上半年,投資收益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另類投資渠道的擴大,這亦與保監(jiān)會去年以來密集推出的保險新政密不可分。
半年報顯示,四大公司凈利潤共計458億元,同比增長43.9%,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的增加,今年上半年的年化收益率為4.9%。
今年以來,各大保險公司的權益類資產(包括股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等,與資本市場表現(xiàn)掛鉤)都有所下降,比如國壽的權益類資產從9.2%下降到8.02%,而在固定收益投資(國債、金融債、企業(yè)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jù)和債券型基金等)、債權和股權項目投資上上升不少。
不過上述公司總精算師也對記者表示,各家公司在一些會計處理上并不完全一致,未必能準確反映保險行業(yè)和各保險公司的投資狀況。比如,分子中的投資收益如果沒有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特別是權益類資產的價格變化,而分母中的總資產沒有扣除回購資產和投連險資產的影響,則數(shù)字就不一定反映了真實的投資收益率。
無論如何,險資的投資收益率差強人意是現(xiàn)實。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還有賴于保險業(yè)市場化程度的提高。
負面影響仍存
本次費率市場化改革主要針對傳統(tǒng)人身險,包括壽險、健康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占比不足10%。因此,業(yè)內判斷,這一定價的放開,對壽險公司利潤的影響有限。監(jiān)管的思路是通過費改,倒逼保險公司進行經營體制改革,更加適應市場。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和財政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理事庹國柱教授對《新財經》記者表示,從表面上看,高預定利率使得壽險公司每單的利潤率被攤?。坏L期來看,普通壽險產品在壽險保費中的份額不斷下降的頹勢會得到抑制,并會有一個可期待的較大增長。
為應付今年的經營難題,眾多保險公司采取了“規(guī)模”經營的策略,把量搞大,緩解資金壓力。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國壽、平安、太保和新華保險今年前9個月分別實現(xiàn)壽險保費收入2771億元、1149億元、769億元和723億元,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5.32%、13.95%、2.67%和–7.14%。從9月單月來看,國壽保費單月同比下滑一成,平安和太保分別上漲一成,新華保險微降1個百分點。
興業(yè)證券分析師認為,壽險費率改革對市場的沖擊暫不明顯,但下半年在調結構和重價值的思路引導下,上半年單月暴漲的情形難以在下半年出現(xiàn)。
2013年給付洪峰的到來,也給壽險公司的經營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其中國壽的滿期給付壓力最大,下半年預計還有300億元的賠付支出,全年共計1000多億元,巨大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壽向市場推出利率新品的能力。
從目前的費率市場化來看,市場預期是對初期保費的影響較小,但對中期的負面影響較大。因為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后,對壽險行業(yè)的考驗更大,在一定時期內會影響到行業(yè)的盈利水平,加大市場風險波動。
根據(jù)國泰君安的研究,壽險利率市場化中期,壽險保費受到的沖擊將會加大。日本在此階段的壽險保費增速由15%降至9%;而到了利率市場化后期階段,壽險保費增速可快速回升,美國壽險保費增速由–1.2%上升至24.5%,日本壽險保費增速也連續(xù)4年超過15%。
保險行業(yè)的增員難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吨袊kU業(yè)競爭力報告(2012—2013)》顯示,2011年,保險銷售人員的增員率從2010年13.49%先降到1.8%,人均傭金在2007年以后持續(xù)下降,保險營銷員的傭金收入增長率為–24.59%。
在此次保監(jiān)會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配套措施中,有一項值得注意的規(guī)定就是保險公司可以自主決定銷售人員的傭金。
例如,建信人壽在發(fā)布費率改革后的首款產品后,就提高了銷售人員的傭金。以10年和15年期繳的產品為例,首年傭金比例由此前的30%提高至36%,突破了此前保監(jiān)會規(guī)定的35%的上限。傭金比例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決營銷員流失和增員難的問題。
“目前還沒感覺到費率市場化對我的影響,做好客戶服務對我個人來說比較重要。平安能做到4.5%的預定利率,我們肯定也能做到!”大都會人壽一位高端客戶營銷員對《新財經》記者表示,保險的本質是提供風險保障,根據(jù)每個客戶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方案,盡量不要拿收益去招攬客戶,規(guī)劃和服務在壽險行業(yè)非常重要。
隨著費改的推進,壽險行業(yè)能否煥發(fā)青春?深層次的改革仍將繼續(xù),這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目前制約壽險行業(yè)發(fā)展的不利因素有:銀保渠道下降、壽險營銷員增員難、銀行系保險公司崛起給其他險企帶來的挑戰(zhàn)以及退保壓力和五年滿期給付壓力。
庹國柱認為,費改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保險公司練好內功。費改是為了鞭策壽險公司加強經營管理,不僅要降低成本,還要在資金運用方面爭取至少4%、5%甚至更高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