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做衣服的”劉培基,做的從來不是普通的衣服。作為香港殿堂級服裝設(shè)計師,他是世界認識香港時尚的名片,也一手把梅艷芳打造成“百變天后”,還與張國榮、羅文等藝人感情深厚。他的自傳《舉頭望明月》在內(nèi)地出版,用整整兩卷書來回憶自己的成長史,以及與朋友們真心交往的故事。
劉培基自傳在香港出版時,因為“太有料”而引起轟動。他既不避諱談?wù)搹男”粧仐壍纳硎?,也不掩飾性取向,并將那些與香港明星相交的情誼娓娓道來。可是,這不是一本“八卦之書”,它的分量更像一個香港時裝傳奇人物的成長史,以及20世紀(jì)80年代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縮影。劉培基形容說:那是一個回不去的繁華盛世。
十年前便有人建議他出自傳,因為從11歲當(dāng)裁縫學(xué)徒到享譽世界的時裝設(shè)計師,他的個人經(jīng)歷已足夠勵志。但直到去年6月他才開始動筆,先在《明報周刊》開專欄,后才付諸出版。這個漫長的決定,源自于他要用足夠的時間去淡定,做好剖開自己的準(zhǔn)備,赤裸裸地面對讀者。
他從來不知道父親是誰,母親則是一個周旋于權(quán)錢之間的奇女子。八歲之前,他和母親曾與粵劇名編唐滌生為鄰;八歲之后,母親甩掉“拖油瓶”改嫁,從此以后他如同沒有媽媽。那時他被放在粉嶺郊外的祠堂,每天坐在天井里,抬頭看到的只有月光?!霸铝琳樟亮宋遥窦依锶艘粯?,我深深感覺到了它的那種溫柔。從此它就像我的信仰,中秋節(jié)也是我唯一會過的節(jié)日。”劉培基表示,這也是他把自傳命名為《舉頭望明月》的原因。
劉培基不喜拍照,但書中卻有太多珍貴和少見的幕后照片。因為從沒有親人,友情就變得最重要,這些正是朋友拍照后送給他的禮物,被格外珍惜地放進箱子保存,即使事隔多年仍完好無損?!拔覍幙上嘈盼锛噙^人,就算人會變,但拍照的那個時刻,卻一定是有愛的。”他最看重“有情有義”四個字,羅文、鄧光榮、沈殿霞、張國榮、梅艷芳都是真心的朋友。只可惜竟相繼離世,照片也大多成了遺像,他們的故事也只能在書中成為永遠的定格。
雖然不是刻意而為之,但自傳的出版時間還是與梅艷芳去世十周年重合。劉培基說:“不是因為重新面對這些文字才想起她,而是經(jīng)常會想起。二十幾年來,從她出道的第一套衣服,到最后一套衣服,都是我設(shè)計的,以后很少能有這樣一個組合,對雙方都那么的信賴和依賴?!睍袑扇岁P(guān)系的講述真摯感人,特別是梅艷芳在遺囑中表明對劉培基如親人般的關(guān)愛,是由生到死一輩子忘不了的情誼。
劉培基是在極復(fù)雜的心情下,完成了梅艷芳生前最后一個婚紗造型?!拔易钣憛捲O(shè)計婚紗,因為不相信愛情。但當(dāng)時知道這是一個將要走的人的心愿,不完成就是遺憾?!彼毖圆恢M,“這個婚紗根本沒有愛情,只是一個女人對夢想的失望,才想擁有一件屬于自己的婚紗。所以我不相信愛情,她就諷刺了一下愛情,我們兩個合作了對愛情的失望?!?/p>
只不過,失望并不會讓劉培基絕望,如同他在后記里所寫:“我一生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沒事,我很好。’” 在書中,他并沒有抱怨世界的不公和他人的不好,只是還原了不完美的真實的自己,他說:“感動的眼淚我能理解,但吃苦抱怨的眼淚我們不需要,像我這樣的人也能熬過來,你們也可以?!?/p>
《最美:唯有時間了解愛》
主編:《時尚芭莎》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這本書采用了時下流行的MOOK的形式,邀請劉震云、桐華、麥家、寧財神、嚴(yán)歌苓、馮唐、唐浚、陳丹燕、蔣方舟、苗煒、張悅?cè)?、蘇芒、石康等13位國內(nèi)知名作家,以小說的形式探討都市愛情話題,并有梁家輝、黃渤、徐崢等35位國內(nèi)超人氣著名演員加盟,知名攝影師為其特別拍攝情節(jié)配圖,成為國內(nèi)首創(chuàng)“平面電影”。書中將文字與影像華麗組合,帶讀者去尋找笑過、痛過、努力過、遺忘過、沉淀在心里的愛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