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格和情境刺激比作炸藥桶和導火索,桶里沒有炸藥,光有導火索,永遠不會爆炸,而一旦裝了炸藥,幾乎一點就著。裝有炸藥的人格心理并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潛伏已久的,這多與其早年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在12歲或者18歲之前,這些人格問題還有機會得到緩解、淡化、消失,一旦成年,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好似得了慢性疾病,會終身伴有。
“這類人群的犯罪類型往往是傷害人類基本情感的。所謂傷害人類基本情感,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普遍不能接受的行為,比如摔死兒童。這種傷害行為是跟人類的共同情感相悖的。而這種犯罪一旦有了第一次,就很容易導致重復犯罪?!痹u論家谷蘭說。
因人格缺陷導致的犯罪,在目前并沒有很好的預防辦法。在我國,罪刑法定,法律只能懲罰一次性犯罪行為。也就是說,刑法只能解決處罰的問題,并不能解決預防的問題。人在社會中是移動的,而社會的基礎(chǔ)管理又不到位,光靠身份證根本無法控制那些可能多次犯罪的人員。
在國外,犯罪心理學需要作危險人的評估,在判刑或者釋放前,法律是需要根據(jù)罪犯的人格來量刑的。比如在美國,犯罪一旦超過三次,法律會采取累加刑期的辦法。如第一次犯罪被判五年,可以提前保釋;第二次犯罪被判七年,服刑時就要加上前一次刑期的一半;等到了第三次,就必須把前兩次刑期與這一次累加起來。這種做法可保證具有犯罪人格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能夠與社會隔離開來。
這是目前比較有效的犯罪防控措施。但在我國,對于重復犯罪人員和有人格問題的罪犯還沒有相應(yīng)的防控措施,這是需要完善和改變的。
(作者系犯罪問題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