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婦女走出家門必須穿寬大的黑色袍子,從頭到腳都遮蓋起來;而外國婦女進入伊朗,也要戴頭巾,外穿一件長袍,包括乘坐伊朗航空公司的航班。
然而,一個小村莊卻讓人在黑色之中尋找到一抹亮麗色彩。
從伊斯法罕到德黑蘭的路上,有一個名叫阿比亞內的小村莊,位于卡爾卡斯山腳下,海拔2000多米。據說小村莊從帕提亞王朝時期就有人居住,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被認為是伊朗最古老的村莊之一,并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名單。
由于交通閉塞等原因,村民們至今還保留著上千年前的生活習慣——身著波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服飾,講著很多伊朗人都聽不懂的古老方言。
在村頭,一個老大爺正整理各種水果蔬菜,記者上前與他打招呼:“Sa long(波斯語‘你好’的音譯)!”老大爺似乎并沒聽懂,只是禮貌地擺了擺手。
在伊朗大多數地方,婦女們都裹著單調的黑色大袍。而在阿比亞內,婦女們都穿著寬大的印有花卉圖案的鮮艷圍巾以及帶褶子的燈籠裙,露出白色襪子——這是帕提亞王朝時期的傳統(tǒng)服飾特色。
阿比亞內村民深以遵守這一穿著傳統(tǒng)為榮,無論在外面所受的教育時間有多長、社會地位有多高,一旦回到村子,都會習慣性地換上傳統(tǒng)服飾。
正因近乎固執(zhí)地守護傳統(tǒng)文化,村民們尤其是年紀大一點的,并不歡迎游客。除了在自家陽臺上曬的蘋果干,村民沒有專門向游客兜售的東西。他們看見陌生人會連忙把門關上。如果看見游客舉起相機對準自己,甚至會舉起木棒驅趕。
看見一個穿著花衣裳的老太太與一個老大爺聊天時,記者急忙用剛學會的波斯語向老大爺自我介紹:“Meng qi li si deng(波斯語‘我是中國人’的音譯)!”老大爺驚訝地問:“Qin(古代波斯人稱中國為‘秦’)?”于是便“交流”起來——他說他的波斯語,記者說中式英語,不懂其意便用身體語言補充,距離一下子被拉近了。
老大爺把記者請進門,參觀他家包括地窖在內的所有房間,并一一展示祖上留下的和他所收集到的物品。在他的動員下,他姐姐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在地窖門前與大家拍照留影。這時,他的兩名外甥勞作回來,他立即把“秦人”來訪的好消息告訴他們。很快,村民們便紛紛趕過來,圍觀遠道而來的“秦人”。
阿比亞內就像一塊波斯文明的“活化石”,但在村頭,一部鑲嵌在老房子里的銀行自助存取款機似乎又在提醒人們,這里也并不拒絕現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