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其實是這樣一個奇怪的東西:如果你天天讀報紙,你可能不是在貼近這個世界,你可能正在遠(yuǎn)離這個世界。幸虧有了齊魯周刊這樣的媒介,可以提供貼近這個世界的一種途徑。曾經(jīng)把十年前的齊魯周刊翻出來,那時所做的“神舟五號”和航天秘聞對于把握當(dāng)下的載人航天依然有巨大的影射力。
《有一種情緒叫移民》《解放幼兒園》《癡呆之困》《特供5000年》《水惑中國》《大國空巢》《尋找最好的養(yǎng)老院》……這些封面報道都具有這樣一個特點:面對一個新聞點,周刊往往先退后,然后再冷靜的思考,將新聞點放到一個龐大的維度里面,以此來把握新聞的價值與時代脈搏。這幾年,大多是在網(wǎng)上關(guān)注齊魯周刊,有時也借回山東老家的機會買上幾期閱讀,與其他媒體相比較,感覺就四個字:親切,大氣。當(dāng)然,不足也很多,比如有的選題深度還不夠,制作上好像還缺乏更獨特的視角。
——嘉興電視臺記者陳健
不久前,讀了齊魯周刊上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張充和口述:民國的“好玩”往事》,另一篇是《電影中的性和現(xiàn)實》,感覺還真不錯。應(yīng)該說,在山東,也只有在齊魯周刊這樣的媒體上才能讀到如此引發(fā)思考的好文章。而且制作獨特,視角新穎。只是,讀過這些文章,又有些感覺不過隱,畢竟是做文化,為什么齊魯周刊就不能堅持打造一個好的文學(xué)副刊呢?曾經(jīng)關(guān)注過貴刊的副刊“半城湖”,感覺很有味道,如果能夠多約一些觀點新奇、可讀性強的新銳作家的精短小說、散文、詩歌稿子,久而久之,齊魯周刊的副刊也就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整體上也就彌補了“天缺一角”的感覺。
——濟南市文聯(lián)楊之建
已經(jīng)很久沒有讀到齊魯周刊了,上周去濟南,在報攤上順手買了一本貴刊第32期,馬上被封面專題《貪官情婦“集結(jié)號”》和里面的《濟南還有多少壞房子》、《千古文人俠客夢》等幾篇文章所吸引。說實話,這幾年很少能夠靜下心讀一期刊物了,大都是隨意翻翻一些報紙,看看標(biāo)題也就罷了,而能像讀周刊這樣用心去讀幾篇好文章,真是少之又少。通過讀這一期的齊魯周刊,引發(fā)了我的閱讀興趣,近來經(jīng)常會上到貴刊的網(wǎng)站上瀏覽一些文章??偟母杏X貴刊很先鋒,觀點也犀利,如果在挖掘本土文化方面再下下功夫,那就更好了。記得幾年前讀過貴刊的一篇《大郎,你來一下》的文章,那是有關(guān)《金瓶梅》專題中的一個稿子,光那樣一個題目,就讓我咂摸了好半天。盼著貴刊再有那樣的好文章出現(xiàn)。
——德州市物價局高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