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英語改革的政策甫一落地,就引起了相關各方的高度關注和不絕熱議。各種贊成的、反對的、審慎的觀點等不一而終。作為高考的直接相關者,大學自然也非常關注此政策對其的影響。以下便是一些大學人對此項改革的思考和觀點,不知您怎么看?
@鐵 錚(北京林業(yè)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北京無小事。高考英語降分、語文升溫,不但京城熱議,而且全國關注;不僅在中小學引起反響,而且在高校也引發(fā)思考。如何看待這一舉措的出臺?英語降分了,還要不要下功夫學?語文升溫了,怎樣才能學好?這些問題的確值得認真思考。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學好英語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毋庸置疑。在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態(tài)勢下,母語的意義、價值、作用不言自明。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學,關鍵是怎么學、怎么教、怎么用。作為大系統(tǒng)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高考改革顯然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大學對此不能不引起高度關注。大學英語教學如何與改革后的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研究生入學考試中英語該占多大比重?諸如此類的問題,需要盡快研究、深入研究。
@蘇寄宛(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北京目前高考方案已延續(xù)多年,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改革已迫在眉睫。特別是伴隨著全國新一輪高考改革浪潮,北京率先作出垂范,通過廣泛調研,綜合考慮,向市民交出了一份答卷。這一舉措喜憂參半。值得高興的是,語文提高了分值,這對于提高對母語的重視,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綜、理綜分數(shù)提高,也充分體現(xiàn)了對加強交叉學科建設和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高度重視。但是,這一改革方案對于可能引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情的降低,要有相應的對策。特別是對于北京建設國際大都市這一戰(zhàn)略目標,勢必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以上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袁本文(北方工業(yè)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近日,北京市宣布2016年高考英語單科總分要降低50分。這一做法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缺乏整體思考。如:調整高考英語總分,高中英語、大學英語課程要不要調整?如何調整?再如:這一做法是否就一定能解決過度重視英語的問題?類似的問題很多,都需要考慮,應避免頭疼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改革!
@魯 雷(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本次北京高考政策的改變是值得高度肯定的有益探索,它以破冰的舉措彰顯了改革的姿態(tài),對其他省市的教育改革將起到引領和激勵作用。一直以來,英語方面的各種競賽、等級考試、資格證書等層出不窮,把活生生的語言學習僵化為一道道冰冷的考題,更無遑對于外國文化的深入理解了。此次調整,對于英語聽力、寫作的重視應該說是回歸了外語基礎教育的本真意義。對于語文的調整無疑會突出母語、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學生知識素養(yǎng)中的分量,這是非常令人稱道的。希望各界深入研討中小學的教學內容、大學教學,實現(xiàn)好與高考的對接,努力擺脫應試的桎梏,凸顯本次改革的成效。
@張小鋒(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北京高考政策的調整,值得高度關注,其積極意義顯而易見,它將撬動中國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變革。降低英語分值、增加語文比重,意味著中國教育向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愈是民族的,才愈是世界的。只有愈重視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愈培養(yǎng)學生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和世界情懷。同時,英語考試本身增加的聽說內容,也讓英語教育回歸本位。需要強調的是,中高考政策是教育的指揮棒,它也將影響到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也需要調整已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現(xiàn)與中高考政策調整的無縫對接,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