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是極為重要的向上流動的通道。但近些年來,主動退學,在高校中已不再是個別事件。學生退學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探索出相應的對策來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退學;原因;對策
近幾年來,大學生退學現(xiàn)象在各高校已不是新鮮事,尤其是地方性院校學生退學現(xiàn)象更為嚴重。部分學生是自動退學,也有少部分是被學校處理而退學的,無論哪種退學方式,大學生的退學現(xiàn)象都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一、學生退學情況
高校每學年初,新生開學,會有部分學生放棄入學資格;部分大二的學生在學年初也會提出自動退學;部分學生會在學年開學后一直請假不返校;部分學生因各種原因休學后不再復學;部分一年級新生會在開學后一個月左右提出退學申請;也有部分學生請假之后沒有再返校。例如陜西某地方高校每年在校生退學的人數一般在40人左右,山東某地方高校的休學退學率高達近5%。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在2005年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英國大學一年級退學率高達20%以上,人數超過7萬。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退學?
二、原因分析
大學生退學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人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社會上功利、浮躁的風氣影響到校園文化,但也不盡如此。在調查之后發(fā)現(xiàn)學生退學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因對學校層次不滿或對專業(yè)興趣不足,退學返回高三復讀。每年大學生入學一個月左右,都有學生因對專業(yè)、學校等不滿而決定退學返回高三復讀的。對于地方性院校,多數退學學生認為專業(yè)尚可,但地理位置不好、交通不便、校園文化與想象的不符等等原因,堅決退學返回高中復讀,甘心重考。對于專業(yè)興趣不足也是學生退學的一大原因,很多學生對所報專業(yè)并不了解,等到校后,發(fā)現(xiàn)自己不感興趣,試圖轉專業(yè),但未能成功者,就提出退學申請。
第二,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導致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被迫退學。大學生遠離父母進入大學,首要面臨的就是適應問題,此外大學生面臨的學習、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學生在畢業(yè)前一年,面臨著就業(yè)壓力和進一步升學的壓力,學生一旦處理不好,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近年來,因心理問題退學的學生數目越來越多。
第三,因網絡或其他原因荒廢學業(yè),導致退學。網絡的普及,尤其是無線網絡和手機上網功能的開啟。部分學生課堂上用手機上網,下課之后學生在宿舍上網,甚至深夜上網,上課時間精神不振。每年大學生因沉迷網絡而導致學業(yè)成績過差而留級退學的學生大有人在。
第四,因家庭原因退學。部分在校大學生由于家庭困難,例如父母重病無人監(jiān)管、且無生活來源,學生在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難以繼續(xù),最終提出退學或休學,選擇回家照顧父母。
第五,為及早進入社會鍛煉放棄學業(yè)。近年來越來越多學生的退學原因是期望自己及早進入社會,在社會中得到鍛煉而放棄學業(yè)的。
大學生退學之后,真的就能海闊天空嗎?北京師范大學學生處處長宋術學博士所說,“對于絕大多數在校大學生來說,正規(guī)而完整的大學教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屬于家庭條件特別優(yōu)越或個人資質特別突出者,一般中途退學的在校大學生,很少有可能享有比較好的創(chuàng)業(yè)和成才環(huán)境,也很難闖岀一條成功之路。宋術學表示,在我國現(xiàn)行的社會環(huán)境和就業(yè)壓力下,大學生進行人生選擇時需保持一分審慎和清醒,年輕人考取大學后一時沖動,盲目退學,等待他們的往往只能是更多的茫然、更大的挫折和最終的苦果。”
三、對策研究
第一,加強管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意志在他人的安排和監(jiān)管下生活、學習。進了大學之后,突然“無限度”的自由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容易出問題。為此,高校應該給學生相當的自由度,但也要有人對學生管理指導,自由不等于放手不管,應采用自由與指導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大一新生,學校要多加管理和指導。
第二,多與學生交流。無論是輔導員還是專業(yè)課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不少教育專家認為,輔導員、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學校要探索新方法,教師要加強責任心,不能一下課就走人,要多與學生交流。同時,輔導員要及時了解學生動態(tài),對于學生生活、學習中的壓力和困惑給予及時指導、排解。
第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學??赏ㄟ^開設心理咨詢機構為學生提供服務,同時輔導員、班主任要及時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盡早幫助學生解決。
第四,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園活動,減少上網時間。在網絡無處不在的信息時代,對于學生沉迷網絡的問題,采用“堵”的手段不可取,只有疏導才可能有效。學??梢哉_引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多舉辦學生喜歡、樂于參加的文體活動,讓其課余時間盡可能的用在校園活動中,促使其成長,減少其上網時間。(作者單位:安康學院)
本文為安康學院高層次人才專項項目“地方性高等院校學生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AYQDRW201124)”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兆珍,趙希波,孫國翠.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研究與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
[2]李正熙,孫宗瑞,田紅芳.解決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的對策與建議[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