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歷史課堂教學,是目前歷史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實現歷史教學目標,完成歷史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而歷史課堂教學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除了其他因素外,課堂管理工作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許多教師深知這一點,因而他們非常注重歷史課的課堂管理工作,從而為取得歷史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遺憾的是,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對課堂教學管理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誤區(qū),致使管理不到位,教學效果不理想,這些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們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課堂管理知識,力求課堂管理工作科學化。課堂管理是指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秩序和效益,協調課堂中人與事、時間和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過程。在班級授課時,教師面對的是幾十位具有不同性格、不同愛好和不同情趣的學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他們進行管理,在需要的多樣性中求得平衡,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青少年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他們厭惡教師的“滿堂灌”,希望能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審視歷史學科這部大書,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其中的問題和規(guī)律,甚至參與其中,與古人對話,了解他們追求的是什么,他們是怎樣思考他們的問題,并且怎么同他們的問題進行苦斗。為此,為了完成歷史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是實現歷史教學的一個關鍵所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險、敢于向困難和權威挑戰(zhàn)的心理意識、能力和素質。有了這種意識,學生就會不滿足已知,樂于、敢于探索求知,以求得最佳;有了這種能力和素質,學生就能夠主動學習、自主探索新知識,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二、認真聆聽、仔細觀察
要認真聆聽學生的發(fā)言、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爭取深入了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思維的發(fā)展,并及時給予點撥引導,直到他們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不斷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向既定教學目標邁進。
在學生自主做和學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積極發(fā)言,為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發(fā)表對歷史事物的見解和認識,要全神貫注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臨機處置,發(fā)現學生發(fā)言中有好的創(chuàng)意,就予以贊揚,發(fā)現錯誤就加以啟發(fā)、引導、糾正。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種主動性表現在學習上是一種字句行為,是一種內在的對知識需要的行為表現。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上,我主要從以下方面來做的:
1. 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意義,使學生明白為何要學習歷史、學有何用。
2. 用愛感化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引導”是關鍵。教師要走出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發(fā)展特征和已有的知識儲備來組織實施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