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有關于注漿技術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僅供業(yè)內人士參考。
【關鍵字】:注漿技術;注漿技術的用途;材料選擇;使用方法
一、引言
所謂注漿技術,就是將調配的泥漿和水漿通過流體注入的形式,灌注和澆筑在待修復對象中,從而彌補病害產生的縫隙和滲漏現(xiàn)象,達到修復的效果。該方法還經常被用于受到特殊環(huán)境限制或者突發(fā)狀況導致的非正常施工中,同樣用于修復施工中的由于技術處理不當導致的病害問題。
二、注漿技術的特點及其分類
注漿技術之所以被廣泛的應用于房建工程的病害處理中,主要是因為其在實踐中具有操作簡單、方便易行、受限條件少等特點,隨著建材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標準化的注漿材料已經投入市場,這些材料不僅具備了粘著度高的特點,還具有抗老化、抗腐蝕和無污染的應用優(yōu)勢,這無疑大大拓寬了注漿技術的應用范圍。
另外,在選擇注漿設備的時候要注意盡可能選擇耐壓性能強的設備,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爆管現(xiàn)象,提高設備運行的安全性。注漿技術分為高壓噴射法、靜壓法以及復合法三種,三種方法各具優(yōu)勢,要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一般來說,高壓噴射注漿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夠有效的防水防滲漏,所以對于一些存在嚴重滲漏病害的房屋工程可以優(yōu)先選擇該方法;靜壓注漿方法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根據軟土層對于注漿材料的吸收程度對其進行固化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固化軟土地基的硬度,還能夠起到一定的壓實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增加了材料的強度,從而提高了軟土地基的荷載能力;復合法就是在對房屋工程進行病害處理的時候,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而不是單獨采用一種方法,這樣能夠充分發(fā)揮每種方法的優(yōu)點,也能夠在結合使用的過程中彌補對方的不足。
三、注漿技術對樓房病害的適應性
在對房建工程進行病害處理時,最基本的前提和標準就是不能夠對已有的房屋結構尤其是混凝土結構造成不利影響,否則將改變房屋本身的受力形式。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能夠影響房屋中已有的裝飾面,尤其是混凝土裝飾面。而根據注漿技術的施工特點分析,正能滿足上述要求,所以,注漿技術是對房建工程,尤其是正在維修中的房建工程進行裂縫和滲漏病害處理的最佳選擇。
一般來說,可以通過對病害位置的注漿處理,有效的解決該位置的永久性工程裂縫問題。與此同時,注漿技術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將跟材料融合度高的修復材料和泥漿水漿等采用不同的方式注入待加固位置的材料中,所以是一種注漿材料和原有材料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材料的密封性。一般來講,經過注漿處理后的材料性能都會大幅度的增強,比如說在采用環(huán)氧材料對原有的鋼筋材料進行病害處理時,不僅能夠有效的修復房屋工程中的滲漏問題,還能夠大大提高鋼筋材料的功能和粘結強度。并且注漿技術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能夠廣泛的適用于一些較難操作的工程修護中,最常見的有文物建筑的彩描、雕刻花梁等,還有一些工程中無法置換的材料部位的修護,如琉璃瓦面等裂縫的修補和加固,以及其他受到環(huán)境限制的不可變動部位的材料的病害修補。
從防水性能上看,注漿方式也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不同于傳統(tǒng)的給材料部位穿雨衣的防水措施,注漿技術是將材料自身融入到現(xiàn)有房屋工程中,通過增加其密實度來達到有效的防水,可以使材料擺脫對防水附件的依賴,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防水效果。另外,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注漿技術對于改善房建工程中的蜂窩、老化、蝕變性的混凝土結構問題,也有顯著的效果,不僅能夠提高材料的強度,還能延長其使用壽命。
可見,注漿技術無論是從具體的操作方法上,還是從其使用效果以及應用范圍上,都能夠很好適用于房建工程中的病害排除。
四、注漿材料的選擇原則
注漿技術的兩個施工元素為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對于施工方法上文中已經有了較為詳細的介紹,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談談施工材料的選擇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保證注漿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好、強度高、耐老化、粘結力強、充填性好。
2、材料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和親潤性,可以灌入微細的縫隙中,對潮濕裂縫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和擴散性、粘結性能好。
3、工藝簡單、易操作、施工方便。
4、材料環(huán)保、固結體無毒性污染、耐老化。
5、處于對工程成本的考慮,材料的價格要適中。
五、注漿技術對樓房工程病害的常規(guī)處理方法
施工技術的飛躍發(fā)展,新材料的不斷涌現(xiàn),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這些新技術、新材料是控制和減少病害的重要措施。
1、對于結構受力部位采用注漿加固技術處理方法
1)從設計—施工—管理—使用過程做好病害成因分析。2)根據病害部位設計布孔孔位,孔距適宜控制在30cm-40cm內,孔徑在0.8mm-1.2mm,孔深根據病害部位而定。3)干縫面可在距縫兩側3cm-5cm處,涂環(huán)氧膠封閉縫口。以免注漿時漿液從敞開的縫口竄出。濕縫采用沿縫開槽,槽口寬×深宜控制在2-3cm×2-3cm內,以免擴大縫口。清孔清槽后,壓上早強水泥封槽、埋管。4)干縫可注入低粘度的環(huán)氧樹脂類材料,固化時間應控制在12-16小時,目的是讓注漿材料能充分充填到縫隙內,起到縫面及周邊微細縫隙的全面粘結作用。濕縫應選用對水具有親和性和排水性的環(huán)氧材料,在注漿過程中克服被粘物表面的水膜與被粘物有效的粘結,從而達到固結補強的目的。
2、磚墻體及窗、門注漿處理
當發(fā)生窗臺、墻體等的滲漏情況時,常會出現(xiàn)治理了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又開始滲漏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員將磚墻體、門、窗三者間的關系割裂開來,忽視了三者為統(tǒng)一整體的事實。因此,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找到滲漏面,以墻面布孔注漿的方式提高其防滲能力,由于過高的壓力可能導致外墻飾面磚的剝落,因此通常注漿壓力應保持在0.1MPa-0.3MPa之間。此外,提高門、窗的密封性及雨水沿框的封閉性都是治理這一病害的有效手段。同樣窗臺漏水往往是在認為漏水的部位涂上一道封閉膠就可以解決問題。殊不知,窗、門一窗、門框一墻體是一個整體。當窗、門及其框不封閉,雨水沿框的固定螺絲孔、框的拼縫滲流到空心的窗、門框內,再向墻體滲漏;墻體的滲漏的另一原因是外墻的飾面材料不能起到封閉作用,以飾面磚建筑物出現(xiàn)的滲漏為多。采用“穿衣”防水的辦法只能治標不治本,當材料老化滲漏又再出現(xiàn),同時水被封閉在空心墻內(或灰砂磚體內),這些只能通過內墻蒸發(fā)。使墻體發(fā)霉,造成暗埋電線管路的損壞。采用注漿的辦法是在窗的框周布孔,重點在框的底部注漿,材料以水泥漿為主。在水泥注漿結束后,再進行環(huán)氧封閉處理,其作用是控制水泥注漿后產生的干縮。
3、用磚砌墻的廚、衛(wèi)間的注漿處理
廚房、衛(wèi)生間是用水的集中地方,一般都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內防水處理。但在使用的過程中通常出現(xiàn)滲漏,主要是防水層失效,廚房、衛(wèi)生間水沿磚和磚縫灰砂的毛細作用滲透至墻面冒汗、發(fā)潮。處理的方法是通過環(huán)氧注漿切斷滲水通道,控制水沿毛細孔擴散。即在混凝土地板與磚墻的磚縫開一小槽,沿磚縫布孔,孔距在20cm-30cm為宜,采用環(huán)氧砂漿嵌槽,埋管注入環(huán)氧漿,重復注漿至充填飽滿。處理方法簡單有效,如條件限制可在廚、衛(wèi)間施工。即在瓷片的連接位上鉆孔、埋管、注漿后,采用同色水泥進行孔位表面修飾即可,省去鏟除批蕩層、涂防水膠,重新批蕩的工序,節(jié)省費用,縮短工時,效果明顯。
六、結束語
注漿技術的產生和應用的歷史并不長,但是因其具有操作簡易、效果明顯的優(yōu)點,近些年來已經逐漸成為處理房建工程常見病害的首選方法,今后要在繼續(xù)沿用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進和創(chuàng)新,使其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王世強,建設項目施工管理的重點和方法[J],建筑管理現(xiàn)代化,2007.<2>.
[2]劉力,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研究與探討[J],新建筑,2004.<5>.
[3]鄭謀宏.沖(鉆)孔灌注樁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J].建筑學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