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203-01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細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的關系。方法 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測定試劑盒體外檢測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的濃度。結果:乙型肝炎的細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細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水平與乙型肝炎密切相關,臨床診治應當給予足夠重視。
【關鍵詞】乙型肝炎;細胞因子;酶聯(lián)免疫法;臨床意義
乙型肝炎在威脅人民健康的各種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乙型肝炎與機體免疫應答狀態(tài)、免疫調節(jié)功能失調密切相關[1]。機體免疫調節(jié)在肝臟損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細胞因子是機體免疫調節(jié)的重要元素,其在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反應[2]。本研究選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間到我院就診的乙型肝炎患者73例,對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 的水平變化及其在乙型肝炎的臨床意義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間到我院就診的乙型肝炎患者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24-51歲,平均年齡34.2±4.2歲;急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齡32.4±5.6歲。選取同期到我院體檢的32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齡31.7±5.8歲。各組間的年齡、性別比例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3]
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組聯(lián)合制定的《肝衰竭診療指南》,所有患者排除肝硬化、肝纖維化以及乙肝病毒攜帶者等。
1.3 細胞因子測定方法
上述患者入院后,采集靜脈血2-4毫升,留取血清或血漿置于-20℃冷凍保存。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試劑盒包括:人白介素-10 (IL-10)、人白介素-4 (IL-4)、人干擾素-γ (IFN-γ)、人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定量酶聯(lián)檢測試劑盒,BIO-RAD550 酶標儀。應用ELISA方法檢測血清中細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的濃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值用平均值±標準偏差表示,三組間數據的差異采用t檢驗進行驗證,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如表1所示,細胞因子IFN-γ、TNF-α、IL-4在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濃度,較正常對照組相比,均是顯著升高的(P<0.05),而IL-10的肝病組與正常組之間之間相比,均未有顯著差別(P>0.05)。
3 討論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也稱血清型肝炎(Serum Hepatitis),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會引起肝硬化和肝癌。乙肝主要在中國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中流行,在非洲薩哈拉沙漠南方也非常盛行。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由多種免疫細胞和細胞因子參與的復雜免疫過程。其中細胞因子既是炎癥反應的產物,又是重要的免疫調節(jié)因子,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進入機體,機體通過免疫應答抗病毒,T淋巴細胞是病毒特異性的免疫應答中最重要的效應器,T淋巴細胞在受到病毒抗原刺激后,分化為殺傷性T淋巴細胞(CTL或Tc)和輔助T淋巴細胞(Th),Tc一方面通過直接溶解感染細胞來清除病毒,但更主要的是通過分泌IFN-γ、TNF-α等細胞因子,通過非溶解細胞的途徑清除病毒。Th細胞可以分為Th1和Th2兩個主要亞型, Th細胞中的Th1分泌IFN-γ、TNF-α等細胞因子,介導細胞免疫,Tc細胞活化就是通過Th1介導的,Th1反應占優(yōu)勢時,有利于病毒的完全清除;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10 等細胞因子, 這些因子可以抑制Th1型細胞因子的作用,并且介導體液免疫,Th2 免疫占優(yōu)勢時,可以導致病毒感染的慢性化[4]。
總而言之,病毒性肝病的發(fā)病機理是相當復雜的,一方面,病原因子病毒感染肝細胞的同時,亦作為啟動因子作用于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另一方面,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細胞通過其自身及其產生的免疫因子作用于病毒感染的靶細胞,使之生物學活性發(fā)生變化或損傷;因此在慢病發(fā)生發(fā)展中免疫機制即免疫病理損傷貫穿于始終。本研究細胞因子水平測定在監(jiān)測疾病的發(fā)展狀況、病毒復制狀態(tài)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亦為細胞因子在肝臟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5]。
參考文獻
[1]Nguyen LH1, Chao D2, Lim JK3, et al. Histologic Changes in Liver Tissue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Minimal Increases in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doi: 10.1016/j.cgh.2013.11.038.
[2]Guidotti LG, Chisari FV. Noncytolytic control of viral infections by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J]. Annu Rev Immunol, 2001, 19: 65-91.
[3]中華醫(yī)學會.《肝衰竭診療指南》[S].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6, 14(9): 643.
[4]郭人花. Th亞型免疫應答在丙型肝炎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J]. 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傳染學病學分冊, 2000, 27(4): 156.
[5]刑同京. 慢性乙、丙型肝炎的Th1/Th2應答研究進展[J]. 國外醫(yī)學病毒學分冊, 1999, 6 (4):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