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167-02
【摘要】目的:探討水蛭膠囊治療中風后遺癥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就診于貴州省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門診的中風后遺癥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6例及對照44例,觀察組患者采用水蛭膠囊進行治療,每次2粒,一天3次。對照組患者給予復方丹參片,每次3片,一天3次。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30%,結論:根據中風后遺癥的相關病因,針對性地采用水蛭膠囊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水蛭膠囊;中分后遺癥;臨床療效
中風病急性階段經搶救治療,病情好轉穩(wěn)定,漸入恢復期,但后遺癥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或失音等癥[1],仍需積極治療。目前臨床上治療中風后遺癥主要以活血祛瘀中成藥為主,對患者后期恢復效果并不理想,且易復發(fā)。筆者觀察中醫(yī)二附院楊輝副教授運用水蛭膠囊治療中風后遺癥頗有療效,故通過統計學知識,將療效進行分析,確有統計學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就診于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門診的中風后遺癥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均通過CT結合患者病程確診為中風后遺癥,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6例及對照組44例。觀察組男31例、女15例, 平均年齡56歲,既往有高血壓病36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6例,頸椎病4例, 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31例, 腦干梗死6例, 腦葉梗死9例。對照組男26例, 女18例, 平均年齡57歲,既往有高血壓病33例, 冠心病16例, 糖尿病5例,頸椎病3例, 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28例, 腦干梗死4例, 腦葉梗死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癥等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水蛭膠囊,水蛭膠囊由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藥劑科自制,將炮制好的水蛭打成粉末裝入膠囊中,三餐后用溫開水送服(減少藥物胃粘膜刺激),一天3次。
對照組患者給予丹參片,此為中成藥,主要有丹參、三七、冰片組成,功用活血化瘀,每次3片,一天3次,飯后用溫開水送服。
1.3療效評價
根據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對患者療效進行評價。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隨訪半年無復發(fā)。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輕,勞累后仍有輕微不適。好轉:癥狀、體征減輕,仍需治療。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2]。
1.4統計學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3討論
從中醫(yī)方面,古籍就有記載水蛭味苦,性平,功效:活血破瘀,通經消積。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鮮活水蛭唾液中含多種抗凝血成分,另含的64個氨基酸的多肽成分也有抗凝作用;是凝血酶的特異抑制劑,是由65或6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單鏈多肽;水蛭素有三個變種,簡稱HVl、HV2、HV3,均有抗凝血酶活性。水蛭為蟲類藥物,是破血逐瘀消癥散結之上品。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30%臨床總有效率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水蛭膠囊對中風后遺癥患者功能有顯著療效,臨床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蔡新倫.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48 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1 5(9):11
[2]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