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9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166-01
冠心病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導致血管腔狹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性或短暫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是威脅人類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冠心病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病率高,因其突發(fā)性被人們廣泛重視。冠心病在臨床上分為,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猝死型等.
蒙醫(yī)治療冠心病有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本文著重就蒙醫(yī)學對冠心病的病因病機認識及治療進展進行簡要綜述。蒙醫(yī)學把冠心病歸類為“心刺痛”范疇。心刺痛蒙醫(yī)病名“朱日很·哈特勒嘎”。[1]
1 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學者認為,年齡和性別、家族史、血脂異常、高血壓、尿糖病、吸煙、超重、肥胖、痛風、不運動等因素。
傳統(tǒng)蒙醫(yī)認為,心刺痛病因主要與赫依、齊素偏盛、偏衰有關。由長時間強力負重、過分悲傷、平素飲食膏粱厚味、銳性食物導致惡血增盛位于心臟與普行赫依( 主司支撐身體,心臟之張縮,推進血液循環(huán), 四肢之舉止, 孔竅之啟閉開合及輸送精華全身各部等)相搏;或因思慮過度、年老身虛、久病體衰等赫依偏盛堵塞之心臟血管;或因過食煙酒及辛辣食品、勞累過度、惱怒憤恨,則希拉偏勝而客于心包;或肥胖少動之人遇氣候突變受風、受涼、受寒導致巴達干偏盛凝固心臟之血液,故赫依血運行失暢是本病發(fā)病因素。所以心臟之赫依、血運行衰減,普行赫依之功能紊亂,影響普行赫依功能,繼而累及白脈,累及肺胃等導致較嚴重的心刺痛。
2 傳統(tǒng)蒙醫(yī)范疇上的致病機制[1]
蒙醫(yī)學理論體系的特點是以陰陽五元學說為指導的整體觀和對六基證的辨證施治。六基證理論為“赫依、希拉、巴達干、齊素、黃水、黏蟲”。蒙醫(yī)理論明確指出,發(fā)病本身的內(nèi)在條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內(nèi)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因。在正常情況下,三根七素各有特點,各具其能,密切聯(lián)系,共同擔負著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活動,保持對立統(tǒng)一的相對平衡狀態(tài),這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本因素。在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下,三根出現(xiàn)偏盛、偏衰等反常狀態(tài)而失去平衡時,就產(chǎn)生疾病,這是病理活動的基本原因。本病系由三根失調相搏而赫依、齊素偏盛、偏衰引起的以意識模糊,心悸怔忡為特征的一種病。心為具有主意識,司血行功能的臟器,居于巴達根之位置,血液流動根源處,五行中屬火。它既是居于赫依之位, 又是病變赫依主要竄行之道, 故臨床上心病赫依性多見。如:《四部醫(yī)典》中云:“醫(yī)治心,主脈,大腸之病,應以抑赫依為主”。但又因心臟血液流動根源處,故亦易患血,希拉性疾病。本病主要由于赫依偏盛后竄行心臟,與巴達根相搏導致心臟功能紊亂,遂成此病[2]。
3 現(xiàn)代研究狀況
3.1臨床研究方面[3]
3.1.1奇太寶等治療冠心病心絞痛50例研究表明,總有效率96%。其中有21例連續(xù)6個月無心絞痛發(fā)作。
3.1.2瑞圖雅等按照蒙醫(yī)理論對冠心病一勞力型心絞痛進行辨證論治,治療勞力型心絞痛68例做臨床觀察,總有效率91.2%。
3.1.3孫志堅等川為觀察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國家三類新蒙藥一冠心舒通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總有效率為87.7%。
3.1.4特格喜白乙爾等對132例冠心病心絞痛病患者研究,結果總有效率92.4%。
3.1.5齊雙山等采用蒙藥阿嘎日一35、吉日很-阿嘎日一8、阿敏額日敦辨證施治冠心病患者30例,經(jīng)治療后,總有效率達93%。
3.1.6達格巴雅爾等圈用蒙藥熱貢如格巴濃縮膠囊治療冠心?。ㄐ慕g痛型)患者50例,結果總治愈率為82%。
3.1.7娜仁滿都拉等使用蒙藥廣棗七味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30例, 總有效率95%。
3.1.8李華等運用蒙藥贊丹一3散劑和口服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總有效率分別達到85%和95%。
3.1.9孟和巴特爾等給63例冠心病患者口服阿敏·額爾敦(水丸),每次49,每日3次,6周后總有效率為92.9%。
3.2 現(xiàn)代新藥研究方面
3.2.1奧·烏力吉等應用蒙醫(yī)驗方研制的倬力冠心康膠囊( 名活心神)治療 32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臨床觀察結果表明:臨床癥狀改善率為 95.83%,與用藥前相比有顯著意義( P<0.01)。
3.2.2奧·烏力吉等應用蒙醫(yī)驗方研制的心血舒通膠囊治療 21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結果表明,臨床癥狀改善率為 100% ,心肌缺血改善率為 58.2% ,與用藥前相比具有顯著意義( P<0.01),血液黏度高切、低切分別平均降低 0.33 mmol/L和 1.40 mmol/L,與用藥前相比具有顯著意義( P<0.05)。
3.2.3其賀力嘎等用復方廣棗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總有效率 93.35% ,其中顯效率為 37.04% , 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用藥前后有非常顯著差異。
3.2.4包長山等應用蒙醫(yī)驗方研制的新 -Ⅱ號治療 27 例冠心病患者, 觀察臨床療的結果表明:臨床癥狀改善率 100% ,有效率40.7% ,心電圖改善心肌缺血率 92.5% 。
4 小結與展望
總之,近年來蒙醫(yī)藥治療對冠心病的研究,不論在病因病機、臨床癥狀治療及蒙醫(yī)分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從臨床角度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試驗,蒙醫(yī)證型缺乏客觀性指標,特效、速效藥物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規(guī)范冠心病辨證,建立標準的或基本的證型體系,使各種臨床與實驗研究結果之間可進行有效比較,取得科學結果,深入開展基礎研究,闡述其病理生理機制,尋找有特異性和敏感性的辨證依據(jù)。并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開發(fā)速效、高效的新型蒙醫(yī)藥。
參考文獻
[1]策·蘇榮扎布,羅布桑,巴·吉格米德,等.蒙醫(yī)內(nèi)科學[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266
[2]白清云,蘇榮扎布,嘎拉僧,等.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分卷[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12:73
[3]朝魯巴根,勒朝獸,海山.蒙醫(yī)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概況[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9,12(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