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053-02
【關鍵詞】甘露醇;靜脈應用;護理
甘露醇是一種脫水藥,不被胃腸道吸收,具有起效迅速及很強的脫水利尿作用,使用10min后即能增加尿量,2~3h達高峰,可降低顱內(nèi)壓43%~66%,作用維持6h以上,無反跳現(xiàn)象[1]。臨床常用于各種疾病引起的顱內(nèi)高壓及顱腦手術的降低顱內(nèi)壓,使腦組織松弛易于牽拉暴露病變部位,甘露醇是急危重癥的常用藥,常從靜脈給藥,因此做好甘露醇的靜脈用藥護理非常重要。
1 臨床資料
本組108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男62例,女46例,年齡1~77 歲。清醒者56例,淺度昏迷22例,中度昏迷18例,重度昏迷12例。由PICC管輸入者16例,中心靜脈置管輸入者21例,外周靜脈輸入者71例,均為顱內(nèi)壓增高者。
2 觀察與護理
2.1甘露醇的用法 甘露醇用量不宜過大,用藥時間不宜過長,停藥時應逐漸減量。一般根據(jù)病情輕重可用20%甘露醇125ml每4小時、6小時或8小時、12小時應用,病情穩(wěn)定后即可停用。近年認為,除用于搶救外,快速注入小劑量0.25~0.5 g/(kg·次)甘露醇可獲得與采用大劑量類似的效果[2]。甘露醇應在加溫后,無結晶的情況下應用,尤其冬季,加溫更為重要。
2.2 甘露醇輸入的速度 甘露醇輸入的速度要把握好,不宜過快或過慢,過快會使患者有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發(fā)生;速度過慢無法短時間提高血滲透壓。通常情況下成人的滴注速度為20%甘露醇250ml要求在30min內(nèi)輸完,對顱內(nèi)壓有大幅度增高的患者,可選用先慢后快的速度輸入;顱內(nèi)壓輕中度增高者的患者可使用快速均勻的速度進行滴注[3]。為了達到需要的速度往往要加壓輸液,加壓過程中護士應自始至終守護,選九號針頭否則加壓會使藥液從針頭滲出。針柄要固定好,加壓易使針頭移位而引起滲漏,要及時更換液體,以免將空氣壓入靜脈,造成空氣栓塞,目前輸液泵的臨床應用已經(jīng)基本解決了此類問題。
2.3靜脈炎的預防 靜脈留置針、中心靜脈穿刺置管、PICC管的應用,大大減輕了血管穿刺性損傷,同時所選血管較粗,血流速度較快,降低了靜脈炎的發(fā)生率,但由于甘露醇滴速較快,易刺激局部產(chǎn)生疼痛,嚴重者引起靜脈炎,導致靜脈變硬、閉塞等,表現(xiàn)為自穿刺點沿靜脈上行10~30cm皮膚發(fā)紅、熾熱感,血管壁增厚,彈性消失,呈硬索狀,護理要點:輸入甘露醇時要嚴格選擇靜脈,提高藥液溫度(35~37℃)減輕甘露醇對靜脈的刺激和損傷,同一條靜脈連續(xù)使用最好少于4次,兩次穿刺點距離盡可能遠,如發(fā)現(xiàn)穿刺部位有紅、腫、疼痛時,予50%硫酸鎂濕熱敷,或普魯卡因局部封閉。
2.4 甘露醇外滲致組織水腫、皮膚壞死的護理 一條靜脈反復應用,造成血管炎性改變,血管壁通透性增強,藥物透過血管壁滲漏到組織間隙,或進針后針頭斜面未完全在血管內(nèi),致使藥液漏到血管外,當甘露醇外滲進入皮下時,不易被組織吸收,并損傷組織,同時提高了組織液的壓力,促使更多的液體由血管內(nèi)滲透到組織中去,加重了皮膚組織的損傷,而出現(xiàn)局部腫脹、疼痛,本組6例發(fā)生輸液外滲的病人經(jīng)及時發(fā)現(xiàn),立即給予50%硫酸鎂濕敷,未造成局部組織變性、壞死等嚴重不良反應。護理要點:穿刺時盡量選擇管腔較粗、彈性較好的血管,避免一條靜脈的反復應用,提高穿刺技術,確保針尖斜面全部在血管內(nèi),若出現(xiàn)輸液處有滲出腫脹,即使有回血,也應重新穿刺,發(fā)現(xiàn)穿刺部位有外滲透情況,應及時更換穿刺部位,禁止熱敷,滲漏處可用50%的硫酸鎂濕敷,燙傷膏外涂,可緩解局部癥狀。
2.5 甘露醇致腎損害 長期大量使用20%甘露醇,可致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重者可使腎缺血、腎小管壞死。甘露醇應在加溫無結晶的情況下使用,冬季加溫更為重要。每天觀察并準確記錄24h尿量、顏色,定期檢查腎功能、尿常規(guī),出現(xiàn)少尿、無尿、血尿應停用,并應避免腎毒性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
2.6 電解質(zhì)紊亂 甘露醇的利尿功能會使大量尿液排出從而帶走大量的鉀等,可出現(xiàn)低鉀、低鎂等電解質(zhì)失調(diào)的現(xiàn)象,應注意監(jiān)測血清電解質(zhì),及時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使之保持平衡。應用甘露醇前,患者如有腦水腫伴血容量不足時,應先補充血容量再酌情使用,若補充水分不夠,很可能會導致血容量不足血壓下降血黏稠度增高,還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脫水癥狀,如皮膚彈性差、口干、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全身乏力、食欲不佳等,此時,應該鼓勵患者多飲水,昏迷患者給予鼻飼,保證熱量和水分的供給。
2.7 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對于清醒的患者,準確及時評估其自覺癥狀,了解有否用藥的不良反應,嚴密觀察病情:①注意觀察患者神志、瞳孔變化,警惕顱內(nèi)高壓危象的發(fā)生。如患者由神志清楚變?yōu)槟:?,或意識障礙加深,瞳孔有異常時會應每一時間通知醫(yī)生;②監(jiān)測生命體征:注意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變化。若血壓升高、心率慢、呼吸深慢,提示顱內(nèi)壓升高,如顱內(nèi)高壓患者的頭痛、惡心、嘔吐、精神癥狀等減輕,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說明降顱壓效果良好,如血壓過低時應慎用甘露醇;③在靜脈用藥中患者出現(xiàn)與病情不符的胸悶、心悸、血壓下降、口唇發(fā)紺、面色蒼白等休克表現(xiàn),應考慮可能系甘露醇所致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停輸并積極搶救;④判斷鑒別低顱壓性頭痛:靜脈滴注甘露醇后,患者頭痛癥狀加重或病情惡化,隨補液、頭低位等處理癥狀緩解,提示顱內(nèi)低壓。
2.8 加強心理護理:對于神志清楚的患者用藥前應耐心向患者解釋藥物的性能,濃度的高低,可能造成局部疼痛等,使患者知情同意后積極配合我們治療護理。
參考文獻
[1]汪鐘 護用藥理學[M] 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7:11
[2]祖 瑋.甘露醇在腦出血治療中的相關問題及預防[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13(1):178.
[3]賈海妍.甘露醇靜脈應用中的不良反應與護理[J].國醫(yī)論壇,2009,2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