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 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021-01
【摘要】目的:探討燒傷性休克患者臨床治療方法體會。方法:對臨床80例燒傷患者休克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燒傷休克可危及病人生命,在糾正休克的同時迅速控制感染,休克持續(xù)時間均在6~24h。 80例患者平穩(wěn)渡過休克期,治愈率100%。結論:燒傷性休克,采用相應的措施,維持臟器功能,也是防治燒傷性休克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燒傷休克; 補液治療;創(chuàng)面處理;鎮(zhèn)痛治療
燒傷性休克的研究與防治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發(fā)生率已明顯降低,防治的成功率也有所提高。只要在燒傷早期進行及時、正確地救治大多數燒傷病人的休克是可以預防的。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延遲休克復蘇或休克復蘇不正確的情況時有發(fā)生[1]。及時有效地休克復蘇治療,防止休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燒傷早期及整個燒傷治療過程的關鍵所在。選取臨床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燒傷性休克患者80例臨床休克治療效果滿意,現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80例燒傷休克患者,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齡8~63歲,燒傷面積30%~60%,其中深Ⅱ度燒傷65例,Ⅲ度燒傷15例。燒傷至住院時間最短的1h,最長的24h。休克持續(xù)時間:6~24h,病程8~60天。
1.2 診斷 臨床治療中發(fā)現患者出汗、興奮、心率加快、脈壓差減小、尿少時,應該懷疑有休克;若患者出現神志淡漠、反應遲鈍、皮膚蒼白、呼吸淺快、收縮壓降至 90mmHg以下及尿少者,則標志患者已經進入休克抑制期。
1.3 方法
1.3.1口服補液 成人Ⅱ度燒傷面積在20%以下,小兒Ⅱ度燒傷面積在10%以下(非頭面部燒傷),給予正常飲食及根據需要飲水(含鹽飲料)。大面積燒傷患者易發(fā)生休克,且胃腸功能較差,口服后不易吸收,應予靜脈補液。含鹽飲料每100ml開水中加氯化鈉0.4g。燒傷飲料氯化鈉0.3 g,碳酸氫鈉0.15 g,糖精 0.04g,加水至100ml。
1.3.2靜脈補液治療 補液的量:按照燒傷面積和體重計算,傷后第一個 24h,每1%燒傷面積(Ⅱ、Ⅲ度)、每公斤體重應補膠體、電解質液 1.5 ml(小兒2.0ml)。膠體:電解質液:0.5:1,廣泛的深度燒傷者兩者比例為0.75:0.75。患者要安靜,無煩躁;無明顯口渴;呼吸平穩(wěn);脈搏、心跳有力,脈率120/min以下;收縮壓維持在90mmHg以上、脈壓在20mmHg以上。
1.3.3輔助治療 燒傷后劇烈的疼痛能加重應激反應,適當鎮(zhèn)靜、止痛可以使患者平靜、休息,減少全身能量消耗,改善休克的一般狀況。選擇聯合應用廣譜抗生素,防治燒傷感染。休克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糾正酸中毒能改善組織灌注,可適當給予堿性藥物;對大面積燒傷或電擊傷伴有的血紅蛋白尿,應用堿性藥物堿化尿液,能保護腎臟功能。縮血管藥物和擴血管藥物,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藥物能改善微循環(huán)。
2 結果
燒傷休克可危及病人生命,在糾正休克的同時迅速控制感染,休克持續(xù)時間均在6~24h。 80例患者平穩(wěn)渡過休克期,治愈率100%。
3 討論
休克發(fā)生以后,則要準確判斷休克的嚴重程度。因為燒傷性休克一般發(fā)展緩慢,而體液喪失量多可從燒傷嚴重程度而預測。若能早期診斷,及時適當處理,常可預防其發(fā)生與發(fā)展或減輕其嚴重程度。大面積燒傷后,30~60min即可發(fā)生休克,其影響會貫穿燒傷的全過程。如休克期渡過不平穩(wěn),創(chuàng)面由于缺血而加深,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會明顯增高,病死率也隨之升高等。
一般成人燒傷面積在20%以下,小兒非頭面部燒傷在10%以下的輕度燒傷可口服含鹽飲料,如鹽茶、鹽豆?jié){、燒傷飲料等,大面積燒傷病人,早期胃腸蠕動減弱,口服吸收功能不良,應予靜脈補液。但在戰(zhàn)時或平時成批收容時,如果條件不允許,靜脈補液困難時,可適當擴大口服補液的范圍??诜a液時要注意以下事項:①應口服含鹽的飲料,不能單純服用開水,否則可招致細胞外液低滲,并發(fā)水中毒;②宜小量頻服,成人每次量不超過200ml,過多過急可誘發(fā)嘔吐、腹脹甚至急性胃擴張;③嘔吐頻繁或已并發(fā)胃潴留時,應改用靜脈補液;④已發(fā)生休克者,應靜脈補液;⑤口服補液應有計劃、有記錄[2]。
休克復蘇治療的液體可分為膠體、晶體和水分。其公式也分為膠體型公式和晶體型公式。公式類型的不同緣于對補充膠體或主要補充電解質液臨床作用的認識。主張補充膠體者認為膠體分子量大,輸入后能較長時間保留在血管內,增高血管內膠體滲透壓,有較佳的擴容和防止血管內液體滲出的作用。主張主要補充電解質液者認為,燒傷后有效血容量減少的同時細胞外液也缺鈉缺水,只有補充鈉鹽,才能恢復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糾正循環(huán)障礙。從臨床應用及動物實驗的資料表明,單純補充平衡鹽液是能夠維持有效血容量及水、電解質平衡,渡過休克期的[3]。燒傷后體液喪失2~3h最明顯,6~8h達高峰,因此,傷后應盡早開始補液,補液速度應該掌握“先快后慢”,即早期應該快一些、多一些,力求短期補足血容量,使患者不發(fā)生休克或已發(fā)生休克者能盡快糾正。對已延遲復蘇者,在機體嚴密監(jiān)控的條件下,快速補液,迅速改善組織灌注,待休克平穩(wěn)后再調整補液的速度和量。
早期使用膠體與電解質液均能治療燒傷性休克,但對后期的影響尚缺乏評價;中小面積燒傷可以單純使用電解質溶液,也可同時使用膠體溶液補充機體的丟失;對于有休克的較大面積深度燒傷,應按丟失的比例同時補充膠體和晶體溶液,以利于組織氧供以及維護臟器功能[4]。燒傷休克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補液是防治休克的主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措施,尤其存在并發(fā)癥時,單純補液更難以奏效,需要積極尋找原因,對癥處理,并合理應用其他藥物復蘇。
參考文獻
[1]楊宗誠.加強對燒傷休克綜合防治的研究[J].中華燒傷雜志,2006,22(5):331332.
[2]蔣云祥,韓金春,張洪文,等. 重度燒傷休克延遲復蘇18例臨床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4,32(4):115-116.
[3]楊宗誠.燒傷救治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華燒傷雜志,2007,23(5):321323.
[4]閆柏剛,楊宗城,黃躍生,等.延遲快速復蘇對燒傷休克循環(huán)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華燒傷雜志,2001,17(5):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