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斷風(fēng)波亭
岳飛廟就矗立在朱仙鎮(zhèn)繁華的街中心,廟外是市井的喧囂和嘈雜,而廟里卻是莊嚴肅穆,一如870多年來人們對岳飛千古忠義的敬仰之意和壯志未酬含冤而死的惋惜之情。岳飛廟門上方的“精忠岳廟”匾額以及“炳史冊精忠資社稷,收河山報國筑長城”的楹聯(lián),讓人不禁回望岳飛悲壯的一生。
岳飛,字鵬舉,湯陰縣菜園鎮(zhèn)程崗村人。公元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開始了他20年的戎馬生涯。這是岳飛的仕途之路:32歲擢節(jié)度使,官至太尉、宣撫使、樞密副使,曾四次舉兵北伐。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這次因既無援兵又無糧草,最后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紹興十年,金兀術(shù)撕毀南宋向金稱臣納貢的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率“岳家軍”相繼收復(fù)鄭州、洛陽等地。最后,大破金兵于郾城,乘勝進駐朱仙鎮(zhèn),金兀術(shù)被迫退守開封。
當時,岳飛的抗金事業(yè)如日中天,豪情萬丈的他對部下說:“今次殺金人,直搗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而一心求和的宋高宗和宰相秦檜卻撲滅了岳飛的夢想。紹興十一年,即公元1142年12月29日,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等人殺害于杭州大理寺風(fēng)波亭。時年,岳飛年僅39歲。
?笏 銘記
為了紀念岳飛的千古忠義,明成化十四年(1479年),河南布政使吳節(jié)、知府張岫主持在朱仙鎮(zhèn)建起了精忠岳廟。岳廟占地上萬平方米,由山門、鐵鑄跪像、碑廊、拜殿、正殿、寢殿等組成。
與一般的廟宇不同,岳飛廟建筑上的琉璃瓦夾雜著黃色,頗具風(fēng)范。岳飛死后,孝宗為其平反,追謚“武穆”。嘉定四年,宋寧宗皇帝追封岳飛為“鄂王”,故后人也稱“岳武穆”或“岳王”。岳飛生前曾被封為少保,大家又稱他“岳少保”。
《祥符縣志》記載:“集岳廟始建于鄂,再建杭,三建于湯陰,今建于梁城南之朱仙鎮(zhèn)。在鄂者,王開國地,王冤白時已建;在杭者,王墓存焉;在湯陰者,父母之邦……而朱仙鎮(zhèn)者王之功于是為極,王之忠憤所不能忘王者也……”
大殿是岳飛廟的核心建筑,飛檐尖聳,沉穩(wěn)雄渾。屋頂內(nèi)部和飛檐木雕精美,彩繪綺麗。里邊供奉著岳飛的彩色塑像,高達4.3米,是目前國內(nèi)最高的岳飛坐像。塑像上方,是岳飛手書的“還我河山”匾額,靜而生威。塑像中的岳飛頭戴金盔,身穿紫袍,手握兵書,正氣凜然。岳飛的目光直視前方,既剛毅又有點兒悲憤,他前方20多公里處就是那時金兀術(shù)被迫退守的古都汴京。面對十二道班師金牌,岳飛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悲憤,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fù)!”
?笏 鎮(zhèn)廟之寶
岳飛代表的優(yōu)秀、積極和正義的精神,后人很難逾越。岳飛廟里到處可見匾額和楹聯(lián),匾額的內(nèi)容有“精忠報國”、“武穆精忠”、“浩氣長存”、“忠昭日月”等。
岳飛廟建起后,包括乾隆皇帝在內(nèi)的帝王將相、文人學(xué)士在此題寫詩詞,贊頌岳飛的操守。明朝宰相于謙路過朱仙鎮(zhèn)時,寫下了“如何一別朱仙鎮(zhèn),不見英雄奏凱歌”的詩句。寢殿內(nèi)立著岳飛夫婦的兩尊銅像,銅像高1.2米,為清康熙三十六年鑄造,是全國僅存的“岳飛夫婦青銅鎏金像”。由于當時是百姓們自發(fā)捐助銅錢所鑄,所以從岳飛夫婦的身上還可以看出沒有完全熔化的銅錢。
現(xiàn)在,岳飛夫婦銅像是國家二級文物,是岳飛廟的鎮(zhèn)廟之寶。
?笏 融合文武修傳奇
岳飛不僅精通韜略,并長于詩詞、書法。岳飛廟大殿前左側(cè),立著一通高大的岳飛手書《送紫崖先生北伐》碑。
紫崖是南宋抗金名將張浚的別稱,他號稱“紫崖居士”。張浚奉命督師抗金,岳飛也要率部遠征。張浚出發(fā)時,岳飛用草書寫下了這首五言絕句,鼓勵張浚收復(fù)失地,統(tǒng)一中國?!疤柫铒L(fēng)霆迅,天聲動北陬。長驅(qū)渡河洛,直搗向燕幽。馬蹀閼氏血,旗裊可汗頭。歸來報明主,恢復(fù)舊神州。”落款為“紹興五年秋日,岳飛拜”。明人桑悅這樣評價該詩:“有唐人風(fēng)致,而氣勢過之?!薄霸~意雄偉激烈,可轟震千古?!?/p>
《送紫崖先生北伐》碑對面是一通岳飛的《滿江紅》手跡碑,這是岳飛出師北伐后在鄂州所寫,其精忠報國之心日月可鑒。這首詞共93字,讀罷讓人蕩氣回腸,熱血沸騰。詞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流傳不衰。此二碑字體雄渾峻拔,流暢奔放,為碑中之上品。岳飛手跡碑是岳飛廟的鎮(zhèn)廟之寶。
岳飛的傳世書跡還有《岳少保書武侯出師二表》、《還我河山》等。如今,《岳少保書武侯出師二表》珍藏在南陽的武侯祠內(nèi),是國家一級文物。后來的書法家研究發(fā)現(xiàn),岳飛在書法上的造詣極高,只是抗金名將的光芒掩蓋住了他在書法上的成就罷了。
后人認為,岳飛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他秉性仁智兼?zhèn)?,人格修養(yǎng)融合文武。無論是軍事上、政治上、思想上還是在文學(xué)、書法藝術(shù)上,他都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可資借鑒的東西。
?笏 八大錘
小時候,大家都會從評書《說岳全傳》和連環(huán)畫上知道“八錘大鬧朱仙鎮(zhèn)”的故事。如今,在朱仙鎮(zhèn),這些人物還被做成木版年畫。
在《說岳全傳》中,公元1140年,岳飛、韓世忠等在朱仙鎮(zhèn)與金兀術(shù)決戰(zhàn),岳家軍狄雷、岳云、嚴成方、何元慶四員小將主動請纓。這四員小將手持雙錘,沖入敵陣,八柄大錘左揮右掄,上擋下砸,驍勇無比,直殺得金兵鬼哭狼嚎,岳家軍大獲全勝。這四人都是以雙錘為武器,因此四人共有八錘,稱為“八錘大鬧朱仙鎮(zhèn)”。如今,他們四人的塑像就在岳飛塑像的兩側(cè)。朱仙鎮(zhèn)大捷后,岳家軍聲威大震。
在正史上,均無記載八大錘大鬧朱仙鎮(zhèn)、氣死金兀術(shù)、牛皋笑死之類的故事。朱仙鎮(zhèn)大捷的說法,最早來源于《鄂王行實編年》。這是一部私人所寫的傳記。文章的作者叫岳珂,乃是岳飛的孫子。有人考證,《鄂王行實編年》中有許多“史實”都已經(jīng)被考證出是杜撰偽造的。
以岳家軍對金軍作戰(zhàn)所取得的穎昌大捷來說,《鄂王行實編年》中為“殺敵五千”,而岳飛部將王貴在《王貴穎昌捷奏》中說殺敵“五百余人”。
?笏 “五奸跪忠”
岳飛死后,全國各地修建了很多岳飛廟。而武昌岳王廟和杭州岳飛廟,河南湯陰、朱仙鎮(zhèn)岳飛廟稱為全國四大岳廟。武昌岳王廟于咸豐初遭兵亂,1938年被炸毀。
杭州岳廟中,跪著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卨四個鐵人,跪像背后的楹聯(lián)上寫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當時,身為南宋宰相的秦檜,為了投降賣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同時遇害的還有岳飛的長子岳云、愛將張憲。秦檜的妻子王氏,甘愿充當秦檜的幫兇。時任大理寺正卿的萬俟卨,與秦檜沆瀣一氣。樞密使張俊,為了鞏固自己地位,也與秦檜狼狽為奸。
最早鑄鐵人下跪于岳飛的,是明正德八年的都指揮李隆。當時只鑄了秦檜、王氏和萬俟卨三人跪于杭州岳飛墓前,不久就被人義憤擊碎。明萬歷時,按察副使范淶重鑄鐵人像時又增加了張俊。
而在開封朱仙鎮(zhèn)岳飛廟,又加上了羅汝楫。這五具鐵像,被稱為“五奸跪忠”。羅汝楫雖是朝廷的諫臣,卻追隨秦檜,誣奏岳飛居心不可測,也是一個奸佞小人。據(jù)說,羅汝楫兒子羅愿,官任鄂州長官,政績頗佳,但因其父緣故,一直不敢進岳飛廟。一天,他自己想想政績不錯,便前往鄂州岳飛廟,不料剛剛拜下,便猝死在岳飛像前。
鐵像上的五人,袒胸露腹,蓬頭垢面,反綁雙手,面向岳飛塑像而跪。即使這樣,人們還不解氣,又在鐵像前放了三把鐵鞭,好讓后人鞭撻奸臣,一出心中惡氣。
?笏 紀念
朱仙鎮(zhèn)岳飛廟建成后,每逢岳飛的誕辰和忌日,當?shù)囟家e行官祭,廟內(nèi)人山人海,煙火四溢,絲竹盈耳。以前岳飛廟有“火燒秦檜”活動,就是用柴烤秦檜塑像,噼啪作響,眾人狂呼,有人用火烤食面餅,意可祛災(zāi)。后來演變成廟會之日,戲班唱《火燒秦檜》之戲,赴會群眾將預(yù)先扎好的秦檜草人點燃歡呼。進入清后期,隨著朱仙鎮(zhèn)的衰落,廟會逐漸走向了衰落,“火燒秦檜”活動也慢慢沒有了。
岳飛廟自建成后歷遭水患、戰(zhàn)亂及日寇進占,破壞嚴重。1984年,當?shù)卣畵軐?钸M行全面修葺,占地面積達1.23萬平方米。1991年,為了紀念岳飛誕辰888周年,整修后的岳飛廟對外開放。
1986年,朱仙鎮(zhèn)岳飛廟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管位列中國四大古鎮(zhèn)之一的朱仙鎮(zhèn)如何變化,這里的群眾對岳飛的崇敬之情始終未變。
2013年3月26日,紀念岳飛誕辰910周年暨開封市首屆岳飛文化節(jié)在朱仙鎮(zhèn)舉行。400多位岳氏后裔向這位英雄先祖深深鞠躬,并宣讀祭文。在紀念儀式上,大家一起欣賞了聲情并茂的配樂詩朗誦《岳飛》,慷慨激昂的歌曲《精忠報國》以及用宋詞樂譜演奏的《小重山》。
800多年過去了,在抑揚頓挫的誦讀聲中,岳飛的高大形象在人們的心中再次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