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ǚ€(wěn)定期)與抑郁的相關性。方法:選取穩(wěn)定期的COPD患者95例,分為A、B兩組,A組為可能有或有抑郁的COPD患者(HAMD評分≥7分),B組為無抑郁的COPD患者(HAMD評分<7分)。對所有的患者進行身高、體重的測量,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檢測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問卷調(diào)查;分析COPD與抑郁的相關性。結(jié)果:A組BMI、肺功能及血氣較B組均有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COPD患者的病情加重,其抑郁的程度也加重。結(jié)論:COPD患者常伴有抑郁,與抑郁相互影響。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抑郁; 相關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病程遷延、緩慢進展、反復發(fā)作、逐漸加重的臨床特征。COPD除了造成器質(zhì)性損害外,還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社會生活、精神活動,甚至導致抑郁焦慮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zhì)量。目前COPD患者合并抑郁的情況較為常見,其臨床意義日益受到關注。本研究旨在分析COPD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抑郁的嚴重性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2010年5月-2011年12月門診隨診的穩(wěn)定期COPD患者95例,男51例,女44例。年齡34~78歲,平均(58.2±6.8)歲;病程4~30年,平均(16.32±11.28)年。所有的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學組頒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即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FEV1/FVC<70%。Ⅰ級:FEVl≥80%預計值,Ⅱ級:50%≤FEV1<80%預計值,Ⅲ級為30%≤FEV1<50%預計值,IV級為FEV1<30%或者FEV1 <50%預計值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本試驗不包括伴有支氣管哮喘、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活動性肺結(jié)核、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心理測評 由專人測評,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測試,受試者獨立完成,不允許任何暗示或提示。
1.2.2 根據(jù)評分將患者分為A、B兩組,A組(63例)為可能有或有抑郁的COPD患者(HAMD評分≥7分),B組(32例)為無抑郁的COPD患者(HAMD評分<7分)。對兩組的患者進行身高體重的測量,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行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檢查,肺功能主要觀察指標為一秒鐘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FEV1/FVC及FEV1占預計值(%)、血氣指標為PaCO2及PaO2。
1.2.3 根據(jù)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學組頒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將95例患者進行分級,完成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問卷調(diào)查。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HAMD評分 95例穩(wěn)定期COPD患者HAMD評分<7分(正常)32例(33.68%);<17分(可能有抑郁)38例(40%);<24分(肯定有抑郁)21例(22.10%);>24分(嚴重抑郁癥)4例(4.21%)。
2.2 A、B兩組患者的肺功能、血氣及BMI的比較 A組的肺功能、血氣及BMI與B組比較均有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各級COPD患者的HAMD評分比較 不同分級的COPD患者的HAMD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COPD病情加重,HAMD評分越高,抑郁程度就越高,見表2。
3 討論
COPD是一種身心疾病,常伴有各種精神心理異常,其中抑郁情緒是最常見的負性心理表現(xiàn)之一,Lou[1]等觀察了1100例門診COPD患者和1100例無COPD的正常對照組,發(fā)現(xiàn)合并COPD患者抑郁癥發(fā)病率約35.7%,遠高于正常對照組。本研究95例患者中,25例(26.32%)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說明COPD患者有較高的抑郁癥患病率,其病因可能與遺傳傾向、COPD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以及COPD造成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器質(zhì)性損害等多種因素有關[2]。抑郁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對于疾病的易感性,抑郁癥動搖了患者戰(zhàn)勝COPD等原發(fā)軀體疾病的信心,影響患者的診治效果和對待診治的態(tài)度。抑郁使COPD患者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營養(yǎng)攝取不足,從而加速健康狀況的惡化,低BMI是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3],本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合并COPD患者BMI顯著低于不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抑郁癥還導致患者對呼吸困難感覺的鈍化,拒絕接受治療或依從性減低, 增加COPD急性加重的次數(shù),造成FEV1下降幅度增加,抑郁與COPD交互作用,形成心理-疾病惡性循環(huán),可促進COPD癥狀的反復發(fā)作或惡化[4]。本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組的COPD患者病程長,肺功能各項指標和PaO2更低,PaCO2更高,與非抑郁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國外一些研究結(jié)論一致[5]。本研究結(jié)果亦發(fā)現(xiàn)不同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HAMD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病情較重者HAMD評分較低,說明COPD的病情嚴重程度與抑郁癥發(fā)生率密切相關,病情重的患者更容易合并抑郁癥,與文獻報道一致[6-7]。
因此,對COPD患者進行各種治療時,也應及時評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對伴有抑郁的患者應進行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或藥物治療,減輕抑郁癥狀可能有利于促進肺功能的改善,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改善COPD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Lou P, Zhu Y, Chen P, 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ions with depression, anxiety, and other features in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case control study[J]. BMC Pulm Med, 2012,12(1):53.
[2] 蔡闖,鐘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焦慮抑郁的關系[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71-72.
[3] 冉丕鑫,王辰,姚婉貞,等.體重指數(shù)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生活質(zhì)量的關系[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18-22.
[4] Laurin C, Lavoie K L, Bacon S L.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exacerbations in COPD:a response[J]. Eur Respir J, 2008,32(4):1129-1130.
[5] Yohannes A M,BaldwinR C,Connolly M J.Prevalence of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3,18(5):412-416.
[6] Di Marco F,Verga M,Reqqente M,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PD patients:the roles of gender and disease severity[J].RespirMed,2006,100(10):1767-1774.
[7] Laurin C, Moullec G, Bacon S L,et al.Impac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 risk[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2 ,185(9):918-923.
(收稿日期:2012-11-26) (本文編輯: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