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教育新政舉措的出臺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要實現(xiàn)高效。實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是我們必須追求的目標和定要達成的目的。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的實踐所談及的相關話題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英語教學;有效策略;實踐探究
信息經(jīng)濟以及信息社會的突然降臨應當說為我們綜合國力的提高既帶來了機遇,也在一定的意義上講帶來了挑戰(zhàn)?;A教育的課程改革正是面臨著新的發(fā)展時期所形成的產(chǎn)物。我們的教師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責任,應當去充分考慮的問題是把教育教學的責任去很好的擔當起來。筆者所從事的教學任務是小學英語的教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應當體現(xiàn)在學生對英語知識以及初步的英語文化的理解和所得到的熏陶和感染上,我們的教學技巧和手段都應當去尋求這樣的目的。如何去提高我們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以為必須做到這樣的幾點。
一、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求完美把握教材內容
我們所使用的英語教材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下的牛津版的教材,其小學階段的教材內容頗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課程內容利于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利于我們的學生去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但是,教材畢竟只是教材,它只是一本讀物,要想使其變成活生生的東西還極力要求我們去把握好教材,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發(fā)揮其載體效應,那么學生的學習便能獲取一定的效應,我們作為英語老師則必須去從英語課程的性質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去完美把握其教材內容,使得學生能在教材的影響下既能提高言語表達水平和技能技巧,又能形成一定意義上的跨文化藝術。如何去把握好教材內容,我們理想的做法應當是在堅持課程基本理念的前提下,把注重素質教育,體現(xiàn)英語語言學習對我們學生發(fā)展的價值為首要任務來抓實抓好,把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以及個體差異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去做實做好,尤其要注意的是把教材內容當做學生語言實踐和應用的第一手資料,讓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其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
二、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求完美把握學生底細
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英語教育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個分支,對于它我們則必須努力考慮其全體性和全面性,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內容的利用,以及教學過程的有效推進,甚至于進行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我們都必須去考慮好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雖然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是剛剛才涉獵到英語的,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要求總還是比較強烈,絕大多數(shù)學生還未因英語學習的得失而對其有著多大的厭惡感,但是,我們又完全可以這樣去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學生亦自有他們的小小需求,我們切切不可去忽略這一點。所以,對于平時的教學,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必須充分了解我們的小學生。譬如我們選擇教學方法,一般說來人們熱捧的是都是些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因為都以為那才是最最理想的,可是實踐效果則讓我們感到現(xiàn)代媒體是需要去運用的,但過度過量我們的小學生也是會生膩的。就像人的健康成長光靠生化性的食品往往會使人營養(yǎng)不良一樣,五谷才是我們的最基本的食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不無它所必須運用的道理,也有它所存在的空間。譬如說課文的朗讀我們不能總是以為非以磁帶播放錄音不可,我們的小學生更是需要朗讀時老師傳神的眼神以及朗讀中附帶的其他體態(tài)語言,那樣的朗讀我們的小學生將感到十分的鮮活而且也十分的容易去接受。再比如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我們總喜歡在學生獲取進步時給其帶上一朵小紅花,可是紅花多了,對學生的此等極為細微的物質鼓勵有時也不會顯得就很靈光,小學生的內心深處也有著精神方面的需求。
三、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求完美把握人才需要
從我們以往的教學實踐看我們隊英語的教學意義理解是有一定偏向的,從大處去說我們總以為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關鍵是初步掌握英語的語言知識和英語表達的技能技巧,從小處去說我們很少讓小學生去涉獵他們所應當去涉獵的英語文化的,更談不上讓小學生去自主探究其英語文化的一些內容。殊不知這是完全不符合英語人才之培養(yǎng)需求的,有資料表明我們國家學生學習英語,對英語知識方面的掌握已經(jīng)是達到了一定的較高的水平,但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掌握卻不是很為理想的,即使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也不竟就是十分的令人滿意的。我們應當去意識到這一點,我們開設英語課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與英語國家的交流和交往,信息社會的建立,我們的綜合國力的提升必須賴于我們在“地球村”這個極小的范圍內去做實自家的發(fā)展事宜,這就需要我們去與英語國家交際,而目前全球使用英語的國家和民族十分的廣泛,如果我們不去從娃娃就開始提高他們英語以及英語文化的適應度,那學生未來的交際則有極大的可能是紙上談兵徒有虛名。所以說我們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應當體現(xiàn)在學生對英語知識和技能技巧的掌握上,更要有英語文化的高度體現(xiàn),要從未來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看待課堂教學中的英語文化的滲透的諸多問題。因此,平時的英語教學筆者堅持的是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堅持了“硬”。教育教學的實踐讓我深深感到:把握人才培養(yǎng)需求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對于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也是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魯子問《英語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02
[3]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岳麓書社 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市沈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