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目前,由于學生課外知識貧乏、缺乏生活經驗,又不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致使學生聽到“作文”就頭疼,覺得無話可寫,懼怕作文,寫出來的作文都是些假話、空話。如何讓學生樂于作文呢?
一、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除了不間斷地向著充實的路走去,再沒有更可靠的預備方法……”充實的生活積累是學生作文的起點和源泉。要想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的積累。我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做積累素材的有心人。
1.觀察生活。要積累生活,必須先學會觀察生活。主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從身邊的生活中獲取第一手材料。如,指導學生觀察自己天天生活的學校、家庭,它們有什么特點;觀察自己日日見面的老師、同學,他們有什么喜好;大自然的樹木花草、小河田野、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各個季節(jié)變化的景象等等都讓學生觀察、記錄。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積累就逐漸豐盈起來。
2.體驗生活。多彩的生活,本身蘊藏著十分豐富生動的寫作材料。在作文教學中,就必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深入生活,用心靈去感受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廣泛地攝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內在的奧秘,體味其精髓,激發(fā)寫作興趣。
3.廣泛閱讀?!缎抡n程標準》要求學生少做題,多讀書。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我每星期都向學生推薦一、兩篇思想內容健康的文章、報刊,要求學生要做好閱讀筆記,逐步養(yǎng)成不動筆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有了廣泛的閱讀,學生就獲得了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中,激發(fā)了靈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露的輕松事。
二、快樂作文,自由表達
學生有了鮮活而又豐富的的生活體驗,只是提供一種基礎和可能。我們要騰出更多的時空讓學生自由表達,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為教師的指導而左右,題目可以自擬,體裁可以自定,內容可以自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形式多樣,取材生活化,語言兒童化、個性化,讓作文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手段和途徑,讓作文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需要,成為形成和發(fā)展語言個性的自由天地。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興趣。教師創(chuàng)設寬松良好的寫作氛圍和愉悅的課堂氣氛,引起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無拘無束,敢想敢說,自由奔放。例如,指導學生寫小動物時,我利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讓富有動感,色彩艷麗的小鳥出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同學們好奇地盯著它,這時,小鳥晃動著頭說,誰愿意把我介紹給大家。學生都躍躍欲試,習作熱情被調動起來了。
2.放寬寫作范圍,自由習作。我每次布置學生寫作做到(1)命題開放,每一個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的范圍內,根據(jù)捕捉自己的體驗和靈感自由命題;(2)表達方式自由,童話作文并非是低年級學生的專利,書信之類的實用作文也并非是高年級所能,只求文通字順、真情實感;(3)不過于強求學生寫作一定要達到多少字數(shù);(4)引導大膽地想,拓寬寫作天地。如以童話故事為契,畫下幾種不同的小動物,寫上幾組事物的名稱……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并想象出這些事物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然后進行口述表演,這樣激起學生的童趣,他們的想象力會更活躍。同時,隨便寫下幾個詞語,讓學生編上一段故事,用上這幾個詞語。這類填空白的訓練,學生的想象空間就了無止盡。在寫作內容上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在表達方式上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寫自己所想寫,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引導學生寫他們所想所思,把他們的內心最深處的夢想放飛,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寫作。
三、批講結合,自改提高
對學生的習作教師應及時進行評改,每次將全班學生的作文進行一次小結。批改寫評語時在多鼓勵的前提下循循善誘,跟蹤學生的思路,體察學生的歡樂與苦惱,評語力求真切地表達出教師的情感,教師欣賞什么,反對什么,應讓學生明白無誤。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親切、自然,才會敢于在下次的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來。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作文講評也是學生體驗與感受的又一次交流,是作文教學的延續(xù),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在講評時,滲透習作方法和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多褒少貶,多就少改,通過交流、互改、自改的形式,讓學生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如在講評課上,我將學生分類分組,互相交流,引導學生查找寫不好的地方并和小組共同探討如何修改;同時開展佳作欣賞,匯編優(yōu)秀學生的佳作和作文有進步的學生的佳句、佳段,增加交流面,拓寬知識更新面,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并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修改,設計靈活而有趣的改文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改文中,體驗到修改作文并非神秘之事,而是“其樂無窮”。如在班內成立“作文醫(yī)院”,學生輪流當“大夫”,給大家的作文“診斷治療”,“醫(yī)術”高明者給予表揚、獎勵。通過互評互改,學生的自改能力不斷提高。
總之,通過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寫作,作文的內容就豐富充實了,學生作文時就不再是成為畏難之事,學生的作文就變得充滿了情趣。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潯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