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若不靈活設置寬松的認讀空間,往往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或盲目感悟,這既不利于學生能力提高,也不利于活躍學生思維。筆者認為以“讀”為根本點,以“練”為落腳點,入情入境地進行定向訓練,不僅能快速提高閱讀能力,也能豐富學生思維情感。
一、閱讀現(xiàn)狀的偏移:重記憶,輕訓練
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是:重視和訓練學生入情入境的理解感悟,加強和提高學生文情體察的品讀能力。但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時,總是實行“字詞解釋——層次劃分——文本解讀”的固定程式,機械記憶和語言訓練更多地主宰課堂,思想感悟和人文藝術較少到位,形成了閱讀教學盲目低效的局面。不符合《全日制小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明確指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舍棄了語言所承載的思想情感,背棄了語言所勾勒的靈魂躍動。
因此,慧心設計對話、探究、訓練、感悟的思維情境,精心引導文本散發(fā)出來的濃郁而鮮活的人文氣息,不僅能改變教師單純以“字詞積累”和“文本解讀”的教學偏移,而且也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領悟。
二、閱讀教學的定向:活訓練,實相濟
錢夢龍先生強調:“重點知識一定要敲實,實得讓它一輩子也不會忘”。所謂“實”,就是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對所要掌握的知識有方法練實悟透,讓學生學一得一,舉一反三。定向訓練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感悟過程中,根據(jù)文本內容確立一個適當?shù)挠柧氈攸c,設計一條有跡可尋的教學路徑,幫助學生找到讀書為文的學習方法和運用規(guī)律,使學生的讀、思、悟、練與教師的點、引、啟、道巧妙結合,達到“一課有一練”、“一課有一得”的教學成果。筆者在教學《秋天的雨》一課時,采取定向訓練的教學方法,取得了“活實相濟”的教學效果,節(jié)選如下:
師:我們同樣向往,同樣憧憬,可為什么詩人寫出來了,而我們卻沒有呢?詩人是怎樣寫出來的呢?
生:(思考)……
師:作者在詩中所寫到的景物之間有關系嗎?
生:(思考)……
生:有的有,有的沒有。
師:回答有點模糊,能具體一些嗎?
生:如街燈和明星之間有聯(lián)系,而明星和物品街市之間卻沒有關系。
師:說得比較準確,那我們就以這位同學的回答來共同探討一個問題:作者由街燈想到明星,是因為什么?用的是什么樣的思維方式?
生:(齊答)它們之間有關系。
師:說明關系?
生:都亮——相似。
師:明星與天上之間呢?
生:明星在天上,距離相近。
師:好了,由這種在特點或位置等方面直接有關的甲物想到乙物的思維過程,我們就叫它聯(lián)想。現(xiàn)在我們再回顧剛才那位同學的第二種解答“明星與街市之間無關”。大家想,這些事物無關,那另外的景物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
生1:想的。
師:對,這種想有什么特點?
生2:自由。
生3:創(chuàng)造。
師:很好,你很聰明。但這種創(chuàng)造是有基礎的,想想看,這種基礎又是什么呢?
生:(紛紛舉手)前面聯(lián)想的那些東西。
師:大家的思考很連貫,也很縝密。人們把一種或幾種景物作為基礎,然后在此之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情景、故事的過程,我們叫它想象。好了,到此為止,大家明白郭沫若老先生是用什么方法給我們畫天上的街市了嗎?
生:(齊答)知道了,用聯(lián)想。
師:還有呢?
生:(齊答)用想象。
師:很好,那大家對故事本身又有什么疑問嗎?
生1:詩中的牛郎織女是自由來往,而傳說中的則是一年一會,為什么?
師:這個問題好,找到不同了。誰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生:(互相距交流討論,整理后紛紛舉手)
生1:作者故意。
生2:作者的愿望。
生3:作者的改造。
師:對,大家都說對了,這確實是作者有意地對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結局的一種大膽地改造與想象,也確實表達了作者愿意他們如此生活的一種愿望,而為什么會創(chuàng)造這樣的結局呢?
生:當時,人民生活很苦。
師:不錯,這位同學的思考很有深度,這個問題需要聯(lián)系文章的背景。誰來說一下。
生1:郭沫若寫這首詩的時候是1921年,當時中國社會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他想讓人民過好生活,所以就想象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織女。
師:非常好。從這個角度上看,作者對人民怎么樣???
生2:同情。
師:這是一種什么呢?
生3:感情。
師:看來呢,寫詩,光有方法不行,還得有感情,具體到本詩來講呢,則主要指聯(lián)想和想象。
師:還要什么?
生:有感情。
師:很好,這就是我們本課的學習重點(老師板書聯(lián)想、想象)
這節(jié)課我圍繞聯(lián)想、想象(定點)這兩種思維方式的技能訓練點,設計讀、思、悟、練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集中強化一個明確的訓練點:詩的寫法——聯(lián)想與想象,然后采取一定的提問技巧有目的有步驟地相機引導,逐層設疑,把訓練點深深地嵌入到學生與文本的鏈接之中。通過教師引導訓練達到學生掌握技能的目的,并且在引導之后趁機鞏固了練習,做到了教師的“訓”與學生的“練”緊密結合的目的。
三、閱讀教學的拓展:講方法,重規(guī)律
若能每篇文章都保持或多或少的訓練點設計,力求讓學生在課堂閱讀中有法可依,有實實在在的抓手,效果定會出乎我們的預料,并會帶著自己的情感寫出情景皆美的文段了。再看下面一個定向訓練的實例:
師:同學們,在作了這番體悟之后,現(xiàn)在你知道什么叫做聯(lián)想,什么叫做想象了嗎?
生:(齊答)知道了。
師:那咱們試試看!讓我們來做一個聯(lián)想、想象接力賽,我說開頭,同學們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接龍。(屏示:藍天白云圖)
[A]:師:我看“藍天”!
生1:我想“白云”。
生2:我想“雨”。
生3:我想“莊稼”。
生4:我想“農(nóng)民”……
師:停!創(chuàng)造一個以農(nóng)民為主角的故事吧?!然后講出來咱們大家分享。
生:思考后,紛紛舉手,講故事……
師:你的故事講出了勤勞農(nóng)民的本色。很好,請坐。
[B]:師:昨夜剛剛下了一場大雨……
生1:我想“房子倒塌”。
生2:我想“洪水爆發(fā)”。
生3:我想“災民避難”。
生4:我想“人民捐助”
師:停,創(chuàng)造一個感人的愛心故事吧?!
生:思考、后講故事……
師:大家做得不錯,你們已經(jīng)在用聯(lián)想和想象寫故事了。
總之,加強定向訓練,靈活而智慧地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學習情境和個性化的認讀空間,既可以讓學生在活躍思維與豐富情感,又能達到人文理解與技能訓練之目的,切實走出單純以感悟為中心的誤區(qū),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本質,積極改變學習方法和策略,主動提升文化素養(yǎng),盡顯個性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