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和當代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商友敬先生說:“文章的精華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聲情,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你不讀,這一切精華不會自己顯露出來,而只能是紙上的鉛字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讀,讓它在你嘴里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來。”那么,怎樣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實踐。
一、以讀為本,讀中感知
閱讀過程實質(zhì)是讀者把文本中的信息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重新編碼,一面整理信息,建立起有條理、有邏輯的聯(lián)系,一面融合信息,將新知成為已知的一部分。從認識論角度看,閱讀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形成問題意識的過程。讀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顯示之外,常常還有更深層的信息,這些隱含的潛在信息密碼需要讀者去發(fā)現(xiàn)、去破解。讀而能問,既是學生認識的突進,也是學生思維的聚焦,并能使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讀的能動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索和深入發(fā)現(xiàn),推動閱讀不斷向縱深發(fā)展。教師要充分把握時機,尊重學生,給他們提供質(zhì)疑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有問能夠提。
如在教學《“紅領巾”真好》時,我讓學生先分小組自己讀課文,并提出問題。學生一旦進入朗讀,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經(jīng)驗影響下,閱讀過程中便會梳理出自己無法讀懂的問題。有的說:“紅領巾”上為什么要加引號?有的說:是誰說“紅領巾”真好?還有的說:為什么要夸“紅領巾”?……在問題的驅(qū)動下,學生會全力以赴,再去閱讀,去尋找答案,解決自己能讀懂的內(nèi)容,這樣,整篇文章就順勢破解了,而且學生形成了一種激情難耐的閱讀狀態(tài),體現(xiàn)出一種良好的閱讀意識。
二、讀中辨析,情感升華
葉圣陶提倡“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漢語語言本身具有獨特音樂美:“清脆美,聲如裂帛;高亢美,響遏行云;纖弱美,鶯語蝶舞;渾厚美、黃鐘大呂;流利美,溪水潺潺;連腔美,珠圓玉潤”。一唱三嘆,方知其味。吟誦把無聲語言化為有聲語言,在感性聲調(diào)起伏中融化了感情。學生通過朗讀獲得感性印象,通過反復朗讀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和審美熱情。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便是朗讀。提創(chuàng)“美讀”,讓教材蘊含的情感靠朗讀去傳遞,去強化,讓學生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
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學生在多次朗讀中就會入情入境,不由自主地走入人物的內(nèi)心去,去傾聽,去交流,去感悟,從而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與心靈的震憾。學生這一情感形成過程,是老師講、灌、析都無法代替的。這個偉大的父親不是老師一句就能描述的,非要學生在讀中悟、讀中想、讀中品,抓詞析句,反復揣摩,層層推進,深入體驗不可。讀,使學生真正走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站在廢墟面前,產(chǎn)生共鳴,并豐潤自己的情感體驗。
三、讀中賞析,讀寫交融
1.讀中鑒賞
閱讀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實踐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思維火花不斷碰撞與閃射的激發(fā)過程。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古人之言,包含無盡,后人讀之,隨其性情淺深高下,各有會心。”由此看來,語文教師如果把教學的視角由作品轉(zhuǎn)向?qū)W生,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平等自由對話上,更能體現(xiàn)閱讀的意義,同時也充分尊重學生“各有會心”的權(quán)利。在這一過程中,應把學習評價的權(quán)力還給學生。學生評什么呢?評讀、評思、評說、評悟,評組成閱讀過程的一切具有價值的東西。
《落花生》一文可以在“從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這是個富有彈性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中讓學生去鑒賞。反復的朗讀中,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認識和體驗,可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作出闡述??梢哉J為應該像落花生那樣,做個埋頭苦干、默默無聞的人;也可以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談談自己的想法;還可以從正反面來剖析,如:落花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可貴,但她一味等待別人來發(fā)現(xiàn)的思想不可取,因為如果沒有人發(fā)現(xiàn),不就埋沒一生了,也要敢于展示自己。學生在主動駕馭并掌握閱讀過程,中能會用自己的目光、積淀、經(jīng)驗、認識、智慧去認識美、感受美、揭示美和完善美,并實現(xiàn)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意愿,發(fā)現(xiàn)真理,悟出真知,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2.讀寫互動
學生對課文的鑒賞和感悟,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點。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總是以自己的知識貯存,生活經(jīng)驗,認識能力豐富課文的意蘊?!皩憽北愠闪藢W生對課文最好的見解和詮釋了。教師應抓住學生情感豐盈起來的最佳時機,讓學生寫下真情實感,既訓練了表達,又促進了對課文更深一層的感悟,有利于閱讀能力的快速提升。
例如,在學習《丑小鴨》一課時,我讓學生想象哥哥姐姐、公雞、養(yǎng)鴨的小姑娘等是怎樣欺負丑小鴨的,并寫下來。從學生的生動描述中,可見他們已經(jīng)融入了課文,走進了角色的心理,更能體悟到丑小鴨的艱難生活,為閱讀理解更上了一個臺階。最后,讓學生再想象“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后會做些什么?”有的學生說,丑小鴨回到了故鄉(xiāng),大家對它非常友好。有的學生卻說,丑小鴨不想回到那個家鄉(xiāng),因為那邊的人太壞了,它要去尋找真正愛它的人……答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有想法,寫下來就是一個故事,一段情感。讀與寫的互動,實實在在地提升了閱讀能力,讓情感得到了歷練。
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它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qū)W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潛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芍^: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讓文字“活”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