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械基礎》作為一門機電類的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涵蓋了大量的專業(yè)術語,概念原理復雜繁多,是一門教學較困難的課程。中專機電專業(yè)學生在學習方面難免會覺得抽象難懂,因此教師的教學質量需要加以提高,保證學生能夠為后面的專業(yè)課程奠定更扎實的基礎。本文就如何提高《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做出了以下的一些分析,并提供了一些建議措施。
【關鍵詞】《機械基礎》;教學效果;實踐與嘗試
《機械基礎》是中專學校機電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由于其內容復雜難懂難學,教師不能很好地將內容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因此沒能奠定扎實的專業(yè)基礎,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從而導致厭學。本文通過在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教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激發(fā)對于本課程的積極性和興趣,自覺地去探究學習內容,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使專業(yè)基礎更加牢固。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讓一個人從心理上接受某一件東西,前提是要使這個人能夠激發(fā)出對這件東西的興趣。一個人如果對一件事感興趣,那么他就會堅持不懈、努力地去研究和探究它。學生也一樣,當學生對一門課程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就會自發(fā)地去獲取這門課程的知識,并且積極自覺地去學習。因此激發(fā)學生內心的興趣,是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和質量的前提因素。
1.利用好奇的心理,讓學生產生求知欲望
學生是一個獲取知識的群體,正處在了解和接觸新事物的階段,他們內心擁有很強的好奇和求知欲。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點心理特征,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機械基礎》中“凸輪結構”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凸輪結構”的模型引入教學的課堂中,然后再通過模型演示與知識講授相結合。由于模型的演示,學生的注意力會被調動起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集中精神聽講。再者教學模型的引進減輕了教師對抽象內容的教學難度,結合模型可以讓“凸輪結構”的組成、凸輪形狀和從動輪主動輪等知識概念更好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客觀地去了解這樣一種機械模型。最后,可以以一個實際生活的例子來闡述這件機械結構的實際應用情況,教師應該盡量讓這個例子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了解這樣一些機械知識對于周圍生活的實用性,讓學生萌生好奇心和新鮮感。
2.提供探究性課程,讓學生得以交流溝通
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讓學生了解課本當中的問題和思路,這樣只會讓學生更加被動地學習,對內容和概念沒能深入的理解,缺少對問題正確的理解和思考。有些學生甚至連問題的解法依據都沒能理清,導致學生沒能掌握真正的解題技巧。以一個教學內容為實例,在學生學習棘輪機構時,可以先給學生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為什么自行車的腳踏板向前踏可以行駛而向后踏卻不能動呢?”、“卷揚機在貨物提升過程中,機器運行停止可是貨物卻沒有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問題盡量靠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中,讓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發(fā),從而產生興趣。
3.多加鼓勵學生,讓學生得到充分自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中專學生大部分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習慣不好,導致學習成績和知識掌握能力不強,所以在心理方面難免會有自卑跟喪失信心的情緒。因此教師在平常的觀察過程中,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對他們取得的一點點進步也應該多加表揚和支持,讓他們了解老師給予他們的重視和認同,讓他們能夠更加努力地去提高自己,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
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設備教學,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形象更客觀地展現給學生,讓抽象概念轉換成實際?!稒C械基礎》的教材內容中理論知識和學習內容復雜繁多,比如各種不同的機械機構的結構和應用、液壓傳動等這些學習內容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都要求學生能夠有很強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這也使得一些學生難以吸取教材中重要的知識,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加大難度,導致教學進度變慢,教學質量降低,教學效果不突出。因此教師對于一些抽象概念的講解教授中,要將教材中所說明的要點形象地說明和分析,讓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因此,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就成為了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將課本教材中所要講解的機械模型利用計算機軟件制作成動畫,然后通過結合適當的講解和分析將知識完整地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手段,能夠使一些概念模糊結構復雜的機械機構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動漫的教學也讓學生激發(fā)更多的興趣,讓學生的知識掌握效果更加明顯出色。舉個例子,《機械基礎》中有關于鉸鏈四桿機構的學習內容,在這一個知識點的講解中,涉及到了曲柄搖桿機構和曲柄滑塊機構。教師可以將這兩個機械機構利用flash軟件制作成動畫,將其插入教學用的ppt課件中,通過動畫當中這些機構的演示,可以讓學生對這些機構的運作和規(guī)律更好地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和概念理解,也讓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得到了轉換。
三、注意理論與實際聯系
《機械基礎》本身具備有實踐性較強的特點,需要將理論知識熟練地應用到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理論知識學習上,將理論循序漸進地引導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能夠了解到這些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實踐中的應用情況,這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利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和分析現實問題。
1.知識講解中要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機械基礎》教材中涉及到的機械知識和理論知識相對抽象,一些教師在抽象知識點的講解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得一些抽象點沒能變成客觀的知識展示給學生,讓一些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對理論知識的運用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抽象知識點上進行科學處理,對于一些難以想象的結構復雜的機械機構,要善于引進幾個實際生活的應用例子。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這些生活隨處可見的機器設備可以讓學生更客觀地去了解這些機械機構,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的應用情況,讓學生更有興趣地去學習這些知識。
2.引導學生對實際生產實踐中的問題解決能力
中專學校對學生的教學和培養(yǎng),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真正地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并讓學生能夠順利地就業(y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真正學會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和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例如在《機械基礎》中對“銷聯接”進行教學時,教材中只有簡單的提到了圓錐銷、圓柱銷和內螺紋圓錐銷三種機械類型,對于這三種類型的機械機構的實際應用和范圍卻沒能有所提及,這也使得一些學生不明白這些機械機構的制造目的和意義。因此,在“銷聯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車間或者一些廠里進行參觀,讓學生能夠切身實際地體驗這些機械機構的應用情況,加深對概念和機構結構的印象,穩(wěn)固知識基礎。
3.現場參考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一些廠礦企業(yè)進行生產參觀,讓學生對一個機械設備的運作原理和內部結構能夠更深入的理解,并對其中的一些知識點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一些機械機構和零件的應用更加熟識,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
四、結束語
要想提高《機械基礎》的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采取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吸取教材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葉上雄.中學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邵宗杰.心理學教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