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沒有批評和處罰的教育當然是不完美的,但是批評與處罰要注意方式方法。合理地引導和教育會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所犯錯誤的危害,使學生能及時地改正錯誤,從而回到正確的發(fā)展軌道上。
【關鍵詞】懲罰;寬容;保護;因勢利導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一天,他忽然想親眼看看狗的內(nèi)臟,于是他偷偷地把校長喜歡的一條狗殺掉,然后把內(nèi)臟一件件剝離觀察。校長知道后,非常生氣,決定“懲罰”這個小男孩,讓他畫一幅狗的骨骼圖和一幅狗的血液循環(huán)圖。小男孩照辦了,殺狗事件就此畫上了句號。這兩幅圖,至今還珍藏在英國亞皮丹名人博物館中,而那位小男孩,若干年后因為研制胰島素成功而榮獲了諾貝爾獎,他就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約翰·麥克勞德。一個是頑皮的,近乎頑劣的小男孩,一個是國際大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他們同是一人。能發(fā)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多虧了狗的主人——學校的校長,他看到了小男孩的可貴之處,采用了非常有效地方法:罰麥克勞德畫一幅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循環(huán)圖。既達到了懲戒的目的,又尊重了孩子的探究精神。當麥克勞德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認真的繪制后,校長大加褒揚。這著實讓麥克勞德深受影響,恰如其分的教育成就了一個頑皮的孩子,造就了一個大師。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非常佩服這位校長深邃的教育思想和做人的高尚品格,反復琢磨,反復思考,反復對比深受啟發(fā)。
啟發(fā)一:沒有批評和處罰的教育當然是不完美的,但是批評與處罰要注意方式方法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孩子?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孩子的過錯。懲罰是教育的一個基本手段,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但懲罰不等于“體罰”,更不等同于以傷害學生自尊心、侮辱學生人格為表現(xiàn)形式的“心罰”。當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出現(xiàn)失誤時,教師要詳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準確把握懲罰的時機,采取科學的懲罰方法,使學生既能認識到錯誤,又能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學會做人的道理。
啟發(fā)二:智慧的批評能夠轉(zhuǎn)化為一種激勵
我們應正確的看待學生的錯誤。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人,發(fā)展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允許學生犯錯誤,對于學生的錯誤應全面地、合理地分析,了解學生犯錯誤的原因、背景,合理給學生以適當?shù)慕逃?,不能動不動就是呵斥、否定、以偏概全,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合理地引導和教育會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所犯錯誤的危害,使學生能及時地改正錯誤,從而回到正確的發(fā)展軌道上。
啟發(fā)三:批評教育更要保護可貴的好奇心
教師應關注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生動活潑地發(fā)展。故事中的小學生麥克勞德正是由于“好奇心”才犯了大錯誤,校長并沒有扼殺麥克勞德的“好奇心”,而是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麥克勞德在“好奇心”的驅(qū)駛下最終成為一名解剖學家。這無疑與校長的教育指導思想有關。這位校長無疑是一位聰明的校長,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老師究竟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呢?他為我們樹立了典范。這位校長用自己特別的懲罰給出了答案,他既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又用自己的寬容保護了一個孩子的好奇心。
啟發(fā)四:批評和處罰,注意因勢利導
學生犯錯誤是一面鏡子,它能反射出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道德素質(zhì)、學習習慣、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能折射出教師的思想理念、教育藝術、人格魅力、心理素質(zhì)。所以說,學生犯錯誤只是一個表面的、顯性的外在,一個展示“可開發(fā)資源”的平臺。本故事中,面對學生的錯誤,校長充分體現(xiàn)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從而促進了學生“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 學生犯了錯誤受到相應的懲罰是必要的,但如何懲罰?這大有可探討之處,本故事中,這位校長采取“將錯就錯”的原則來懲罰學生——“要求麥克勞德解剖小狗后,畫出一幅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圖”,學生面對這樣的懲罰,愉快地接受了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后來,這兩副圖收藏于英國皮亞丹博物館。認真研究這位校長的“懲罰”和受罰學生的表現(xiàn),我認為:校長的“懲罰”雖然難度大,但順應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面對這種特殊“處罰”,并沒有反對,而是欣然接受,顯然,師生之間達成了一種相互認可的地步,這種處罰是“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核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每一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性格,但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希望老師給他們鼓勵的心卻是相同的,讓我們學一學那位校長吧,寬容孩子,尊重孩子,也行不久的將來,他們之中也會有一個諾貝爾獎的得主呢!
參考文獻:
[1]王雪.適度教育懲罰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08
[2]李虹.對兒童的懲罰[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1,3
[3]王呈祥.表揚與批評的外顯意義、內(nèi)隱意義及其對學生的影響[J].教育評論,2001
[4]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廣西:漓江出版社 2005,4)
[5]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