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需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傳遞,而信息傳遞的主要媒體就是師生的課堂語言。所謂“教師課堂用語”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針對特定的學生對象,使用規(guī)定的教材,采用特定的教學方法,在課堂內,為達到某一預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語言的總合。它是知識的主要物質載體,是師生信息溝通的重要手段,是聯(lián)系師生情感的重要紐帶。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習心理直接影響學習成效。如何在性格愛好、心理素質都還很不成熟的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中運用有效的課堂用語,傳授知識和啟迪他們的智慧呢?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接班人的重任。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到教育對象,關系到培養(yǎng)人才的千秋大業(yè)。教師的教學課堂用語的是否得體,不僅會極大地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學生喜歡學習這門功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對于切實實施素質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教師課堂用語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應該引起每一位教師的足夠重視。
本人認為教師教學課堂用語必須先做到以下“三要”。
第一,教師課堂用語“要規(guī)范”:
數(shù)學語言必須規(guī)范、準確——不能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兩可,尤其是對于教學數(shù)學概念,講述數(shù)學知識,更是不能有半點的疏忽。數(shù)學概念,語言科學嚴謹,邏輯性強,概念中的每一個字、詞既不能刪減,又不能隨意增加,也不能任意調換,如果我們不明確這一點,在教學中就會犯科學性錯誤。
例如,“分數(shù)基本性質”是這樣表述的:“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零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在敘述時,這個“零除外”不能丟,同時在“除”和“除以”上面也一定要區(qū)分清楚開來。
又如,整數(shù)是自然數(shù)(包括“0”)和負整數(shù)的統(tǒng)稱,所以教學中不能說整數(shù)就是自然數(shù),而應該說自然數(shù)都是整數(shù),也不能說最小的整數(shù)是“0”,實際上由于有負整數(shù)的存在,而沒有最小的整數(shù)。
再如,有的教師在教完“數(shù)的整除”一章后總結道:“自然數(shù)可分為質數(shù)、合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等?!边@種表述非常不規(guī)范,它把自然數(shù)不同屬性的分類揉合在一起,混淆了自然數(shù)分類的不同概念,給學生傳遞的是一種模糊的概念信息,學生很難從中很好地捕捉住自然數(shù)分類的有關本質屬性。
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用語不僅在表達數(shù)學概念上要求規(guī)范,在講述算理時也必須做到規(guī)范。
例如,在講解“4200÷600”的簡便算法時,不能說成“把它們末尾的兩個零去掉后再算,結果是一樣的”,而應該按法則的表述:“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100倍),商不變。”
又如,上到列豎式“筆算加減法”時,要說“從低位算起”,而不能說“從后面算起”。
可以說,再好的課如果你語言的不夠規(guī)范那都是最差的了,因為不規(guī)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產生知識性的錯誤,而這個錯誤可能將伴隨著他的一生,這對于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最大的失敗。所以說,課堂中的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是做一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教師課堂用語必須“要形象”:
數(shù)學教學雖然偏重于理性知識的傳授,但這與教師課堂用語要形象并不矛盾。小學教師課堂用語是否形象,對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具有重要影響。教師要注意語言不能生硬空泛;語調不能刻板單調。不然,就會引起學生大腦皮層抑制,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渙散。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凡是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其共同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語言表達上都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因此,要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在如何使教學語言更生動、更形象、更具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上多下功夫。而且,在講述過程中還要重視語調對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影響作用,講課的語調要有抑揚頓挫,同時還要注意伴以適當?shù)谋砬楹褪謩?,努力使語言表達具有更強的感染力。
例如,我們在教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可以把商后的“余數(shù)”形象地比喻成一條長長的“尾巴”。
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調動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課堂印象,教師的課堂用語就要形象化。有時一句形象的課堂用語,對學生掌握知識、運用技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教師課堂用語必須“要文明”:
課堂用語要文明,這一點常常被很多教師忽略掉。很多教師甚至認為,我上課只要能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即使說上一些粗俗、低俗的話也是無可厚非的。甚至于有的教師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竟然在課堂上“爆粗口”。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在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用語中,盡量多用文明用語,多用“請”字;在批評學生時,盡可能的委婉、藝術一些。
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用語除了做到以上的“三要”外,我們還要注意“三不要”。
第一,教師課堂用語“不要語法混亂”:
教師課堂用語結構不清容易造成歧義,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且運算時叫人無所適從。如“12減去10除以2得多少”這句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里句子的賓語既可以理解為“10除以2”,也可以理解為是“2”。不同的理解導致的運算結果大相徑庭,學生很難把握題意。如果把這句話改為“12減10除以2的商,差是多少”,或改為“12減去10的差除以2,商是多少”,題意則一目了然,不致出現(xiàn)歧義。
第二,教師課堂教學“不要枉下結論”:
教師在教學結束時,一般都會對所教學內容作一個小結,作為強化學生印象的一個手段,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解題思路,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為了強調某一特征或步驟而枉下結論,那么,這類總結不僅不會有益于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還會誤導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使學生造成理解上的混亂。
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除數(shù)或被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分數(shù)除法”后總結:“碰到除數(shù)或被除數(shù)是小數(shù)時,都必須先統(tǒng)一化成分數(shù)或整數(shù)后再進行計算?!边@樣強調雖對學生形成計算這類題目的思維程序有一定的幫助,但同時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靈活、有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
又如,有的教師在總結正方體教學時強調“凡6個面相等,12條棱相等的是正方體?!边@個結論就不盡準確,?問題就是一個“凡”字說得過于絕對,因為6個面相等,12條棱相等并不一定都是正方體。
因此,教學總結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慎用“凡”、“必須”等帶絕對性的字眼,不要檻下結論。不然,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科學理解,而且還會使學生的思維陷入一個固定的模式,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
第三,教師課堂用語“不要重復羅嗦”:
教師課堂用語表達貴在言簡意明,而不是講得越多越細越好。有些教師總怕學生沒聽懂,講課時語言重復羅嗦,特別是對一些難點,更是反反復復地講解,但又講得不透。這樣,教學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無補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反而會使學生愈感糊涂。要當好一名合格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能養(yǎng)成重復羅嗦的語言表達習慣,講課要深入淺出,干脆利落,抓住要領,用精練的語言啟發(fā),點撥學生的思維。
總之,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教學課堂用語,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及學生的發(fā)展產生作用。教師應針對不同問題、不同情況、不同對象、不同風格,抓住時機去啟發(fā)、去賞識、去激勵、去反思,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教學的課堂常用語,使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