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旨在提高大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興未艾,學校和老師們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學生的實際表達能力卻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狀使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陷入了極大尷尬的境地。與此同時,應試教學的傾向依然存在。因此,如何利用課堂教學這塊陣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獨立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教學中丞待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jù)自己十幾年的英語實踐,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提出了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以達到兼顧提高學生實際表達能力和應試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理念;多媒體教學的問題;非網(wǎng)絡化課堂教學
一、多媒體教學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者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在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并把情境創(chuàng)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應該說,在大學外語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是進行這種情景創(chuàng)設的利器。然而,遺憾的是,在實際教學中,大學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開展存在著以下問題::
問題之一,舍本逐末,華眾取寵,外語課堂成了電腦功能演示廳。教師在花精力制作花哨、精美的電子課件以拒絕學習者的“審美疲勞”方面做足了工夫,但恰恰忽略了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既沒有對教育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設計,也沒有對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學生在課件中漫游,教師在講臺上不停按動鼠標,電腦成了插足的“第三者”。這樣的課堂與傳統(tǒng)教學沒有本質的區(qū)別,甚至不如傳統(tǒng)教學。
問題之二,畫蛇添足,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方式,忽略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 有的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論什么教學內容,均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有的教師甚至摒棄了板書教學,這顯然沒有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僅僅是一種輔助教學方式,而絕不是大學外語教學的全部。
問題之三,倉促上馬,對多媒體教學認識不清,技術掌握不夠。由于新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些教師囿于傳統(tǒng)習慣與觀念的影響,對課件的認識還不深,因此,課件制作舊瓶裝新酒,僅停留在教案+板書+資料的層次上,缺乏針對性,缺少說服力,課件在質 量上也很難有所突破。
二、改變教學理念,對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1.就獲取知識的能力而言
在教學方式上要把重點教給學生一定知識轉變?yōu)橹攸c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師的作用下,學生消極被動地進行學習,學生一般沒有自己選擇的余地,尤其是對一些成年的大學生來說,由于思想的日趨成熟,不愿表達自己的意見及觀點,常常地依賴老師從事學習活動。既沒有高漲的參與熱情,也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只是在盲目的記筆記。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有意無意地把學生看成一個知識的容器,不能使學生成為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從事具體工作的人,這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后者則是學生在教師的激發(fā)誘導下,自己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識的活動中去,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由消極變成積極,由被迫變成資源,這樣,教學也就會達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思維能力而言
要把給學生問題,給予學生思路,給予學生結論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閷W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的教學方式。這兩種教學方式有著本質的差別,前者,學生的思維活動基本上是假思維,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沒有時間,沒有機會,沒有能力去思考。如此一來,諸多有個性、思想活躍的“天才”,由于不適應這種教學方式而被“扼殺”。素質教育又成為一句空話。而后者,學生的思維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維。真正的思維應是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真正的思考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過程,符合素質教育的目的。
3.就實踐能力而言
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在課堂教學中,要消除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情景,設計形式多樣且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通過這一活動,老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新的語言知識,當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可以表情達意并可以獲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時,便會產(chǎn)生運用英語的欲望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成就感。于是,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而學到更多的知識。二是要把學生坐在教師里上課,做作業(yè)然后參加考試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閯?chuàng)設廣闊的健康向上的學校大舞臺和社會大舞臺,引導學生自我投入,自我選擇并全身心活動起來的教學方式。如:英語童話劇表演、英語導游模仿、專家訪談、經(jīng)典英語電影對白、英語演講比賽等。通過這些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去學習語言,讓學生獲得用語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論
總之,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從根本上講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學習、思維、實踐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認真學習,真思維,真實踐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開創(chuà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使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換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評估者。這種教學改革具有以下三個優(yōu)點:
(1)強調協(xié)作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合作學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英語表達能力。
(2)注重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克服了不利于英語學習的緊張焦慮感等情感因素,讓學生在快樂中增加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而且教師在課堂采取了多鼓勵,少批評的策略,以此減少學生的羞怯情緒。
(3)通過放權于學生,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也能夠發(fā)掘學生的個體潛能,增強其訓練口語與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種模式適用于大多數(shù)學習者,但基礎較差的學習者仍存在畏難情緒,缺乏參與的熱情,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在這方面仍需進行不斷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關于中國網(wǎng)絡課程現(xiàn)狀與問題的思考》[J]林君芬,余勝泉.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1.1
[3]《關于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若干問題》[J]桂詩春.外語電化教學.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