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應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對患有大子宮肌瘤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抽取112例患有大子宮肌瘤(直徑超過5cm)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56例。采用常規(guī)開腹手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治療時間、手術操作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操作期間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圍術期出現(xiàn)不良發(fā)反應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對患有大子宮肌瘤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腹腔鏡 大子宮肌瘤 治療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8-178-02
近年來,隨著臨床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在腹腔鏡輔助下對子宮肌瘤實施手術治療的案例越來越多,但該技術能否在大子宮肌瘤(即肌瘤直徑超過5cm)治療時應用在臨床上仍然存在較大爭議[1]。本次研究對大子宮肌瘤患者應用腹腔鏡方式實施手術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F(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子宮肌瘤患者112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中已婚患者41例,未婚患者15例;患者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34.1±1.2)歲;患病時間1-9年,平均患病時間(3.3±0.6)年;患者體重42-67kg,平均體重(54.7±1.5)kg,子宮肌瘤直徑在5-12cm之間,平均(7.6±1.3)cm;治療中已婚患者39例,未婚患者17例;患者年齡24-57歲,平均年齡(36.3±1.5)歲;患病時間1-8年,平均患病時間(3.2±0.7)年;患者體重41-69kg,平均體重(54.8±1.4)kg,子宮肌瘤直徑在5-11cm之間,平均(7.4±1.2)cm。本次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患病時間、體重、婚姻狀況等自然指標方面進行組間比較P<0.05,差異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數據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式
采用常規(guī)開腹手術方式實施治療。
1.2.2 治療組治療方式
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實施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手術總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進行統(tǒng)計,并計算術中各段的出血情況、術后恢復情況以及相應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出血量計算采取容積法,肌瘤數量的統(tǒng)計標準以子宮切口術為依據。
1.4 數據處理
研究期間所得數據全部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采用數加減標準差( ±s)的形式對所得所有計量資料進行表示,并對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如果P<0.05,我們則可以認為數據間的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操作時間和操作期間出血量
對照組常規(guī)開腹手術共計操作(67.34±3.01)min,操作期間出血量達到(141.79±31.26)mL;治療組腹腔鏡手術共計操作(45.02±3.17)min,操作期間出血量達到(85.28±17.73)mL。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和操作期間出血量情況比較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治療時間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開腹手術后(31.08±3.15)h肛門排氣功能恢復正常,術后(40.33±2.75)h可以開始下床活動,術后共計住院接受治療(8.39±1.65)d;治療組采用腹腔鏡手術后(8.27±1.68)h肛門排氣功能恢復正常,術后(17.59±1.83)h可以開始下床活動,術后共計住院接受治療(4.47±1.24)d。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治療時間比較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開腹手術圍術期有12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治療組接受腹腔鏡手術圍術期有2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兩組圍術期不良反應人數比較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宮良性腫瘤的一種類型,該病的實際臨床發(fā)病率在20%-30%之間[3]。以往臨床通常采用開腹子宮切除或肌瘤剝除手術對該類疾病進行治療,但治療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恢復速度慢[4]。采用腹腔鏡手術方式對大子宮肌瘤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① 垂體后葉素的合理應用: 垂體后葉素中主要含有催產素和抗利尿激素兩種物質,該藥物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子宮平滑肌及血管發(fā)生急劇收縮,使剝離過程中的出血量明顯減少。對于一些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鈦夾鉗夾進行暫時阻斷,而對于一些無生育要求的患者者可進行永久性的子宮動脈阻斷處理。② 子宮切口及肌瘤切口的選擇: 根據肌瘤的具體位置和鏡下縫合角度對切口進行選擇。③ 肌瘤剔除技巧: 對大子宮肌瘤一般將瘤壁梭形切開,切口長度為肌瘤直徑的2/3左右。不僅可以避免出現(xiàn)出血和縫合困難現(xiàn)象,也可以使肌瘤的取出難度降低。 ④ 縫合: 必須對創(chuàng)面進行圈層縫合處理,避免出現(xiàn)死腔;若有死腔形成,會出現(xiàn)深部血腫和瘺道,妊娠期子宮破裂的可能性較大[5]。
本次研究中出于對應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對患有大子宮肌瘤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112例患有大子宮肌瘤(直徑超過5cm)患者展開了分組治療,經比較發(fā)現(xiàn),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總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均較對照組發(fā)生顯著縮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發(fā)生明顯降低,且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這一結果充分證實了腹腔鏡在治療大子宮肌瘤中的優(yōu)勢,值得關注,并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浩,王剛,劉霓,等.電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07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18(5):305-306.
[2] 焦海寧,蔡蕾,喇端端.腹腔鏡下子宮大肌瘤挖除術243例臨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0,28(12):1601-1602.
[3] 劉順濤,易明光.腹腔鏡困難子宮肌瘤切除術82例臨床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9):23.
[4] 陳平忍,石彬.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與開腹手術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9):26.
[5] 王嵐,蘇慶紅,葛莉賓.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術中出血相關因素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2,3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