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8-151-01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癥,目前為兒科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占小兒肺炎的20%,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呈上升趨勢。肺炎支原體(MP)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它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微生物,無細胞壁。是可通過細菌濾器最小的原核生物,附于組織細胞表面,有特殊的宿主細胞親和性,支原體好侵犯呼吸道、泌尿生殖粘膜。而肺炎支原體潛伏期長,主要由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其臨床表現(xiàn)為高熱、刺激性干咳,部分有破竹聲,病程長,肺部體征不明顯,血清泠凝集試驗及MP-IgM抗體陽性。還有部分有肺外損傷的表現(xiàn),如腦膜炎、心肌炎、胸腔積液、腎炎、肝炎等。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住的21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患兒,經(jīng)過精心和科學系統(tǒng)的治療及護理,均痊愈出院。先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1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年齡為10個月—11歲,其中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120例,于發(fā)病后2天入院,經(jīng)血清特異性肺炎支原體IgM(MP-IgM)抗體檢測以及臨床癥狀、體征均符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
1.2臨床表現(xiàn)
所有病例均有呼吸系統(tǒng)癥狀。以咳嗽為主,多為刺激性咳嗽,伴或不伴有發(fā)熱,發(fā)熱多為中、高熱,少數(shù)患兒亦有咽痛。體溫在37.5℃—40.1℃、無痰或僅有少許粘痰,為白色粘稠痰或白色泡沫痰,痰液不易咳出。其中6例胸腔積液,22例心肌酶譜異常,36例轉(zhuǎn)氨酶升高。所有病例均無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過敏及禁忌癥。
1.3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盡可能做到呼吸道隔離。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按時開窗通風,給予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食物,同時予退熱、祛痰、止咳等對癥處理,同時輔以氨溴索,布地奈德霧化吸入。采用靜點阿奇霉素針劑,每天一次,10㎎/(㎏.d);或紅霉素20—30㎎/(㎏.d),分3次靜脈滴注。療程為10天。根據(jù)癥狀和病變范圍,必要時將療程延長至2周或改用序貫治療。
2結(jié)果
經(jīng)過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后,1周內(nèi)體溫穩(wěn)定者172例,2周內(nèi)體溫全部穩(wěn)定,沒有并發(fā)癥發(fā)生,全部治愈出院。住院天數(shù)7—18天,平均9天。
3 護理體會
3.1一般護理
將患兒安置空氣流通的病室,危重患兒安置在監(jiān)護室。為防止交叉感染,除采取呼吸道隔離,空氣消毒等措施外,室溫在20℃—22℃,相對濕度55%—65%。保持床鋪清潔干燥,高熱出汗后及時更換衣服,避免受涼后加重病情。做好口腔護理,可增強食欲,防止口炎。
3.2呼吸道的護理
患兒多數(shù)咳嗽較重,初期為干咳,繼而咳白色粘稠痰。協(xié)助患兒咳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顯得尤為重要。稀釋痰液有利于排痰,促進肺部的炎癥吸收,先給患兒做超聲霧化吸入,達到稀釋痰液、鎮(zhèn)咳、消炎的目的,然后予以叩背。叩背時應在飯后2小時進行,五指并攏,呈杯狀,從下向上,從兩側(cè)往中間拍背,稍用力,但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引起患兒嘔吐。每天2—3次,經(jīng)常更換體位,一般采取頭高位或半臥位,以改變肺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肺淤血。多數(shù)患兒咳嗽較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及時給予患兒霧化吸入,此法簡便易行,安全舒適,藥液隨著深而慢的吸氣可被吸到終末支氣管及肺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氧療:對有呼吸困難、喘憋、口唇紫紺或氣道梗阻現(xiàn)象嚴重者,應及時給氧,可采用面罩或鼻導管吸氧,其目的在于提高動脈氧分壓,改善因低氧血癥造成的組織缺氧,同時注意濕化氣道和給氧濃度。
3.3高熱的護理
對于持續(xù)高熱的患兒及時經(jīng)濟與降溫處理。一般先采用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枕冰袋、溫水擦浴等,如效果不佳,可遵醫(yī)囑用藥,同時鼓勵患兒多飲水,必要時予補液,以補充體內(nèi)丟失的水分。
3.4飲食護理
對嚴重低氧、呼吸困難、伴有心衰者應暫禁食。待呼吸平穩(wěn)再進食,因高熱,能量消耗較大,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清淡的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應少量多餐,避免因過飽而影響呼吸功能。
3.5避免交叉感染
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平時見散發(fā)病例,全年均有發(fā)病,以冬季為多。加強空氣消毒,減少交叉感染,支原體肺炎通過飛沫傳染,傳染源為患者和恢復期帶菌者。不同病種盡量不要放在同一病室。定時開窗通風,減少探視,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
3.6用藥護理
治療支原體常采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如:紅霉素、阿奇霉素等。此類藥物對胃腸道刺激較重,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靜脈點滴可引起靜脈炎,故應該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必要時可給予患兒腹部和靜點血管處進行熱敷,可減輕不適癥狀。
3.7心理護理
此病病程長,常反復高熱,咳嗽劇烈,家長常產(chǎn)生焦慮、緊張情緒,小兒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尤其害怕打針服藥,護士要以細心、耐心、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患兒,以富有親和力的語言、精湛的技術贏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鼓勵其配合治療及護理。另外,療程不足往往是造成此病復發(fā)的主要原因,鼓勵其堅持足夠的療程治療,以免此病遷延不愈,引起氣道高反應,誘發(fā)哮喘。
3.8健康教育
向患兒家長講解疾病有關知識和護理要點,指導家長合理喂養(yǎng),加強營養(yǎng),加強體格鍛煉,提高患兒自身體質(zhì)。盡量不要帶孩子到人多的場所。鼓勵患兒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并要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對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在寒冷的季節(jié)或氣溫驟降時,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參考文獻
[1] 薛辛東. 兒科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91.
[2]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