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針刺配合中藥霧化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提高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效率。方法:將本院 122 例確診為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治療組(61 例)采用針灸加中藥霧化治療,對照組(61 例)單純采用中藥霧化治療,采用對照式治療方法。 結果:兩組有效率分別為 96.72 %、88.52%。 經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 結論:針刺加中藥霧化治療過敏性鼻炎具有協(xié)同作用。
關鍵詞:過敏性鼻炎;臨床;綜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765.2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8-091-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 2011-2012年共接受 122 例臨床確診為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其中,男性 69 例(占 56.55%),女性 53 例 (占43.44%);最大年齡 60 歲,最小 14 歲,以 20~35 歲居多,病程最短 1 年;患者均有典型的自覺癥狀及體征,即突發(fā)性噴嚏和大量水樣鼻涕,并伴鼻塞、鼻癢、頭痛、嗅覺減退,鼻黏膜蒼白、鼻甲肥大。 鼻分泌物可查到酸性粒細胞。
1.2治療方法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方法可說是多種多樣, 但鼻炎治療時具體采用何種方法需要醫(yī)院耳鼻喉科醫(yī)生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本院多數采用針灸加中藥霧化治療的方法。
1.2.1治療組
取穴 :主穴印堂 、合谷 、迎香 、鼻通 ;配穴肺虛感寒加肺俞、風門;脾氣虛弱加足三里、中脘;腎陽虧虛加太溪、腎俞。 毫針治療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印堂夾持進針,深達鼻根處,使感應擴散至鼻尖部;合谷沿掌骨骨膜刺入,進針1.0-1.5 寸 ;迎香針尖透向鼻通穴,進針 0.5-0.8 寸,出現流淚、局部脹痛,并使感應擴散至鼻部;鼻通針尖向內上方橫刺,進針 0.5-0.8 寸,使感應擴散至鼻根部。 配穴針刺得氣即可,留針 30 min,中間施平補平瀉手法,行針 2 次。 每日 1 次,10 次為 1 個療程,療程間歇 2 d,再進行下一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 個療程。
1.2.2 對照組
所有患者均同時應用中藥霧化吸入。霧化處方:附子 16 g,桂枝 12 g,細辛 6 g,辛夷 9 g,蒼耳子 12 g,五味子 8 g,川芎 10 g,藏紅花 6 g,赤勺 10 g,桃仁 10 g,紅景天20 g,甘草 8 g,濃煎取汁 600 ml,用多層紗布過濾后取汁 500 ml裝瓶備用,每次取 80 ml 進行霧化吸入,時間 30 min,每日 2次,10 d 為 1 個療程。
1.3 診斷標準
依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執(zhí)行。有鼻炎反復發(fā)作史,呈季節(jié)性或常年性發(fā)作者;有典型的發(fā)作癥狀,陣發(fā)性鼻癢、連續(xù)噴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等;鼻腔檢查:可見鼻腔黏膜蒼白、少數充血,鼻甲腫脹;鼻腔分泌物涂片檢查:見嗜酸粒細胞計數大于 5%。
2結果
經治療,治療組痊愈 55 例(90.16%),癥狀與體征消除,鼻分泌物嗜酸粒細胞涂片陰性 ,隨訪 1 年未復發(fā),4 例(6.55%)顯效癥狀與體征緩解或消失,鼻分泌物嗜酸粒細胞涂片或轉為陰性 ,發(fā)作次數減少, 程度減輕 ,2 例(3.27% ) 無效癥狀與體征均無好轉 ;對照組痊愈率為72.13%,顯效率為 16.39%,7例無效癥狀與體征均無好轉。
具體結果見表1。
3討論
現代醫(yī)學認為,過敏性鼻炎是LgE介導的鼻黏膜I型變應性炎癥,基本病理為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和腺體分泌增加,促進組胺形成、釋放以及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等。組胺能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及管壁通透性增加,還能促進腺體分泌增加和血漿滲出,大量浸出液在結締組織內存留,壓迫淺表血管,使黏膜呈現白色。綜合療法組、西藥組和耳穴壓豆組均收到顯著近期療效,能迅速控制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但是后者組多數患者服藥和耳穴貼壓時癥狀即刻消失,但停藥后癥狀依舊,說明其療效不夠持久,復發(fā)率較高,僅能控制過敏反應,而且抗組胺類藥物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嗜睡、疲乏等副作用。中醫(yī)學認為過敏性鼻炎屬“鼻鼽”范疇,其發(fā)生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肺、脾、腎之三臟功能失調為內因,感受風邪異氣引發(fā)鼻鼽發(fā)作。治療當扶正祛邪,即補益肺、脾、腎,祛風散邪通竅。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理論,綜合療法組在發(fā)作期以疏風祛邪、通利鼻竅為主,選用耳穴壓豆法,用具有宣肺固本通竅之“肺”穴,配“鼻”、“交感”,使肺氣宣而鼻竅通,取抗過敏要穴風溪以發(fā)揮其控制過敏反應的作用。對久病年老者加腎經穴以壯腎陽,使氣有所歸,液有所攝;對年輕實證者加大腸經穴,因肺與大腸相表里,表里相配,以通腑宣肺。取肺俞、足三里穴自體血注入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刺激機體產生非特異性脫敏作用。緩解期以補脾益肺,壯腎助陽為主。在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治療,可以更好地協(xié)同中藥發(fā)揮補肺、健脾、溫腎的功效,從而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過敏體質,降低其對變應原的敏感性,從根本上控制變態(tài)反應的發(fā)生,從而達到標本皆治的目的。我們采用綜合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取得了較理想的療效,而且遠期療效穩(wěn)定,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其臨床價值值得重視。
過敏性鼻炎的首要治療應當是預防癥狀的發(fā)生, 其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自己過敏性的物質,即過敏原,并盡量避免它。 常年性變應性鼻炎,隨時可發(fā)作,時輕時重,或每晨起床時發(fā)作后而逐漸減輕。 一般在冬季容易發(fā)病,常同全身其他變應性疾病并存。 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呈季節(jié)發(fā)作,多在春、秋季發(fā)病,迅速出現癥狀,發(fā)病時間可為數小時、數天至數周不等,發(fā)作間歇期完全正常。 同時,室內力求陳設簡單,室內要經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潔干燥。 控制室內霉菌和霉變的發(fā)生:霉菌可以釋放孢子從而引起過敏癥狀,廣泛存在于人們的各個生活角落,尤其是濕潤的環(huán)境中,如地下室及衛(wèi)生間,一般霉菌的來源包括家用濕化器、浴缸、濕毛毯、淋浴房、花草、舊報紙、垃圾箱等;當癥狀主要發(fā)生在戶外:應盡可能限制戶外活動,尤其是接觸花草或者腐爛的樹葉,以及柳絮和法桐上果毛,外出時可以帶口罩,或者可以到過敏原較少的海濱。
綜上所述,針藥結合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中藥組,該方法為臨床治療過敏性鼻炎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 針對每位患者的癥狀病史和對治療的反應實行個體化治療,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過敏性鼻炎,極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韓德民.加強對變應性鼻炎研究,促進臨床規(guī)范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7):481-482.
[2]張建君.針刺加耳穴貼壓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體會[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9,47(3):152.